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地球的運動》說課稿.doc
地球的運動說課稿一 教材分析1、教材內容 地球的運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節的課文,本節的內容有:地球的自轉;地球的公轉。2、編排意圖及前后聯系這節內容是繼第1節“地球和地球儀”之后編排的,這樣編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從而使學生從靜態到動態的認識地球,形成完整的認識。并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3、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4、課時安排本節內容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應設計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自轉的全部內容和公轉的方向周期等內容;第二課時重點解決公轉產生四季的變化和五帶的形成等內容。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5、具體內容分析6、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公轉,并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的能力。(2)培養學生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的能力。(3)能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并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4)德育目標: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斷運動著的,地球上許多地理現象都同地球的運動有關,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的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重點:地球公轉運動的基本特點及所產生的地理現象。難點:四季的形成。教具準備:地球公轉運行儀,皮球、多媒體CAI課件等。二、學法指導重點指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實踐和生活經驗,并借助地球儀,通過分組活動,動手演示、親身體驗、觀察討論、讀圖分析、合作探究等形式來學習地球的公轉。三、教法1、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2、本課內容比較抽象,限于初一學生的思維水平,要做到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讀地理。3、指導學生合作探究活動,分組演示、觀察討論、讀圖分析,配合課件的播放和老師的點撥,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四、教學過程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基本的思路是:實驗演示,發現問題學生活動,合作探究學以致用,解決問題。引入:播放視頻: 地球的公轉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實驗演示,發現問題 :找優等生用地球運行儀演示地球的公轉,在演示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和思考問題:1、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其軌道是什么樣子的?2、地球公轉時是直著身子還是斜著身子?3、地球公轉時地軸指示的方向有沒有變化?4、太陽直射點最北可以到哪里?最南呢?太陽直射點幾次經過赤道?學生討論,師生交流,教師強調地球公轉時是斜著身子的,地軸與公轉軌道面有一個夾角,夾角為66.5。正是因此,太陽直射點才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假如地球公轉時不是斜著身子,而是直著身子,那么太陽直射點還會來回移動嗎?南北半球在一年中獲得太陽光熱還會有變化嗎?我鼓勵孩子大膽的設想。并嘗試去演示。將地球運行儀上的地球取下,換上一個皮球再次來演示。學生的興趣很高,探究的心理很強。這種做法利于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學生觀察思考,得出結論:地球公轉時,如果直著身子,太陽直射點就不會移動,就會始終直射在赤道上;一年中不會有熱量的變化,就不會有季節的變化。引導學生通過演示實驗,發現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正是因為地球公轉時斜著身子,才會有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才會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陽熱量不同,才會有暑往寒來,于是就產生了四季。學生活動,合作探究 進一步探究季節變化的奧秘第一步:學生活動,分小組演示:由學生充當太陽和地球,演示地球公轉示意圖。第二步:學生把觀察和體驗的結果填入表中:節氣和季節(月份)太陽直射的緯度南北半球獲得太陽光熱的狀況南北半球晝夜長短的狀況冬至(12、1、2)春分(3、4、5)夏至(6、7、8)秋分(9、10、11)第三步:師生互動交流:教師用課件演示地球公轉,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并解釋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進行總結并檢查學生對四季的形成這一重點知識的理解情況。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我設計的活動是:七嘴八舌,大家參與:你了解家鄉的四季變化嗎?1、一年之中,每天中午的太陽都升得一樣高嗎?什么季節高?什么季節低?2、一年之中,每天的白晝時間一樣長嗎?什么季節長?什么季節短?按照 3、按照下面的圖示,描述家鄉四季的變化:一年中正午太陽的高低變化四季的變化地面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一年中白晝的長短變化承轉:地球是個很大的球體,在同一時間里,緯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陽光照射的情況也不同,冷熱會有差別,人們根據太陽熱量在地表的分布狀況把地球表面劃分為五個帶。組織學生活動:讀1.19地球上的五帶圖:1、找出五帶,名稱是什么?觀察我國大部分陸地位于五帶中的哪一帶。2、五帶劃分的界限是什么?指導學生記憶 歌訣:地球有五帶,全靠四線分; 回歸間熱帶,極圈分寒溫; 寒溫各有二,五帶溫不均。3、找幾位同學分別扮演來自溫帶、熱帶、寒帶的小朋友,介紹所在地區的特點,其余同學猜猜看,以游戲的方式進行五帶特征的學習。小結全課:由學生總結,分別找不同層次的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教師做必要的補充達標檢測:結合本課重難點內容,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設計了幾組題,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布置作業:設計一個簡單便于操作的實驗,演示地球的公轉 這種開放性作業目的是,拓展學生思維空間,培養創新精神。質疑問難 留一兩分鐘時間給學生,有沒有問題,如果時間不允許,可以在課后與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