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摩擦力》說課稿.doc
摩擦力 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滬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六章五節摩擦力。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一、教材分析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培養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3、教材的重難點(1)、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系。(2)、難點:滑動摩擦力的定義。二、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力的初步知識,對力的三要素已經有所了解,同時還懂得了二力平衡的相關知識,彈簧測力計的使用等。加上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與摩擦力的接觸,所以對于接受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應該不會難。三、教法和學法1、教法(1)、情景導入法:利用學生所熟知的生活例子入手,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2)、問題討論法:教師針對教材內容的重難點,設計若干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探討,這不但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而且能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3)、點撥歸納法:為落實啟發教學原則而采取的一種教法,通過教師的點拔,啟發學生動腦,自己進行思考與研究,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2、學法(1)、自主探究學習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2)、小組合作學習法:采用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相互影響提高自主探究式學習的有效性,并共享資源與成果。四、教學程序的設計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4分鐘)上課之前,先讓學生做一個小游戲:拿一條光滑的棒子,一端涂上油,一端不涂油,請兩個學生出來進行“拔河比賽”。理所當然的,拿著涂油一端的同學輸了, 這時,老師加以引導,讓學生說出摩擦力的概念。這時學生對摩擦力的認識當然是不全面的,可以讓學生列舉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例子,拉近摩擦力與學生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興趣。(二)新課學習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4分鐘)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3)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出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從力的三要素中的方向和作用點去分析摩擦力,從摩擦力的大小自動導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20分鐘)(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于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三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三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前兩個探究實驗是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后一個是學生在以后學習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所以我設計讓學生也做一下探究實驗,讓學生一開始學習新課就形成正確的觀念。(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幾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啟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引導他們說出用“控制變量法”來做實驗,并把探究實驗的記錄表畫出來。(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實驗前,還應該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實驗結束后,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在得到實驗結論后,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出物理學中探究問題的規律:呈現問題形成假說實驗驗證得出結論。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8分鐘)老師由生活中的幾個例子,如:我們體育訓練時穿釘鞋等等,引出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根據需要來增大或減少摩擦。其實,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于這個問題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只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4分鐘)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5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并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5分鐘)6課后作業: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五、板書設計: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摩擦力。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體表面的壓力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減少摩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壓力減少壓力使接觸面粗糙使接觸面光滑 使接觸面彼此分開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利用滾動代替滑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