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8章2. 第二節 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 教案.doc
第二節 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2.知道在電磁感應現象中,機械能轉化為電能。3.知道交流發電機的簡單結構、工作原理,知道產生的是交流電。4.會進行相關的探究活動,培養探究技能。教學重點:1.電磁感應現象。2.發電機的結構、工作原理。教學難點: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影響感應電流方向的因素。教具準備U形磁鐵、閉合線圈、開關、靈敏電流計、支架、手搖式發電機、交流發電機掛圖、模型等。教學過程一、 情景引入1820年丹麥的物理學家奧斯特通過實驗發現了“電生磁”,那么能不能實現“磁生電”呢?最終,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在1831年解決了這個問題。法拉第是怎樣研究這個問題的呢?最后又得出了什么結論呢?這個結論又有什么應用呢?這就是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二、新課教學探究點一 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讓學生自學課本,觀察實驗裝置圖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和設計記錄實驗現象的表格。教師指導學生做相應實驗:1.閉合開關,讓導體在U形磁鐵的磁場中運動,觀察在什么情況下電路中有電流產生,要注意觀察導體的運動方向,記下靈敏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方向。2.設法改變電路中產生的電流方向,將所用的方法記錄下來。3.探究改變靈敏電流計指針的偏轉程度的方法。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得出:當導體做切割磁感線運動,而且電路必須是閉合時,才能產生感應電流。通過實驗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發現:電流的方向與磁場的方向和導體的運動方向有關。探究點二 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教師歸納: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產生電流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應用:動圈式話筒、發電機等。探究點三 發電機的原理1.發電機的構造出示發電機模型。教師:發電機主要由定子和轉子構成。定子是磁場,轉子是線圈。2.發電機的工作過程發電機發的是交流電,工作過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三、板書設計第二節 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1.探究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1)條件:閉合回路的部分導體;切割磁感線。(2)感應電流的方向與磁場的方向和導體的運動方向有關。2.電磁感應現象及其應用。(1)閉合電路的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時產生電流的現象稱為電磁感應現象,電磁感應現象中產生的電流稱為感應電流。(2)應用。3.發電機。(1)構造。(2)工作原理。四、教學反思本節課以疑問引入課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法拉第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去完成我說交代的實驗,在實驗中,我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并總結實驗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之后再對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一個粗略的講解,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更能接受和理解。五、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對應練習部分,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3
- 關 鍵 詞:
- 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8章2. 第二節 科學探究:怎樣產生感應電流 教案 滬科版 九年級 一冊 物理 18 第二 科學 探究 怎樣 產生 感應電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