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四單元綜合檢測題(含答案解析).doc
單元綜合檢測(三)第四章 (45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5分,共40分)1.(2012德州中考)如圖所示的四種現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2.下列有關光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小孔成像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B.雨后彩虹是光的反射現象C.城市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折射現象D.電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為白色吸收各種色光3.如圖所示,在暗室中用手電筒照射掛在白色墻壁上的小鏡子,這時看到被照射部分()A.墻和鏡子都是黑色的B.墻和鏡子都是白色的C.墻是黑色的,鏡子是白色的D.墻是白色的,鏡子是黑色的4.以下現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現象的是()A.雨后天空,弧狀光帶 B.岸邊樹木,水中倒立C.水中鉛筆,水面折斷 D.井底之蛙,所見甚小5.(2012濰坊中考)讓一束光斜射向一塊玻璃磚,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確的是()6.(2012徐州中考)如圖所示,把人參泡在酒中,通過酒瓶看見的是人參的放大虛像,這時的瓶和酒相當于一個()A.凸透鏡 B.凹透鏡C.凸面鏡 D.凹面鏡7.一個物體在凸透鏡前20cm處時,在透鏡另一側上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符合()A.10cm10cmC.f20cm8.某同學在學習“神奇的眼睛”一節時,制作了一個眼球模型,如圖,模型中的凸透鏡相當于晶狀體,燒瓶的后壁相當于視網膜,燒瓶里放有一種透明液體表示玻璃體,則圖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應采取的矯正措施分別是()A.遠視眼模型,用凸透鏡矯正B.近視眼模型,用凹透鏡矯正C.近視眼模型,用凸透鏡矯正D.遠視眼模型,用凹透鏡矯正二、填空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28分)9.發生雷電時,人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激光從地面發向月球,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共用了2.5s,則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10.(2012隨州中考)一人正對豎直平面鏡站立,人的臉寬為20cm,兩眼的距離為10cm,欲使自己無論閉上左眼還是右眼,都能用另一只眼睛從鏡中看到自己的整個臉,則鏡子的寬度至少為cm。11.如圖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靜的水面上,同時發生反射和折射,則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夾角為度,折射角(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12.(2012泰州中考)小明和小華一起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們分別用f1=15cm和f2=10cm的凸透鏡做實驗,表中是他們記錄的部分數據像的性質焦距f/cm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倒立、縮小15402335271040133514由這部分數據可初步發現(1)若以“透鏡的焦距為單位”進行比較,在成倒立、縮小的像時:物距(u)與焦距(f)的關系是 ;像距(v)與焦距(f)的關系是。(2)成倒立、縮小實像時:物距減小,像距;若物距相同,焦距大,像距。13.在中國開封第29屆菊花會上布展的菊花花毯,榮獲了“世界最長的鮮花毯”吉尼斯世界紀錄。如圖所示是小紅用照相機先后對同一朵菊花拍的照片,比較兩張照片可知,在拍攝乙照片時,照相機鏡頭到底片的距離(選填“變大”或“變小”)。若將藍色濾鏡(即藍色玻璃)擋在照相機鏡頭前給一株綠葉、黃色的菊花拍照,照片上葉和花的顏色分別是、。14.(2011宜昌中考)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透鏡,人眼通過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時,看到的是放大的(選填“虛”或“實”)像。三、作圖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5分)15.(5分)如圖所示,B為隧道中的一堵墻,墻的左側有一激光器S,發出一束激光經平面鏡MN反射后恰好經過A點,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16.(5分)(2012撫順中考)小羅在湖邊看到了奇怪的現象:水中的魚的附近有只小鳥,如圖所示,A點是小羅眼睛所在的位置,B點是看到的小鳥的虛像位置,C點是看到的魚的虛像位置。請在圖中畫出:(1)小鳥的實際位置B;(2)從魚射入小羅眼中的入射光線和折射光線。17.(5分)(2012揭陽中考)如圖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鏡經折射后射到一個平面鏡上。請在圖中畫出射向凸透鏡的這束入射光和經平面鏡反射的光路,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17分)18.(8分)(2012山西中考)小偉用如圖甲所示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請你幫他完成下列問題:(1)選取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2)當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移去蠟燭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像。(3)經過三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了像與物對應的位置,如圖乙所示,則下一步應如何處理白紙上的信息,才能得出實驗結論?19.(9分)(2012岳陽中考)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1)讓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得到圖甲所示的光路圖,由圖可知,凸透鏡對光線有作用,該凸透鏡的焦距為cm。(2)利用圖乙裝置進行以下操作:如果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應將光屏向(選填“上”或“下”)調節;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移動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倒立、(選填“放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照相機和投影儀中,成像情況與此類似的是;將蠟燭移到距凸透鏡5cm處,無論怎樣調節光屏,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這時應從(選填“左”或“右”)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答案解析1.【解析】選D。本題考查光現象的辨析。A、B兩項中的現象都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項中現象是以平靜的水面為鏡面所成的虛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D項中現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光照射在不透明的物體上,在物體的另一側光線不能到達的區域產生影子。2.【解析】選A。本題考查了光現象的相關知識。雨后彩虹是光的折射現象,玻璃幕墻造成的“光污染”是光的反射現象,電影屏幕制成白色是因為白色的不透明體反射所有色光。故選A。3.【解析】選D。本題考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鏡子表面很光滑,發生鏡面反射,由于光斜向上照射,照到鏡面上的光都反射到上方,我們從下方就看不到從鏡面反射的光,所以鏡面是暗的,即黑色;而墻壁是粗糙的,光射到墻壁上發生的是漫反射,漫反射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在下方看到墻壁是白色的。4.【解析】選A。本題考查光現象辨析。岸邊樹木,水中倒立,是光的反射現象,B錯;水中鉛筆,水面折斷,是光的折射現象,C錯;井底之蛙,所見甚小,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D錯;雨后天空,弧狀光帶即是彩虹,是光的色散現象,故選A。5.【解析】選B。本題考查光的折射。光從空氣中斜射入玻璃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光從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于法線的兩側。根據以上規律可判定B選項正確。6.【解析】選A。本題考查透鏡的判斷。瓶和酒兩邊都可透過光,故是透鏡。人參通過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故說明瓶和酒相當于一個凸透鏡。7.【解析】選C。本題考查凸透鏡成像規律。物體放在離凸透鏡20cm處,成一個縮小、倒立的實像,所以u=20cm2f,解得f2f,2f vf。(2)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由實驗序號和(或和)得,焦距相等,物距減小,像距增大;由實驗序號和(或和)得,物距相同,焦距越大,像距越大。答案:(1)u2f2fvf(2)變大越大13.【解析】本題考查照相機的調節。照相機成像的原理是物距大于2倍焦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比較甲、乙兩圖,甲圖的像大于乙圖的像,故拍攝乙圖時,應增大物距,根據物距增大時,像距變小,則照相機鏡頭到底片的距離變小。透明物體只能透過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則藍色玻璃只能透過藍光,不透明物體只反射與它顏色相同的光,則綠葉、黃色菊花只能反射綠色和黃色,故照片上的葉和花都只呈現黑色。答案:變小黑色黑色14.【解析】本題考查顯微鏡的構成和使用。顯微鏡鏡筒的兩端各有一組透鏡,通過每一組透鏡放大物體,所以每組透鏡的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人眼通過顯微鏡觀察微小物體時,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故是放大的虛像。答案:凸虛15.【解析】本題考查平面鏡的相關作用。因為目標點A在反射光線上,而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必過像點,所以先根據平面鏡成像物像對稱的特點找到S的像點S,再連接SA,SA與MN的交點即為入射點O,SO連線為入射光線,OA連線為反射光線(注意:入射光線、反射光線為實線。SS連線及反射光線在鏡后的部分為虛線,光線標箭頭)。答案:如圖所示16.【解析】本題綜合考查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規律。(1)小鳥在水中成像,水面是反射面,作出小鳥的像關于水面的對稱點,便為小鳥的實際位置。(2)連接AC,與水面相交于O,O點為入射點,過O點作出法線,光線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則OA為折射光線,根據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入射光線。答案:如圖所示17.【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對光的折射作用、反射定律。根據凸透鏡對光線的折射作用可知: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后過焦點;根據光的反射定律,首先作出法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得答案。答案:如圖所示18.【解析】本題考查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實驗。(1)實驗過程中選取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2)實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而虛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平面鏡所成的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3)在白紙上記錄像與物對應的位置,是為了研究像與物的位置關系,即研究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像與物的連線是否與鏡面垂直、像與物是否關于鏡面對稱,所以下一步應該連接對應的像點與物點,用刻度尺測量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答案:(1)大小(2)虛(3)測出A和A、B和B、C和C到鏡面的距離,比較對應點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或將紙沿鏡面所在位置對折,判斷像與物的兩對應點是否重合)。19.【解析】本題考查凸透鏡的性質及成像規律。(1)凸透鏡能夠把太陽光會聚于一點,說明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位于凸透鏡主光軸上的會聚點即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就是焦距,所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2)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首先要把燭焰、凸透鏡及光屏三者的中心調整在同一高度。燭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光屏向上調節。當燭焰距凸透鏡30cm時,物距大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所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利用了該成像原理。當燭焰距凸透鏡5cm時,物距小于凸透鏡的一倍焦距,此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由于虛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所以光屏上始終接收不到清晰的像,這時應從右側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答案:(1)會聚10(2)上縮小照相機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