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1章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 課件.pptx
在地球表面,有陸地、海洋、高山、深谷,高低起伏狀況差別很大。地表的高低起伏用什么表示呢?,第一章 地球和地圖,第四節 地形圖的判讀,理解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等深線的含義,并熟練運用。 正確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中各地形部位的名稱,根據等高線的稀疏情況情況判斷坡度的陡緩;能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進行相關問題的判定。 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正確判讀陸地五種地形的名稱及其特征。 了解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原理,并能正確的繪制地形剖面圖。,學習目標,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1)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海拔。,(2)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叫相對高度。,相對高度1000米,(3)在地圖上,一般用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用相對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變化。,2.等高線地形圖,(1)等高線與等深線,等高線:在地圖上,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等高距: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每兩條相鄰等高線的高差稱為等高距。,等高線的繪制,等高線的特征,等高線都是閉合曲線。,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相等。,等高線上的高度為海拔,單位是米。,同一幅圖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線不相交。,等深線: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作等深線。在同一條等深線上,各點深度相等。,從等深線上所標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從等深線的疏密狀況,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2)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形的地圖,就是等高線地形圖。,(3)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判斷地勢高低: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海拔相同,等高距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是相等的;數值越大,地勢越高,數值越小,地勢越低。,判斷坡度的陡緩:在同一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判斷地形部位:在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上判斷山體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1.含義,在繪有等高線和等深線的地形圖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圍,著上不同的顏色(海洋則著上深淺不同的藍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2.設色的原則,綠色平原,黃色低山、丘陵,褐色高山,白色山地雪線以上的部分,深淺不同的藍色海洋的不同深度帶,目前,我國常用的分層設色地形圖,200米等高線以下為深綠色,200500米等高線間為淺綠色,5001000米等高線間為淺黃色,10002000米等高線間為深黃色,20003000米等高線間為淺褐色。,3.作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各種顏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圍,需要查看地圖上所附的高度表。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比較容易地判讀出各種各樣的地形,以及地勢的起伏。,4.陸地表面的五種基本地形,地形,海拔,地面起伏程度,高原,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面積較大,外圍較陡、內部起伏較為和緩,山地,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具有聳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500米以下,地勢起伏相對較大,盆地,無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平原,一般在200米以下,起伏很小,寬廣平坦,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海洋,地形剖面圖是以等高線地形圖為基礎轉繪成的。它是沿等高線地形圖某條直線下切而顯露出來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圖可以更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步驟,第一步:在地形圖上畫出直線AB。,第二步: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一一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課堂小結,地形圖的判讀,等高線地形圖,海拔與相對高度,山體部位,陡坡,緩坡,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地形特點,世界主要地形,地形剖面圖,等高線特點,拓展延伸,歌訣記憶等高線地形的判讀,判斷地形地勢圖,關鍵是讀等高線; 同一線上高度等,同幅圖上高差等。坡陡線密有懸崖,坡緩線疏易攀爬;鞍部內有同心圓,山谷曲線向內彎。,有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任何地點的相對高度總是低于絕對高度 B.以海平面為起點的高度即海拔 C.地圖上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 D.同一條等高線上的海拔不一定相等,隨堂練習,B,下列有關分層設色地形圖的敘述,錯誤的是() A.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陸地上的平原 B.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藍色越深,說明海洋越深 C.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越深,說明平原海拔越高 D.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可以用白色或淺紫色表示高山頂上的積雪和冰川,C,(山東棗莊)今年五一,四位大學生穿著登山鞋,帶著裝備前往北方某山進行考察。下圖為某山地形圖,讀圖完成35題。,他們商定的上山路線是順著山谷爬山,然后攀巖,再經過陡坡攀登到甲山山頂。下列選項與他們的路線最相符的是() A.ab甲 B.cd甲 C.ef甲 D.hg甲,B,他們從甲山穿越到乙山,兩山的相對高度是() A.17米 B.17千米 C.200米 D.2千米,A,他們在乙山山頂游玩后,先向西北方向,再向北方下山,他們選擇的路線是() A.乙ba B.乙dc C.乙fe D.乙g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