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二章知識點.doc
第二章 運動的世界(一)1、機械運動:定義:在物理學中,把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的改變稱為機械運動2、參照物:定義:研究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時,事先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參照物選擇原則:參照物的選取是任意的,視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定。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即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二)1、長度的單位:國際單位制:基本單位:米(m)常用單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納米。 m dm mm m nm換算關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m= 109nm長度的測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觀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線是否磨損。測量的五會:會選:根據測量的實際需要選取適當的分度值和量程。會放:刻度尺要與被測物體平行,刻度尺的一側緊貼被測物。會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會讀:讀出精確值后,還要再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會記:會記錄測量值,由精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測量的轉化法:累積法:測量細銅絲的直徑,紙張的厚度。化曲為直:一段鐵絲,可用細棉線。化直為曲:測量操場的跑道。2、時間的單位:國際制單位:秒(s)常用單位:小時、分、 秒、毫秒、微秒h min s ms m換算關系:1h=60min=3600s1s= 103 ms= 106 s3、誤差概念: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誤差產生的原因:儀器精密度不高環境變化對器材的影響測量者估讀誤差的減小:誤差可以減小,但不可避免改進儀器材料多次測量取平均值設計更合理的測量方案(三)1、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時間的多少 相同的時間,比路程的長短不同時間和路程,比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定義:表示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路程多少。公式:= s/t 單位:國際制單位:米/秒 符號:m/s換算關系:1m/s=3.6km/h3、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物體運動快慢不變,經過的路徑是直線運動;用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變化的直線運動;平均速度表示物體的運動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