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8章1. 第一節 電能的產生 教案.doc
第十八章 電能從哪里來第一節 電能的產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常電池的結構性能、能量的轉化過程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2.了解常見的幾種發電方式中能量的轉化過程及開發利用的可持續性。3.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好習慣。教學重點:1.常見電池的主要結構和能量轉化。2.常見發電方式的介紹。教學難點:各種電池和發電方式的能量轉化。教具準備各種電池、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一、 情境引入明亮的電燈燈光、電視機屏幕上的絢麗畫面、收音機中播放出的悠揚音樂、電飯煲煮出的香噴噴的米飯,這些都離不開電能。那么,電能從哪里來呢?二、 新課教學探究點一 電池教師:電池是一種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電池提供的是直流電。由于制作材料、工作原理和用途的不同,電池有很多類。1.化學電池教師出示干電池,并引導:干電池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化學電池,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干電池為什么會產生電能呢?師生總結:干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像干電池這種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簡稱為化學電池。教師拆開干電池,學生觀察里面的構造,并分析里面的物質。師生共同討論。教師:除了干電池,大家還知道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那些常用的化學電池呢?學生回答:鋰電池、蓄電池等等。2.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結構和能量轉化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太陽能電池,了解太陽能電池的主要結構和能的轉化情況,分組討論。出示相關圖片課件。教師總結:太陽能電池將光能轉化為電能。3.直流電、交流電教師引導學生自學“加油站”,學習什么是直流電、交流電,以及它們的特點,然后教師用示波器演示直流電、交流電的波形變化,請學生完成多媒體投影儀上的問題。多媒體投影:(1)化學電池、太陽能電池向外供給的是直流電,它的特點是大小和方向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我們日常生活照明用的電壓是交流電,它的特點是大小和方向隨時間作周期性變化。我國照明電路的電壓是220V,它的周期是0.02s,頻率是50Hz。探究點二 發電機電池提供的電能時有限的,更充足、更強大的電流要通過發電機來獲取。發電機要發電需要外力帶動,根據帶動的方式的不同,目前有哪幾種常見的發電方式。學生進行自學,然后進行總結。發電機是一種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目前常用的發電形式有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核能發電等。1.火力發電(1)能量轉化過程:燃料的化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2)火力發電的特點:優點:原材料易獲得,設備簡單不受客觀因素影響。缺點:對生態環境有不利影響。2.水力發電(1)能量轉化過程:水的機械能水輪機的機械能發電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2)水力發電的特點:對自然資源的綜合利用。其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制約,并且對生態也有相當大的影響。3.核能發電(1)能量轉化過程:核能水和水蒸氣的內能發動機轉子的機械能電能。(2)核能發電的特點:用料省,運輸方便。原材料少,結構比較復雜。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發電的方法嗎?學生討論。三、 板書設計第一節 電能的產生1.電池。(1)化學電池。(2)太陽能電池。(3)能量轉化。(4)直流電、交流電。2.發電機。(1)發電方式: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2)能量轉化。四、教學反思本節課我通過對身邊的用電器引入,讓學生感受電能的存在,進而探究電能的由來。通過對電池和發電機知識的講解,讓學生知道電能不是直接就存在的,而是通過能量轉化實現的。同時也向學生展示了我們現在發電的幾個主要的方式,以及這幾種方式的優缺點,教育學生要節約用電。五、布置作業要求學生完成對應練習部分,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4
- 關 鍵 詞:
- 滬科版九年級全一冊物理第18章1. 第一節 電能的產生 教案 滬科版 九年級 一冊 物理 18 電能 產生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