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世界的氣候》說課稿.doc
世界的氣候說課稿一、教材闡述:(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學內容是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第四節世界的氣候第一課時。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一是氣候的地區差異。 本節教材特色之一是從實踐出發,聯系實際,將生活實際帶入課堂,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二)教育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中對世界的氣候學習的基本要求是如下闡述的:一是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二是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為此,我確定以下三個目標:1.知識與能力:(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別,并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 (2)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2.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建立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的空間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功能與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2)通過收聽、收看當地天氣預報,了解家鄉的天氣及氣候特點,培養學生關心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區別“天氣”與“氣候”兩個不同的概念,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四)教學難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二、教法闡述: (一)教學方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即“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述為輔,學生活動在前,教師點撥評價在后”的原則,根據初一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在學生看圖、討論基礎上,在教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師生交談法、課堂討論法,引導學生根據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來理解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實踐,學以致用,落實教學目標。 (二)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課件,充分發揮計算機所特有的信息處理優勢及其交互性強的特點,將文字、圖形、動畫和圖像等多種媒體綜合一體化,它在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 三、學法指導: 學習方法是學習時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學習方法不同,學習效果各異,因此,教師的任務就是要教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一)學生特點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初一學生剛由小學上來,他們好動、好奇、好表現。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定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二)學習方法和能力培養: 1、讓學生課前從各種不同渠道收集天氣或氣候方面的資料,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搜集、記錄資料的過程就是很好的學習過程。通過此類活動,可培養學生初步學會利用課本以外的資源獲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同時有了充分準備的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在課堂上參與交流。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產生學習樂趣、積極的情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 2、“課堂小組討論法”即課堂上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啟動思維,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學習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使學生學會合作學習。3、利用電腦課件,讓學生觀察不同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培養實踐能力。同時激發其好奇心和求知欲。4、布置作業時讓學生聯系所學的氣溫、降水等知識,結合自己的體驗,說說當地屬于什么氣候類型?這種氣候是什么特點?描述一下當地的自然景觀,并說明氣候與自然景觀的關系。培養學生學會運用已有知識談對一些地理問題的看法或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四、課堂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請同學介紹自己家鄉的自然景象。接著請看(課件)三位小朋友家鄉的自然景象:我們這里一年到頭高溫多雨,植物茂密,四季花開,長年結果;我們這里終年炎熱干燥,一片黃沙,上面只點綴著一些耐旱的植物;我們這里夏季炎熱多雨,郁郁蔥蔥,冬季寒冷干燥,一片枯黃。大自然為什么會有這樣氣象萬千、奇妙無窮的差異變化呢?現在我們就來揭開這個謎底。(“氣候”看不見、摸不著,十分抽象、虛幻,學生這方面的生活積累少,要突破這些因素的制約,首先須營造一種直觀、豐富、有趣的學習情景,借助學生對自己家鄉的介紹和三位小朋友對自己家鄉景象的介紹,間接的反映氣候類型、氣候特征、氣候分布。激發學生學習“氣候”的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輕松、愉悅地獲取知識。)板書 第四節 世界的氣候講授新課前面我們學習了“多變的天氣”這節內容,通過學習大家知道天氣預報的作用,并養成了喜愛收聽、收看天氣預報的習慣。那么請同學們說一說今天的天氣如何?(把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關注的天氣狀況作為切入點,誘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對天氣狀況的描述。接著通過描述天氣與氣候的四句話,要求學生說出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與“氣候”是日常接觸較多,但有時又不太注意區分的兩個概念,正確區分這兩個概念,是正確理解、表述、傳達天氣和氣候信息的前提,這為今后學習本章氣候知識打下了基礎。實際上,什么叫天氣,什么氣候,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常識,通過本節的學習,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正確使用這兩個術語。)過渡回答得很好,基本上把天氣的幾個要素(氣溫、降水、風力風向、天氣狀況)都說清楚了。那么我們還聽說某某地方氣候怎樣怎樣,那么氣候與天氣有什么不同呢?請同學們看(課件)四句和天氣與氣候有關的話,進行判斷,說出判斷的依據,比較一下天氣與氣候的差異。總結 同學們分析的很好,現在我們一起總結一下。板書 一、天氣與氣候的差別課件天氣與氣候的比較時間穩定性天氣短不穩定氣候長穩定轉折 大家說了阿城的天氣,那么阿城的氣候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體會談一談。總結 剛才大家談了對阿城氣候的感受,現在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引導深入 阿城之外的地方氣候又怎么樣呢?是不是與阿城一樣“寒來暑往,冬去春來”呢?請去過外地的同學,描述對不同地區氣候的感受。總結 看來各地的氣候不是完全一樣的,存在地區差異,那么差異情況到底怎么樣呢?請看 “世界氣候的分布圖”,并觀察世界還有哪些氣候類型。板書 二、氣候的地區差異1.通過閱讀“世界氣候的分布”圖,一方面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世界氣候的地區差異很大;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其分布。(1)顯示閃動赤道、南、北回歸線,讓學生指出這是哪一帶?然后依次閃動顯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引導學生逐個觀察、對照、填表。(2)顯示閃動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讓學生指出這是哪兩帶?然后閃動顯示溫帶氣候類型,讓學生指出溫帶有哪些氣候類型?繼而引導學生逐個觀察、對照、填表。(3)讓學生指出寒帶的范圍,然后閃動顯示寒帶氣候,讓學生觀察、對照、填表。(4)引導學生在地形圖上找出青藏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落基山脈、安第斯山。然后閃動顯示高原山地氣候,使學生知道其主要分布在世界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區。2組織學生反饋練習,使學生記住各氣候類型的名稱,知道各氣候類型分布的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1)把學生按座位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分別位于北溫帶亞歐大陸的西岸、內部和東岸,各組說說所在地是什么樣的氣候類型?(2)還是分成三組學生,把課本A、B、C三圖每小組分配一幅,根據各自小朋友對當地氣候特點中氣溫和降水的描述,結合學過的氣溫和降水的分布知識,對照世界氣候分布圖,討論三位小朋友各自家鄉所在的地區是什么氣候類型,并指出這種氣候類型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A地為熱帶雨林氣候赤道附近地區;B為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C為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的東岸)(3)教師指圖,讓學生集體和個人回答相結合,說出所指氣候類型的名稱及分布。課堂小結評價學生課堂的表現,強調世界氣候類型的空間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