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上冊物理第一單元綜合檢測題(含解析).doc
單元綜合檢測(一)第一、二章 (45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科學探究一般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論證”“評估交流”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體育課擲鉛球活動后,有的同學認為“鉛球”應該是鉛制作的,有的同學認為“鉛球”可能是鐵制作的,于是同學們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一下,看是否相吸。對于“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A.猜想假設 B.設計實驗C.進行實驗 D.分析論證2.(2012常州中考)2012年5月22日,美國“獵鷹9號”火箭把“龍”號飛船送入太空,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內(nèi),“龍”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相伴而飛。空間站兩名宇航員透過舷窗看到“龍”號飛船紋絲不動而地球在緩緩轉動,如圖所示。宇航員選取的參照物是()A.舷窗 B.地球 C.太陽 D.“龍”號飛船3.攝影師抓拍到了一個有趣的場面(如圖):一只烏鴉站在飛翔的老鷹背上休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以烏鴉為參照物,老鷹是靜止的B.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鴉是靜止的C.烏鴉、老鷹飛行的快慢相同,它們相對靜止D.以地面為參照物老鷹是運動的4.如圖所示是小紅同學精確測量從家到學校所用的時間,下面讀數(shù)正確的是()A.20s B.3.2minC.200s D.180s5.小云同學在一次測量木塊長度時,用兩把刻度尺進行了測量,如圖所示,則以下測量結果最接近木塊真實值的是()A.3.2cm B.3.30cmC.3.3cm D.3.5cm6.(2012埠蚌二中中考)某物體做直線運動時的路程s與時間t的關系式為s=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則該物體()A.第1s通過的路程是5mB.前2s的平均速度是7m/sC.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6m/sD.任意1s的平均速度都是2m/s7.某同學用歌曲中的節(jié)拍來估測時間,測出中速歌曲的10個節(jié)拍用時為8s,他用同樣的節(jié)拍估測一位同學跑完60m所用的時間,正好他打完9個節(jié)拍該同學到達終點。則該同學跑完60m的平均速度約為()A.8m/s B.7.5m/sC.7.2m/s D.8.3m/s8.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假如把他們的運動看作勻速直線運動處理,他們同時從起跑線起跑,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的位置如圖所示,則在這段時間內(nèi)兩人運動的路程s、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2分)9.(2012南昌中考)一個中學生的身高約為165,步行速度約為1.1。10.(2012安徽中考)如圖所示,某同學測量一片完整樹葉的長度,讀數(shù)為cm。11.如圖所示為“森林動物”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情景。請你觀察情境,比賽開始后,“觀眾”通過比較,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通過比較,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物理學中用表示運動快慢的程度。12.(2012泉州中考)如圖,殲-15戰(zhàn)機從航空母艦的甲板起飛,以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靜止的,以為參照物,飛行員是運動的。13.(2012襄陽中考)平直公路上甲、乙、丙三人騎自行車同時向一個方向行駛,甲感覺順風,乙感覺逆風,丙感覺無風,由此可以判定三人中騎車速度最快的是。14.石家莊到北京的“京石高鐵動車”鐵路,在2012年底竣工通車。據(jù)悉從石家莊到北京的距離約280km,現(xiàn)在動車的運行時間是2h15min。現(xiàn)在動車的平均速度為km/h。通車后,高鐵動車的行駛速度為350km/h,按這速度計算,則從石家莊到北京需用h。三、簡答題(8分)15.(2012銅仁中考)一輛汽車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勻速行駛,請你在圖上畫出汽車行駛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關系的v -t圖像。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0分)16.(6分)如圖所示:(1)在測物體的長度時,如圖兩種使用方式中正確的是圖,鉛筆的長度應為cm。(2)用刻度尺測物理課本的長度需要多次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測量的四次讀數(shù)分別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錯誤的數(shù)據(jù)是,該物理課本的長度應為。(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屬材料做成的,且這種金屬材料受溫度變化很明顯,那么在嚴冬季節(jié)用它測量物體的長度時,其測量結果將(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17.(4分)如圖所示是某小球從靜止出發(fā)沿直線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O點是小球出發(fā)點,依次的A、B、C、D、E點是相機每隔0.1s曝光一次拍攝的小球的位置照片,其中E點在圖中未標出。那么:(1)分析頻閃照片,容易得出小球從O點出發(fā)的路程與運動時間的相應數(shù)據(jù)(可以不估讀),請完成表格中未填寫的數(shù)據(jù)。位置數(shù)據(jù)物理量 出發(fā)點OA點B點C點D點E點時間/s00.10.20.30.40.5路程/cm01.004.009.00(2)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該小球從靜止出發(fā)后的路程與成正比;若頻閃照片上的位置間距與空中的位置間距比例是110,則小球從D點至E點的平均速度是m/s。五、計算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0分)18.(10分)研究發(fā)現(xiàn):人在飲酒后駕車的應急反應時間是未飲酒時的23倍。反應時間是指司機從看到意外情況到踩剎車需要的這段時間;在反應時間內(nèi)汽車要保持原速前進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叫反應距離。如圖所示,某人酒后駕車沿馬路直線行駛,車頭中央距馬路邊沿3 m,車在到達某位置時,發(fā)現(xiàn)一行人正從路邊出發(fā)闖紅燈過人行橫道,此時汽車的速度為15 m/s,距離行人的行走路線為30 m,若該司機的反應時間為1.2 s,剎車后汽車由于慣性還要繼續(xù)行駛,再經(jīng)過1 s剛好駛到行人的行走路線。(1)求這輛汽車的反應距離是多少?(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勻速行走,請計算說明汽車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該車的寬度約為1.8 m)(3)請你為駕駛人員和行人各提出一條文明交通的警示語。19.(10分)從上海到南京的2526次普通列車運行時刻表如表所示,從上海到南京的D412次動車組運行時刻表如表所示。表:2526次普通列車項目上海蘇州常州南京到站時間07:2408:2211:30發(fā)車時間06:3007:2608:24里程/km084165300表:D412次動車組項目上海蘇州常州南京到站時間09:5110:3211:45發(fā)車時間09:1509:5310:34里程/km084165300(1)2526次普通列車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D412次動車組由上海駛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由上海駛往南京,乘坐D412次動車組比乘坐2526次普通列車可節(jié)省多少時間?答案解析1.【解析】選C。本題考查科學探究的過程。有的同學認為“鉛球”可能是鐵制作的,這是猜想與假設,為了驗證它是否正確,從實驗室借來磁鐵吸一下,“吸一下”這一過程屬于科學探究中的進行實驗。2.【解析】選A。本題考查參照物的選擇。“龍”號飛船與國際空間站相伴飛行,說明國際空間站與“龍”號飛船彼此相對靜止,而相對于地球是運動的,在這里的觀察對象是“龍”號飛船和地球,所以參照物是空間站,舷窗是空間站的一部分,故選A。3.【解析】選B。本題考查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判斷。烏鴉、老鷹飛行的快慢相同,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它們的位置沒發(fā)生變化,它們相對靜止。以地面為參照物,烏鴉、老鷹的位置是變化的,它們是運動的。故B說法錯誤。4.【解析】選C。本題考查機械停表的使用。本題中小表盤指針指在3、4之間沒有超過半格,所以小表盤讀數(shù)為3min,大表盤讀數(shù)為20s,故該機械停表所示的時間為3min20s即200s。5.【解析】選B。本題考查刻度尺的讀數(shù)及使用。由題圖可知,木塊上方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5cm,木塊下方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下方的刻度尺精確度較高,所以木塊下方的刻度尺讀數(shù)最接近木塊真實值。6.【解析】選B。本題考查速度、路程的相關計算。根據(jù)物體運動路程與時間的關系式,可知物體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將時間代入公式,當t=1s時,路程s為6m;當t=2s時,s為14m,平均速度為:v=st=14 m2 s=7m/s,B正確。7.【解析】選D。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因10個節(jié)拍用時為8s,則9個節(jié)拍用時t=8109 s=7.2 s,故v=st=60 m7.2 s8.3m/s。8.【解析】選B。本題考查速度的應用。根據(jù)題意可知,符合要求的圖像要表示兩層含義:一能表示甲、乙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二能表示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A、B、C三項中的圖像都能表示甲、乙做勻速直線運動,A、C項表示了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而B項表示了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D項中的圖像表示甲、乙做加速運動。B項符合題意。9.【解析】本題考查長度和速度的單位。一個中學生身高約為1.65m,即165cm,步行的速度約為1.1m/s。答案:cmm/s10.【解析】本題考查物體長度的測量。觀察尺子的分度值,測量的起點數(shù)值,本題起始刻度線為0刻度,讀數(shù)時要用直尺一直角邊與尺子邊重合,移動并使另一邊剛好接觸葉子的右邊,這時垂直于尺子的直角邊所對應的刻度值為葉子的長度數(shù)值。讀數(shù)為2.70cm左右。答案:2.70(2.682.72之間)11.【解析】本題考查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有兩種,一是相同路程,比較所用時間,所用時間短的運動得快;二是相同時間,比較運動的路程,運動路程長的運動得快。本題中對于觀眾,所用的時間相同,誰在前面,誰運動的路程長;對于裁判,運動的路程相同,根據(jù)記錄的時間,誰用的時間短,誰運動得快。故比賽開始時,觀眾是通過比較路程,判斷跑在前面的兔子運動快。比賽結束,裁判員通過比較時間,判定最先到達終點的烏龜運動得快。答案:路程時間速度12.【解析】本題考查參照物的選擇。以戰(zhàn)機為參照物,飛行員與戰(zhàn)機之間的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飛行員是靜止的;以航空母艦為參照物,飛行員與地面之間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飛行員是運動的。答案:戰(zhàn)機航空母艦13.【解析】本題考查相對運動的知識。甲感覺順風,是因為甲的速度小于風速,乙感覺逆風,是因為乙的速度大于風速,丙感覺無風,是因為丙的速度等于風速,所以三人中騎車速度最快的是乙。答案:乙14.【解析】速度為v=st=280 km2.25 h=124.4 km/h,時間為t=sv=280 km350 km/h=0.8 h。答案:124.40.815.【解析】本題考查速度的應用。因為汽車做勻速直線運動,所以速度大小恒定不變,與時間長短無關,所以圖像是一條與時間軸平行的線,同時要在畫線前,給坐標軸標上刻度。答案:如圖所示16.【解析】(1)考查了刻度尺的正確讀數(shù)。(2)考查了多次測量的目的、會選錯誤數(shù)據(jù)及會求平均值。(3)考查了會產(chǎn)生測量誤差的因素。答案:(1)甲3.40(2)減小誤差26.42cm 26.00cm(3)偏大17.【解析】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數(shù)據(jù)填寫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D點為16.00 cm較容易寫出,E點為25.00cm需要整體思考。路程都是某一個數(shù)字的平方,因此路程與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由于比例是110,因此s=90 cm=0.9 m,t=0.1 s,v=st=0.9 m0.1 s=9 m/s。答案:(1)16.0025.00(2)時間的平方918.【解析】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1)因為司機的反應時間是1.2 s,且在這段時間內(nèi)保持15 m/s的速度前進。所以s車=v車t反=15 m/s1.2 s=18 m。(2)汽車從A點到行人的行走路線用時:t總=t反+t=1.2 s+1 s=2.2 s,在這段時間內(nèi),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總=1.5 m/s2.2 s =3.3 m,考慮到車的寬度問題,行人順利通過要走3 m+1.82m=3.9 m以上,或3 m-1.82m=2.1 m以下,而3.3 m介于2.1 m和3.9 m之間,汽車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嚴禁酒后駕車;行人過馬路要注意看信號燈,不要闖紅燈等。答案:(1)18 m(2)可能,見解析。(3)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嚴禁酒后駕車。(合理即可)19.【解析】本題考查速度的計算。(1)2526次普通列車的平均速度v1=s1t1=300 km5 h=60 km/h。(2)D412次動車組的平均速度v2=s2t2=300 km2.5 h=120 km/h。(3)可節(jié)約時間t=5 h-2.5 h=2.5 h。答案:(1)60 km/h(2)120 km/h(3)2.5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