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9章第3節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
第三節 物體的浮與沉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物體的浮沉現象,能從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斷物體的浮沉狀況.2.理解物體的浮沉條件,能運用它解釋浮沉現象.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探究物體浮沉條件的實驗,體會物體漂浮、上浮、下沉、懸浮的原因2.提高實驗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生產實踐相結合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浮力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2.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發展的作用.【教學重點】上浮、下沉、漂浮、懸浮的分析與判斷.【教學難點】物體處在上浮、漂浮、懸浮、下沉的不同狀態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較【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雞蛋、鹽、玻璃瓶、彈簧測力計、水槽、水、燒瓶、塑料管.【教學課時】1課時【鞏固復習】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節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新課引入】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燃放孔明燈視頻片段,孔明燈是如何升空的呢?要想知道答案,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節第1課時“物體的浮沉條件”.【課堂導學】【預習指導】閱讀課本P177P179頁的文字內容和插圖,在基本概念、定義、規律及規定上面用紅筆做上記號,并完成學案中“課前預習”部分.各小組交流討論,提出預習疑問.【交流展示】1.學生代表舉手發言,報告“課前預習”答案,教師評價訂正.2.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釋疑.【拓展探究】知識點1 物體的浮沉條件一、學生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回答下列問題:師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物體的浮沉可能跟什么力有關?生:1.重力和浮力.師2.教材圖9-15實驗中每次玻璃瓶都浸沒于水中,以及采用空瓶、裝滿水、裝適量水的目的是什么?生:2.保持浮力不變,改變自身重力.二、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進行受力分析.結合教材圖9-15所示實驗器材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分別讓玻璃瓶上浮、下沉、懸浮,對其進行受力分析,比較重力的變化.師生互動歸納總結: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其浮沉主要取決于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物體上浮;當浮力小于重力時,物體下沉;當浮力等于重力時,物體處于懸浮或漂浮狀態.三、演示實驗,教師啟發學生觀察思考,討論交流回答:師 1.在清水中下沉的雞蛋,你有什么方法讓它浮起來?生:1.向清水中加鹽,并攪動.師 2.加鹽攪拌的目的是什么?生:2.鹽溶于水后,變成鹽水,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師 3.演示實驗:取一只新鮮雞蛋,放在清水中,觀察它在水中沉浮的情況,向水中慢慢加些鹽,并輕輕攪拌,觀察到雞蛋怎樣運動?如果再加些清水,觀察到什么現象?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雞蛋的 力沒有改變,改變了 力,是通過 方法改變的.生:3.重 浮 增大液體的密度.師4.教師演示實驗:將配制好的三杯不同深度的鹽水放在講臺上,各放入一個雞蛋,其中一個雞蛋漂浮、一個雞蛋懸浮、一個雞蛋下沉.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觀察、思考:(1)所受浮力與重力的比較;(2)物體的密度與鹽水的密度大小比較: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當物 液時,物體下沉;當物 液時,物體上浮;當物 液時,物體懸浮;當物 液時,物體漂浮.生:4. 物時,物體上浮或漂浮;(2)當液物時,物體下沉或沉底;(3)當液物時,物體懸浮課后作業1.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181頁作業1、2.2.請同學們完成課時對應訓練.教材習題解答(P181)1.D2.D在本節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浮力初步知識和生活經驗作為課程資源進行整合,做到在實驗(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實驗)的基礎上,對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思考,找出原因,得出結論這種實驗探究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欲望,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幫助學生獲取新知識,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另外,在突破難點上,采取將大問題化解成幾個小問題,以提綱的形式,引導學生分析、推理、概括,這樣既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同時讓學生嘗試到獲取新知識的輕松、喜悅
- 關 鍵 詞:
- 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第9章第3節第1課時 物體的浮沉條件 教案含教學反思 滬科版八 年級 一冊 物理 課時 物體 浮沉 條件 教案 教學 反思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