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磁是什么說課稿.doc
磁是什么說課稿我說課的內容是(滬科版)九年級物理第17章第一節“磁是什么”。我將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流程和教學反思幾個方面說一說我對這節課的理解一、設計理念:1、用磁現象的視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師生討論磁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出發,引入新課的教學。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改理念。2、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形成性教學,通過提問、質疑、動手做實驗等教學手段,重構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求知,提高學習能力。3、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創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學堂。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節是整個磁學知識的開端,是整個電磁學的基礎,通過本節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形成較為系統的磁學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下一節電流的磁場,產生知識的遷移;本節知識也是怎樣產生感應電流的基礎。(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初步認識磁場,知道磁體、磁性、磁極以及磁極間的相互作用規律、磁化現象;知道磁感線,會畫常見磁體的磁感線;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學會判斷物體是否具有磁性以及確定磁極的方法;通過實驗理解磁極間相互作用的規律;通過磁體產生力的特點來認識磁場;通過觀察磁體周圍小磁體的排列情況,抽象出磁感線。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科學探究活動,進行小組實驗、交流討論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精神,通過了解我國古代的磁學成就,增強民族自豪感。針對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知識的重難點確定為:(三)教學要點:1、教學重點:知道磁體、磁極、磁性、磁化、磁場和磁感線2、教學難點:用磁體間的作用規律解釋有關問題,磁感線的理解三、學情分析:1、學生通過在小學科學的學習及生活的體驗,對磁體、磁極已有初步的認識,但對于磁極是怎樣規定的,磁體上各部分磁性強弱是不同的,還有磁化等這些問題都還不是很清楚,這些問題都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2、初三的學生抽象思維已經得到很好的發展,理解較抽象的磁場概念,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跳一跳”是可以夠到的。四、教學方法:小組實驗探究、討論交流、歸納總結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的教學流程設計如下:五、教學流程:情景導入-探究磁性-感受磁場-歸納總結-同步練習(一)情景導入:用磁懸浮陀螺的視頻引入磁現象的知識,設置具體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進入本節課要研究的課題。-磁是什么(二)探究磁體的性質:實驗探究:給大家準備如下器材:兩根磁鐵、細線、銅片、鋁片、鐵片、鋅片、泡沫塑料、鎳片、木片、大頭針、鐵屑、玻璃板等。大家開動腦筋,調動雙手,探究磁鐵的性質,看能發生什么現象?(說明:此實驗器材和目的都很明確,但實驗步驟和方法則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過程中,需要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發現,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既鍛煉了能力又發現了多種磁現象。)1、磁性:能夠吸引鐵、鈷、鎳的性質-磁體的吸鐵性2、磁極:N極和S極磁體上各部分磁性強弱一樣嗎?通過剛才的實驗探究發現:磁鐵的兩頭吸引力大,能夠吸引大量的大頭針(鐵屑),中間的吸引力很小,對大頭針(鐵屑)吸不起來。 (視頻:磁體磁極)從而引入磁極的概念,那么我們如何區分這兩極?演示:將磁針放在支架上,的確指南北。撥動磁針靜止后,仍然指南北。再次證明學生的發現是正確的。小磁針靜止時指北的一端稱為磁北極,(N極) 指南的一端稱為磁南極,(S極)-磁體的指向性 (這就是磁極為何稱為南北兩極的原因)小失誤:教師不小心把磁鐵碰到了地上,斷成了兩塊(其實事先已準備好了)。問:這塊磁體還能用嗎?引導學生探究它是否仍具有兩極能夠指南北?從而再發問:若把兩塊磁體對成一塊是不是又成了兩個磁極?引導學生將磁體的兩極靠近,發現作用特點。3、磁極的相互作用規律:同名磁極相互排斥 異名磁極相互相吸(類似于電荷間的作用規律)(說明:師生一起用實驗巧妙地發現了磁體的性質,在整個發現過程中,有分組實驗、演示實驗、有自發的討論和實驗,真正體現了教學雙方的共同活動,使課堂教學顯得新穎、生動、有趣)生活中,我們知道銀行卡、乘車卡等磁卡都不能長時間與手機放在一起防止磁化而損害,我們現在能不能重現磁化現象呢?剛才做的實驗中已經發現大頭針本來沒有磁性,磁鐵吸引它后,它也能吸引別的大頭針,即它也有了磁性。這種現象叫磁化。 (視頻:磁化現象)(全體學生共同用實驗驗證磁化現象)二、磁化:使沒有磁性的物體獲得磁性的過程叫磁化學生自制指南針:讓手中的大頭針磁化,磁化后的大頭針穿上小泡沫塑料,放在水盆中,(發現它們有序的排列,相互擁抱或拉手,指南北方向)(三)感受磁場思考磁體與鐵片沒有接觸也能夠相互作用是靠什么?磁體周圍是不是存在一種神秘的東西傳遞著磁力?利用磁感線演示器觀察磁體周圍的磁場特征:本來雜亂無章的小磁針變得很有秩序。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磁體的周圍確實存在著一種物質,物理學中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磁場”(說明:通過間接的實驗使學生認識磁場的存在,滲透科學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從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磁場的基本性質是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體間的相互作用都是通過磁場發生的。一、 磁場1、性質:它對放入其中的磁體產生磁力的作用磁體周圍各點的磁場都一樣嗎?引導學生觀察小磁針N極所指方向的規律2、方向:在磁場中的某一點,小磁針靜止時N極所指的方向就是該點的磁場方向(規定)思考:如果想知道磁場中所有點的情況,該怎么辦?用更多更小的“小磁針”鐵屑。實驗探究:把條形磁鐵、蹄形磁鐵上方放上玻璃板,再把鐵屑均勻地撒在玻璃板上,輕敲玻璃板,觀察鐵屑分布的情況。并要求學生用筆把分布情況形象的畫下來。(說明:讓學生通過探究實驗發現磁場的分布有一定的規律,并自己用線條表示出來。這樣磁感線的給出就順理成章了,較好得突破了難點。)二、 磁感線:形象的描述磁場的某些特征和性質的曲線(用箭頭表示方向)思考:既然可以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磁場又是有方向的,那么在磁感線上標出的箭頭,應該從N極指向S極,還是應該相反?思考:磁感線上的疏密表示什么?(說明:通過個人或小組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磁感線的畫法:條形磁鐵 蹄形磁鐵(四)歸納總結學生各抒己見,用簡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探究所得:學會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新方法;還有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新的創意、新的見解和建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五)同步練習1、物理學中用光線來描述光的傳播路徑,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光線是真實存在的B磁感線是真實存在的C光作為一種電磁波是真實存在的 D磁感線描述的磁場不是真實存在的2、如圖所示為兩個條形磁體及其它們之間的磁感線,請在圖中標出條形磁體的磁極以及相應的磁感線的方向。3、根據磁感線所示方向,在上圖中標出條形磁鐵的、極。六、教學設計反思:1、實驗多,激發興趣本節安排了兩次大的探究實驗,五次小的演示實驗,以及穿插其中的多次討論、反復實驗,做到了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課堂氣氛熱烈,學生興趣濃厚,求知欲旺盛,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2、互動性強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成了學生學習行為的促進者,甚至成了學生學習的親密伙伴,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小主人。課堂上,我不僅鼓勵學生生生互動,也鼓勵師生互動,營設了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由暢達地學習,使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理解。3、形成完整知識體系本課以學生先后發現五個磁現象為線索展開,再結合實驗演示逐個分析,整個教學體系完整,條理清楚,學生的小結又突出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