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全一冊物理10.6《合理利用機械能》教案(袁老師安徽市級優課).doc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知道能量的概念。功與能的關系,能量的單位。2.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初步理解動能、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機械能的概念。過程與方法:1.通過學生的預習和圖片展示,讓學生知道能量的概念,功與能的關系,能量的單位。2.采用實驗探究法、討論法讓學生知道影響物體動能、勢能大小的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節內容的教學,讓學生認識到能量與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識。2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做功、對做功的必要條件也有所了解,但是對于“能量”的概念是模糊而且抽象的,只有通過大量生活中的現象幫助學生對不同形式能量的理解,同時利用實驗探究和演示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好地鍛煉他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驗結論的總結歸納能力。3重難點教學重點:探究動能和勢能的因素教學難點:能量概念的理解4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演示法、討論法等5教學器材1、演示器材:木板、小車、重物、木塊、橡皮筋、小桌、沙等。2、學生實驗器材:斜面、小車、重物、刻度尺、鋼球。6教學過程【復習回顧】什么是“做功”?【新課引入】通過播放“聲音”震碎玻璃杯視頻和“大風具有很大程度的破壞力”圖片引出“能量”詞語。提問:什么樣的物體具有能量呢?一、能量演示一:小車拉動木塊提問:小車對木塊做功了嗎?演示二:粉筆盒抬高提問:粉筆盒做功了嗎?演示三:橡皮筋彈開紙片提問:橡皮筋對外做功了嗎?歸納:如果物體能夠對外做功,我們就說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二、機械能1、 動能(1)概念: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2)決定動能大小因素(分組實驗)【提出問題】 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與假設】與物體的質量、速度有關。【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想一想】(1)怎樣設計實驗,運用什么物理探究方法?(2)根據桌上器材,怎樣讓小車具有動能?(3)怎樣比較小球動能的大小?【點撥】小車放在水平面上,讓小球由靜止開始沿斜面向下運動,并撞擊水平面上的小車。【想一想】 運動小球的動能大小與被撞擊小車運動距離的關系。【點撥】 被撞擊小車運動的距離越遠,小球對小車做功就越多,小球動能越大。【思考并討論】(1)研究動能的大小與速度的關系,應控制什么物理量不變?改變哪個物理量?怎樣使得質量相同的球在水平面上速度不同?(同學們討論) (2)研究動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應控制什么物理量不變?改變哪個物理量?怎樣使得質量不同的球在水平面上速度相同?(同學們討論)【實驗點撥】球在斜面上滾下時,起點越高,到達底端的速度越大;質量不同的球在斜面相同高度由靜止釋放,到達底端的速度相同。【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1)比較小車分別被處于同一高度的質量不同的鋼球由靜止釋放撞擊后運動的距離。(2)比較小車分別被處于不同高度由靜止釋放的同一鋼球撞擊后運動的距離。【分析與論證】質量相同時,速度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大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大;物體的動能與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越大,速度越大,物體具有的動能就越大。3勢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1)重力勢能概念: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重力勢能大小的決定因素(演示實驗)【提出問題】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猜想與假設】與物體的質量、被舉高度有關。【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想一想】1、怎樣設計實驗,運用什么物理探究方法?2、根據桌上器材,怎樣讓重物具有重力勢能?3、怎樣比較重物重力勢能的大小?【點撥】重物舉高撞擊沙槽表面的小方桌。觀察小方桌下陷深度,越深,說明重物具有重力勢能越大。【思考并討論】(1)研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被舉高度的關系,應控制什么物理量不變?改變哪個物理量?(同學們討論)(2)研究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應控制什么物理量不變?改變哪個物理量?(同學們討論)(投影)【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教師演示實驗(1)比較同一重物分別處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撞擊小方桌時桌腿下陷的深度。(2)比較兩個質量不同的重物分別處于同一高度時由靜止釋放撞擊小方桌下陷的深度。【分析與論證】質量相同時,被舉高度越大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被舉高度相同時,質量越大的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物體的重力勢能與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度有關,質量越大,被舉高度越大,物體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2)彈性勢能概念: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彈性勢能大小決定的因素:彈性形變的大小7課堂小結學習本節課我們有哪些收獲和疑惑?老師點撥: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自然界中所有的物體都具有能量,因為它們都可以對外做功,而且做得功越多,具有的能量越大。不僅如此,能量的形式還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接觸和了解了第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而且機械能也以兩種形式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