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八年級上冊音樂5欣賞《春江花月夜》教案(吉林省級優課).docx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設計:(一)認知目標: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二)能力發展目標: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啟發學生通過音樂欣賞進行文學藝術創作,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三)情感培養目標:通過對中國古代名曲的欣賞,了解我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悠久傳統,培養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感情,從而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增進民族文化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繼承祖國悠久文化、弘揚優秀音樂文化的意義。二、教材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一)教材內容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人音版教材中“中國民族音樂”“古代音樂”部分的必聽曲目。它是一支典雅優美的民族管弦樂曲,是我國古代音樂中的“極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在國際樂壇上享有崇高聲譽。它的主題曲調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主題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因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運用民間音樂中“換頭合尾”的變奏法,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了音樂表現的內容,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高中學生的特點,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促進學生個性自由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審美素質,達到藝術熏陶與塑造人的目的。(二)教學重、難點:1、重點:(1)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變奏法。了解魚咬尾的創作手法。(2)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演唱、演奏樂曲主旋律,在音樂律動的過程中提高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簡單合奏協作能力與群體意識。2、難點:通過音樂欣賞進行藝術的創作,喚起學生潛在的創造想象力。教學過程設計:一、情境導入1、教師演奏春江花月夜的前奏部分,帶入情境,學生聽辨樂器。情境導入春江花月夜的意境,我們系統地學習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國民族樂器的基本常識。今天,老師將要向大家推薦一首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樂曲春江花月夜。【課件演示】1、向學生介紹中國民族管弦樂隊的編制和分類。2、簡介樂曲:這是一首典雅優美抒情的民族管弦樂曲。它宛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把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亮從東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蕩漾,花影在兩岸輕輕地搖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現在我們眼前,給人們以高度藝術美的享受。這首樂曲以動人的旋律,巧妙的構思與手法,使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是我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在國際樂壇上也享有崇高聲譽,曾多次在西方國家進行演奏,受到極大歡迎,被譽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內樂團媲美”的優秀曲目。二、熟悉主題 1、學生跟唱模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題部分,用張若虛的詩來填詞。 2、聽(江樓鐘鼓)部分。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哪些中國民族樂器?你想到了什么畫面?3、分析魚咬尾的創作特點:引導學生自己創作4小節。三、聽賞(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水深云際)部分 【思考題】:三個樂段有哪些相同的樂句?1、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在樂曲中多次出現了琵琶、洞簫、古箏、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樂曲的音樂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它每一段的結尾都是一樣的,而前面卻有所變化。這就是中國傳統樂曲中常用的“換頭合尾”變奏法。它能充分發揮各種樂器的作用,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或主題。四、聽賞(漁歌唱晚) 運用畫面聯想法,畫圖譜,做律動的方法邊聽邊欣賞樂段,學生回答問題:1樂段分為幾個部分,有什么區別?2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3這段音樂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樂曲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抒情稍慢,曲調舒緩,二部分速度加快,聲勢浩大.第一部分旋律寬緊寬的排列特點,加以木魚的伴奏,使音樂風趣生動。表達了漁民愉快歸來的心情。五、欣賞(回瀾拍岸)思考問題:1這段音樂的強弱、快慢、情緒是怎樣的?2表現了怎樣的情緒?六、欣賞全曲視頻思考問題:邊聽邊區分樂段,并展示各段小標題七、小結:這一節課,我們通過欣賞、視唱和創作等環節,了解到樂曲通過變奏,不僅描繪了“傍晚”、“小舟”、“簫鼓”等江上秀麗的晚景,表現微波蕩漾、溫馨恬靜的春江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起人們對祖國山河無限贊美的深厚情感。它還使我們領略了中國民族管弦樂曲的神韻,充分展示了我們民族器樂的魅力,使我們了解到中國民族樂器在世界之林中永遠是一株光彩奪目的奇葩。樂曲美在音色,美在意境。我國的藝術家更把這首樂曲在各個領域里不斷創新,如歌舞、書畫、戲曲等等,課后請同學們不斷去探索,去挖掘我國藝術的魅力
- 關 鍵 詞:
- 春江花月夜 人音版八 年級 上冊 音樂 欣賞 教案 吉林 省級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