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5章第1節第1課時 電阻 教案(含教學反思).doc
第十五章 探究電路我們的生活和生產建設都離不開電,這已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了,前面又已經學過了電路、電流和電壓,學生有了一定的電學基礎.本章教學內容從電阻出發,探究決定電阻的大小因素,學習滑動變阻器和電阻箱,探究歐姆定律,了解家庭用電.教材由淺入深,理論聯系實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讓學生懂得物理有用.其中,歐姆定律是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它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電學知識和分析電路的基礎,是電學的重點內容.歐姆定律是實驗定律,按照課標的要求,教材將此內容的學習設計為學生的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本章共分5節:1.第1節“電阻和變阻器”,本節教學可分為三部分,初步認識電阻的概念;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變阻器.2.第2節“科學探究:歐姆定律”,本節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先通過實驗得出電流與電壓、電阻的定性關系,在此基礎上推導出歐姆定律公式I=UR,要求學生能應用歐姆定律解釋一些簡單現象,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3.第3節“伏安法測電阻”,本節是歐姆定律內容的延續,學生在應用歐姆定律解決問題的同時,又可以加深對歐姆定律的理解.本節主要考查了利用“伏安法”測電阻的方法,要求學生能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電壓表、電流表來測出小燈泡(或未知電阻)的電阻值.4.第4節“電阻的串聯和并聯”,本節主要是關于歐姆定律和串、并聯電路的綜合,要求學生在掌握串、并聯電路電壓、電流特點的基礎上,靈活利用歐姆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串聯電路的總電阻R總R1+R2,并聯電路的總電阻1/R總1/R1+1/R2.5.第5節“家庭用電”,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有家庭電路的組成,三孔插座及三腳插頭、測電筆的結構及原理,以及注意用電安全等知識.【教學目標】1.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單位及其單位換算關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利用實驗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的關系;掌握變阻器的構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影響電流大小的因素有電壓和電阻,知道導體中的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掌握并運用歐姆定律公式IU/R進行簡單計算.知道“伏安法”測電阻的原理,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導體的電阻.知道串聯或并聯電路的總電阻和各部分電阻之間的關系.知道家庭電路的組成,三孔插座、三腳插頭、測電筆的結構及原理,知道用電安全等知識.2.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探究過程進一步體會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與論證、評估與交流等探究環節.通過制定研究方案進一步體會“控制變量”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通過分析與論證過程提高學生根據實驗數據歸納物理規律的能力.通過利用歐姆定律推導串、并聯電阻的關系,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3.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在數據收集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揭示隱藏的物理規律,激發學生探索的樂趣.在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實驗的過程中,加強與他人的協同、合作能力.【課時建議】本章共有5節,建議8課時.第一節 電阻和變阻器2課時第1課時 電阻第2課時 變阻器第二節 科學探究:歐姆定律2課時第1課時 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第2課時 歐姆定律第三節 “伏安法”測電阻2課時第1課時 “伏安法”測電阻第2課時 變式實驗測電阻*第四節 電阻的串聯和并聯1課時第五節 家庭用電1課時第一節 電阻和變阻器第1課時 電阻【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初步學習電阻的概念、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2.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等因素有關.二、過程與方法1.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2.學習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控制變量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激發學生對電阻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產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動手進行實驗.2.利用信息窗的信息收集,激發學生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的興趣和意識.【教學重點】電阻的概念.【教學難點】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教具準備】接線板、電流表、干電池組、開關、導線若干、小燈泡、長短粗細相同的鎳鉻合金絲及銅絲各一段、酒精燈、日光燈鎢絲、多媒體課件等.【教學課時】1課時【鞏固復習】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一課時內容,并講解學生所做的課后作業(教師可針對性地挑選部分難題講解),加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新課引入】教師用電池、燈泡、開關、導線組成一個簡單電路,閉合開關,觀察燈泡亮度;換一個規格不同的燈泡接入電路,再次觀察燈泡的亮度,發現燈泡變暗了.(以實驗導入課題)師 為什么電壓一樣,這個燈泡卻變暗了呢?看來同樣是燈絲,有的燈絲容易導電,有的卻不容易導電,今天我們就研究導體的這種差異,學習第十五章探究電路的第一節“電阻和變阻器”.【預習指導】閱讀課本P91-93文字內容和插圖,把基本概念、規律、規定及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用紅色筆做上記號,并完成對應練習冊中“課前預習”部分,然后,各小組內部交流討論,提出預習疑問,組長做好記錄,準備展示.【交流展示】1.各小組代表舉手發言,報告“課前預習”答案,教師評價訂正.2.學生質疑,教師指導釋疑.【拓展探究】電阻學生小組內部討論交流,回答下列問題,教師點評訂正.師 什么是電阻?其物理量符號、單位及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如何?生: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叫電阻,電阻用字母R表示,其國際單位是歐姆,簡稱歐,符號是“”,常用的有千歐(K)、兆歐(M),1K=103,1M=106.師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收音機、電視機等用電器電路中的各種電阻器,啟發學生思考電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是什么?并畫出電阻器(電阻)在電路圖中的符號.生:電阻器用來調節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在電路圖中的符號是師 信息窗中家庭常見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有什么特點?生:用電器的功率越大電阻越小.【課堂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做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探究電阻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問題: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師 信息窗中不同家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阻不相同,你能猜測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嗎?生:進行猜想:電阻的大小可能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溫度有關.設計實驗:應該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進行研究,當電源電壓一定,用電流的大小(即電流表的示數)來比較導體電阻的大小.實驗1:長度、橫截面積一定,探究電阻R與材料的關系;實驗2:材料、橫截面積一定時,探究電阻R與長度l的關系;實驗3:材料、長度一定時,探究電阻R與橫截面積S的關系;實驗4:材料、長度、橫截面積一定時,探究電阻R與溫度t的關系.教師對學生回答的猜想、實驗方案點評后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可將學生分成四個探究小組,每個小組完成1個實驗探究,組長做好分工,注意實驗操作規范,觀察實驗現象及記錄實驗數據,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討論,歸納實驗結論,并對實驗進行評估.教師引導學生交流展示,分組從實驗1至實驗4,報告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生1:給電路接入兩根鎳鉻合金絲,使它們的粗細相同、長度不同,實驗觀察到通過短導線的電流大,通過長導線的電流小.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它的長度有關,導體越長,電阻越大.生2:將長度相同、橫截面積不同的兩根鎳鉻合金絲接入電路中,實驗觀察到通過粗導線的電流大,通過細導線的電流小.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它的橫截面積有關系,導體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生3:將長短和粗細都相同的銅絲和鎳鉻合金絲分別接入同一電路中,實驗觀察到通過銅導線的電流大,通過鎳鉻合金絲的電流小.結論:銅絲和鎳鉻合金絲是用不同材料制成的,雖然它們的長短、粗細相同,但是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這說明電阻的大小跟導體的材料有關.生4:給電路接入一個日光燈鎢絲,如圖所示,閉合開關,觀察電流表的偏轉,再用酒精燈加熱鎢絲,觀察比較電流表的偏轉.實驗觀察到加熱后電流表的示數變小.結論:導體的電阻跟它的溫度有關,大多數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師生互動歸納總結】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導體越長,電阻越大;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電阻與材料有關、與溫度有關.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與其本身的因素有關,不隨其兩端電壓、通過電流的變化而變化.【課堂訓練】教師引導學生做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課堂小結】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學到了什么.【課后作業】1.請同學們完成課本P95-96作業3.2.請同學們完成對應練習冊中的題目.【課后作業答案】3.導體的材料G A、D1.這節課主要講電阻的概念、單位及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另外這節的實驗也有很多物理方法(如控制變量法、比較法)滲透其中,教學中,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進一步加強了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引導學生展示其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讓學生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意見,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2.關于電阻是導體的一種屬性的論斷學生不好理解,有的還懷疑,這個問題現在提出來,待到得出歐姆定律后,再解釋就會透徹了.8
- 關 鍵 詞:
- 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5章第1節第1課時 電阻 教案含教學反思 滬科版 九年級 一冊 物理 15 課時 教案 教學 反思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