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升華和凝華》說課稿.doc
升華和凝華說課稿一、說教材升華和凝華是物態變化的一類現象,與前面已講的四種現象構成完整的物態變化知識體系。盡管升華和凝華并不少見,但卻不易被學生注意,小學自然課本中也沒有講過;且氣體不易看見,而難于直接觀察到。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前面四種現象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過程、水的汽化過程的方法來探究碘的升華過程,進一步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如何探究碘的升華過程既是本節的重點,又是本節的難點。嘗試用升華吸熱、凝華放熱來解釋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也是本節的重點。二、說教具 教師:多媒體課件、燒瓶、橡膠塞、燒杯、熱水、冷水、碘 學生:導學案三、說學生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態變化知識,初步知道科學探究過程,因此,教師應設計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創建讓他們主動探索物理規律的環境和機會,以進一步培養他們在學習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四、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式 五、說教學目標1、知識和技能目標:(1)知道升華和凝華現象。(2)知道升華需要吸熱和凝華需要放熱。(3)能簡單解釋常見的升華吸熱的現象。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碘的升華過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課題解決的思維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過程以及初步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使學生形成愿意與他人合作學習的意識。(2)培養學生的創造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面對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質。六、說教學過程1、引入新課 先播放奇妙的大自然剪輯錄象,片中有云、雨、露、霧、霜、雪、雹,然后讓學生說出其中自然現象的名稱,最后請學生分析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對未知的現象引發學生提出問題。這樣既復習了舊知識,又自然地引入新課。2、進行新課 物理課程標準中指出:在二級主題物質的形態和變化下有六個三級主題,其中第五個三級主題的第一點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來探究物態的變化過程,這里強調的是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學習物態變化過程,而且還應知道相應的物態變化過程。因此,具體教學過程可設計如下:先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列在小黑板上,引導學生討論,最終歸結成核心問題:物質能夠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或氣態變成固態嗎?在此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只注重結果,而忽視分析物質變化前后所處的狀態,這樣就難以形成核心問題,教師此時應適當引導;學生也可能會說出一些錯誤的想法,教師此時不要忙于糾錯,鼓勵學生猜想和假設,待以后再作點撥。然后向學生介紹發到桌上的器材。讓學生先思考討論應該怎樣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應注意觀察什么;再讓學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自主進行碘的升華探究實驗。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安全;同時注意物質變化前后所處的狀態,特別要看是否有液態碘出現。可以讓學生實驗過程中交流實驗結果;為防止實驗的偶然性,可以多做幾次。教師再演示人工造“雪”實驗,讓學生欣賞“雪”的自然美,領會物理方法的和諧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感情,加深對物理學的熱愛;且與學生實驗相驗證。此時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實驗中加熱時,碘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冷卻時,碘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在成功探究碘的升華實驗的基礎上,輕松地介紹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并可引導分析吸、放熱情況。為加深對升華和凝華的理解,可進行兩個有趣的活動:一是觀看“兩件衣服的對話”的動畫(冬天,兩件冰凍的衣服分別在太陽下、陰涼處),再次明確升華是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并沒有經過液態;二是競說升華和凝華現象,誰說對一個,課件上就顯示出來,并有鼓勵性的評語。在制作升華和凝華現象課件時,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盡可能地將日常生活中的此類現象都列舉出來。最后播放“干冰的妙用”的短片、出示新舊白熾燈,讓學生嘗試解釋其中的道理。引導學生應用結論去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識是有用的,體會到物理知識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七、說小結 教師可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先讓學生回憶本節學到的知識,且讓這些知識同化到學生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去,以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再讓學生從思維方法去總結,進一步掌握課題解決的思維程序步驟,即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應用結論解決實際問題。最后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成績,指明學生努力的方向,體現成功教學的激勵機制。八、鞏固練習(1)燈泡中的鎢絲用久了會變細,這是由于鎢絲在高溫下會產生_____現象,玻璃泡發黑則是由于鎢蒸氣遇冷時______的結果。(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內窗戶上往往會出現冰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出現在窗內側,由大量水蒸氣凝華而成B.出現在窗內側,由水凝華而成 C.出現在窗外側,由大量水蒸氣凝華而成D.出現在窗外側,由水凝華而成
- 關 鍵 詞:
- 升華和凝華 滬科版 九年級 一冊 物理 升華 凝華 說課稿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