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二力平衡(說課稿).doc
力的平衡說課稿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力的平衡,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重點難點分析等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力的平衡的知識是繼學生剛了解力的概念,探究出“牛頓第一定律”知識的延續,是牛頓第一定律研究的需要和補充;同時,本節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也為后面學習浮力知識奠定了知識基礎,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準備。因此,本節知識是聯系新舊知識的紐帶,在力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解決力學問題的理論基礎。 2.學情分析:知識技能方面,學生在之前已學習了力的概念,通過本章前一節的教學,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知識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心理方面,初二學生對很多科學問題總是有很濃的興趣,很想探究這些問題。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物理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同時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教材,本著面向全體,使學生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初步學習分析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豎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關系。2過程與方法 通過研究二力平衡條件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能力;通過對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平衡現象。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我們生存的空間探索的欲望。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二力平衡條件具有應用的廣泛性和后繼學習的基礎性,所以我將教學重點確定為理解二力平衡的條件;鑒于學生對受力分析感到比較生疏,所以將難點確定為分析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豎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關系。四、教法分析 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多媒體展示。五、學法分析 新課程要求學生“會學”而不僅僅是“學會”,因此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本節課主要采用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的方式。六、教學過程分析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為了有序、有效的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學內容: (一)導入 為了讓學生能把當前的問題同牛頓第一定律聯系起來,同時進一步讓學生認識物理就在身邊的道理。我采用復習設疑引入新課: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分析平衡狀態是否一定是不受力呢?并引導學生分析身邊的事物:吊在天花板上的電燈、放在桌面是的粉筆盒,站在地面上的學生,教師手中上下勻速移動的課本等。 (二)講授新課 多媒體的作用可以豐富學生的視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我用多媒體投影: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概念,進一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并提出問題:物體受到兩個力,要滿足什么條件才能使物體保持平衡狀態?然后引導學生猜想:請學生們大膽猜測二力平衡的條件,并發表意見。引導學生從二力方向相反、二力大小相等、二力在同一直線、二力在同一物體上作猜想。 一、探究實驗: 1、教師首先演示一下課本中的實驗。目的是能給學生一個示范;有很多的問題是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所以演示還是有必要的。2、學生探究活動:由于課本的實驗只有一個小車,不能探究同時受力在不同物體上的情況,為了彌補其不足,我把課本實驗器材中的小車改成了硬紙板,同時增加一把小剪刀,便于把一個物體變成兩個物體。實驗前,為了便于學生了解實驗器材使用的目的、觀察的要點以及注意事項,我用多媒體進行了展示,以克服學生實驗的盲目性。 3、實驗步驟: 硬紙板受到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運動狀態如何;開始第五步前,提出問題:是不是硬紙板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就一定位于平衡狀態。 將兩鉤碼系在硬紙板上使兩小車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線上的力,用剪刀將硬紙板剪斷,觀察硬紙板的運動狀態。 按照探究實驗的常規分幾步進行,重點放在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上,等到學生完成后,先找幾個成績較好的同學向全班同學展示一下(討論交流),然后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我的設計方案以及空的記錄表格,再由學生進行具體地實驗(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請實驗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探究過程。 請學生歸納物體受兩個力,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必須滿足的條件。實驗結論:二力平衡的條件同時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線上,這兩個力就彼此平衡。 二、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對所學知識作小結后,出示實例:吊著的電燈保持靜止,燈受重力20牛,則此燈受拉力大小為多少? 先由燈處于靜止得到它受平衡力;然后分析燈受哪兩個力,即重力和拉力,最后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已知重力20牛,確定出燈受拉力20牛。 (三)鞏固練習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具有穩定性,并使知識順利遷移,在本節課上安排5-10分鐘的時間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3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一下課本和黑板上的知識內容,接著做這樣兩個工作:(1)討論平衡力和物體間相互作用力有什么區別?(2)完成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 (四)小結 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三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么三個問題: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么?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物理方法?(五)作業布置 為使學生系統全面理解和掌握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條件,要求學生課后仔細閱讀課文并完成本節課的同步練習。七、板書設計 為了使條理更加清晰,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結構,形成完整的認識體系,同時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難點和重點,我采用總分式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