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10.4《做功的快慢》教案(張老師甘肅市級優課).docx
做功的快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1能用類比的方法得出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的概念和功率的物理意義。2知道功率的計算公式、會計算簡單的功率問題。能通過實例、作圖等多種方式來描述功率、會設計實驗,估測功率。3.知道功率的單位和功率單位的含義并能形成具體的觀念。過程與方法:1.從生產和生活實際中認識做功有多少之分,也有快慢之別,學會 把速度的知識遷移到比較做功快慢上來。2.通過功率的概念的教學,使學生體驗概念類比的研究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習功的基礎知識之后的一節提升課,學生在上一節課的學習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功的基礎,但是在這個基礎要理解功率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應該從以前學習過的速度進行類比,讓學生從已知的方面來來學習功率,這樣可以減少學生在理解過程中的困難。這一節課的知識比較抽象,但是又和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在教學過程多提示、多啟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一步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分析,討論,類比,歸納,總結出概念,從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教學重點:知道功率的概念,理解功率。教學難點:用功率的公式解決較綜合的題目。教學方法:講授法設計實驗估測人的功率。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什么?2功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3功的國際單位是什么?請同學們觀察圖片,比較圖片1和2,3和4中做功的多少與所用的時間,讓學生明白做功有快慢,做功的快慢與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時間有關。二、新課教學 (一)比較做功的快慢學生思考: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的? 老師引導:如何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方法有幾種?學生回答:比較運動的兩種快慢方法。老師提問如果時間和路程都不相同呢?學生回答;計算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老師提問:類比比較運動的快慢方法,如何比較做功的快慢?教師引導學生能自己推出比較做功的快慢的方法。學生回答:比較做功快慢的兩種方法:相同時間比做功的多少,做功多的做功快;做功相同時比做功所用時間, 用時少的做功快。分析得出:為了比較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了速度的概念,為了比較物體做功的快慢,我們引入功率的概念。(二) 功率類比速度,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學習功率。1功率的物理意義:表示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叫功率,用P表示。3表達式:功率=功/時間 4公式:p=w/t推導公式:W=pt t=w/p5功率的單位:在國際單位制中叫瓦特,簡稱瓦,用符號W表示。 (瓦特:英國物理學家、發明家)視頻播放認識瓦特及其成就。(1)功率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瓦(kW)、兆瓦(MW)(2)換算關系:1kW=103W 1MW=106W6 1 W的物理意義利用身邊的物品體驗如雞蛋、礦泉水瓶、物理課本體驗1w的大小。學生體驗,1秒內把裝有550ml水的礦泉水瓶舉高18cm(約為一個物理課本的寬度)做的功約為1焦耳,功率約為1瓦特。人步行的功率約為60W,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由學生回答引入一些物體的功率。7一些常見物體的功率:視頻播放一些物體的功率,記住小轎車的功率約為幾十或幾百千瓦。(三)學生合作探究實驗:估測人上樓功率 1.請根據上節課各位同學測量的自己上樓所做的功和今天所學的功率知識回答:(1)人上樓過程中通常要克服哪些力做功呢?(2)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可以測出人上樓的功率?(3)所需要的測量工具是什么?(4)測量功率的原理是什么?2請各位同學根據課前所測數據計算:(1)測出人的質量,算出人的重力。(2)交流你數出上樓臺階的個數n,測出一級臺階的高度。算出上樓的高度h。(3)說出你測出的自己快速上樓所用的時間和較慢的速度上樓所用的時間。(4)與同學合作、交流,測量自己快速上樓和較慢的速度上樓的功率。3算一算,比一比(1)上到四樓誰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最多?(2)上到四樓誰速度最快?用時多少?(3)上到四樓誰的功率最大?是多少?交流、比較、討論得出人上樓的功率與做功的多少和做功的時間都有關。4.知識拓展 通過學生自己上樓時測出的功率,引導學生認識同一個人上樓速度快,做功就快, 功率就大,引出功率的快慢和速度之間的關系。推導計算功率的另一公式:P=FV說明用這一公式也可以計算功率,知道公式變形及各物理量的單位。(四)功率的計算教師分析講解例題,引導啟發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例1: 汽車的牽引力是1000N,以40m/s的速度勻速行使100s.求:(1)汽車的在100s內所做的功?(2)汽車的功率是多少?解:(1)s=vt = 40m/s 100s=4000m、W=Fs=1000N4000m=4106J (2)P=W/t =4106J /100s=4104 W思考:P是否等于FV。結果是否相同呢。大家能證明嗎?請學生回答,教師板書。例2. 小剛在體育中考“跳繩”項目中,1min跳了120次,每次跳起的高度為4cm,小剛的質量是50kg,(g取10N/Kg)求:(1)小剛跳一次做的功;(2)小剛跳繩時的平均功率。解:(1)G=mg=50kg10N/kg=500NW=Gh=500N0.04m=20J(2)每一次跳s的時間為0.5sP=W/t =20J /0.5s=40W三、課堂達標(多媒體展示) 1一物體在5s內做了100J的功,則做功的功率是___,這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關于力、距離、功與功率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力越大,功率越大 B距離越長,功率越大C.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3.某人用如圖所示的牽引裝置來鍛煉關節的功能,重物的質量為3kg,若小腿拉繩使重物在3s內勻速上升0.5m,求:(1)小腿對繩的拉力。(2)繩拉重物的功率。學生回答或板書解題過程,教師講解、評價。四、小結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五、板書設計一、比較做功快慢的方法:1.在做功相同時,比較所用時間,用時越少,做功越快。 2.在做功時間相同時,比較物體做功的多少,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二、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體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2.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的比叫做功率,功率用符號P 表示。3.計算公式:P=W/t =Fv4.功率的單位是瓦特,簡稱瓦,符號W ,1kW=103W 。六、作業課本201頁1、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