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2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教案.docx
人教版地理七上第三章第二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教案教材分析本節教材講述了氣溫的概念與測量,氣溫的時間變化、氣溫的空間分布三個內容。本節教材是屬于世界地理總論部分,是學習區域地理的重要基礎,也多變的天氣的自然延伸,也是學習第四節世界氣候的基礎,承上啟下,極為重要。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道氣溫的測定方法。2.能正確閱讀等溫線分布圖,并總結出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3.根據氣溫資料,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圖,并依據這些氣候資料了解氣候特點, 說出氣溫的變化規律。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充分動手實踐、動口表達,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看圖、制圖。學會合作、探究、討論、評價,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2.教學過程中,分析問題時注重科學方法的體現,充分體現比較法的科學價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分析家鄉氣溫資料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認識,增進對家鄉的熱愛之情。2.通過對不同氣溫條件的辯證分析,了解自然規律的美,建立正確的人地關系理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學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等溫線圖,并會通過讀圖總結氣溫的變化規律。教學難點:等溫線圖的判讀、分析。教學方法讀圖分析、案例講解、動手繪圖、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演示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景導入:出示情景:家住北京的李鑫寒假期間去海南旅游,南行的路上他把自己的厚衣服逐步換成了薄衣服,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在海南他還看到了成片的椰林,這樣的景觀與什么有關?每天,我們都能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聽到或讀到氣溫這個詞。氣溫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讓我們開啟探究氣溫的旅程吧!讀圖思考:發現氣溫逐步升高觀看熟悉的天氣預報材料,激發探究的欲望。生活化的情景引入,易調動學生參與活動活動一:關注生活談氣溫的變化1.氣溫的含義、觀測 (1)什么是氣溫?如何測量氣溫?測量氣溫的工具是什么?(2)展示閱讀材料:地面氣象觀測中測定的氣溫是離地面1.5米處的氣溫。氣溫的觀測項目包括實時氣溫、日最高氣溫和日最低氣溫,觀測儀器主要有溫度計、最高溫度表、最低溫度表等。這些觀測儀器放置在百葉箱中。百葉箱能讓空氣自由流通,防止太陽對儀器的輻射,使儀器免受強風、雨、雪等的影響,保證測得的數據更加準確。自動氣象站對氣溫能夠進行實時觀測,并每逢整點記錄一次。在我國,人工觀測記錄氣溫一般每天在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各進行一次。2. 引導學生讀氣溫通常一天要觀測四次氣溫,一般在北京時間8時,14時,20時,2時觀測。溫馨提示:讀數時視線一定要與刻度平行奧!3.氣溫的計算怎樣求出日平均氣溫?追問:月平均氣溫、年平均氣溫如何計算?月平均氣溫=日平均氣溫之和/當月天數年平均氣溫=月平均氣溫之和/124. 氣溫的變化日變化出示一天中氣溫的變化:(1)氣溫最高值是多少?出現在什么時間?(2)氣溫最低值是多少?出現在什么時間?(3)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是多少?引入氣溫日較差=一天中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4)一天中,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是怎樣的?5. 氣溫的變化年變化(1)最高月平均氣溫是多少?出現在幾月?(2)最低月平均氣溫是多少?出現在幾月?(3)最高月均溫與最低月均溫的差值是多少?(4)一年中,氣溫隨時間的變化特點是怎樣的?6.引導學生讀圖歸納南北半球海洋與陸地的最高與最低氣溫。7.方法指導如何正確判讀氣溫變化曲線(1)該地氣溫在一年內變化的規律是怎樣的?(2)該地位于北半球還是南半球?8. 引導學生繪制氣溫年變化曲線出示資料,引導學生練一練,并對比得出氣溫年較差的大小。1.互動交流:(1)氣溫:是指大氣的冷熱程度,一般用 表示。(2)確切反映一個地方天氣狀況的氣溫,是用放置在氣象臺裝置氣象觀測儀器的百葉箱內的溫度計測定。2讀一讀:請正確讀出四個時間點的氣溫。8時:814時:1620時:122時:43.說一說,算一算:(8+16+12+4)4=104.讀圖分析氣溫的日變化(1)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14時左右,(2)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3)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值是6.5。(4)一天中,日出前后氣溫最低,隨后氣溫逐漸上升,午后2時(14時)左右氣溫最高,隨后氣溫逐漸降低。5.讀圖分析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最高氣溫出現在7月,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3)30,準確說出氣溫年較差的算法。(4)該地1月氣溫最低,隨后氣溫逐漸上升;7月氣溫最高,隨后氣溫逐漸下降。6.分析歸納,整理展示:7.分析歸納:學會析圖方法。該地1月氣溫最低,隨后氣溫逐漸上升,7月氣溫最高,然后氣溫逐漸下降。北半球8.掌握方法,學會繪制完成學案中的資料繪制畫一畫,比一比師生互動交流初步了解氣溫的含義、氣溫的測量學生自主完成不同時間的氣溫讀取,讓學生動起來明確問題引導學生快速的分析,提高課堂探究效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完成讀圖分析任務利用表格進行歸納整理,清晰明了方法指導學生學會讀圖,并出示問題引導學生應用引領繪制練習三步驟引導學生快速掌握某地氣溫年變化曲線的繪制活動二:探分析規律氣溫分布世界各地冷熱不同,氣溫的分布有很大差別。通常用等溫線圖來表示氣溫的水平分布。1.等溫線的判讀出示等溫線圖讀圖提示:看等溫線延伸方向;看等溫線疏密程度;看閉合等溫線情況。2.探究世界等溫線分布規律出示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圖,引導學生合作探究。(1)世界年均溫20的分布在哪?(2)世界年均溫10的分布在哪?(3)南北半球等溫線分布有何不同?(4)全球氣溫的分布規律?引導學生展示交流:補充:規律二:北半球等溫線比較密集;南半球等溫線比較稀疏;北半球等溫線比較彎曲;南半球等溫線比較平直;3.追問:不同的季節世界氣溫分布有什么規律?出示1月、7月氣溫分布圖:(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氣溫從低緯到高緯的變化規律。(2)從等溫線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異?南、北半球有什么差異?(3)北半球同緯度的大陸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氣溫高?7月哪里氣溫高?取點觀察:觀察圖中A、B兩點的氣溫,你發現有什么不同?3.情景探究:玲玲在九寨溝(104E,33N,海拔2000米以上)夏令營活動方案中除了提示大家要攜帶防曬用品、雨具之外,還專門強調:切記預備稍厚外套。你覺得有必要嗎?為什么?4.出示規律圖,提問你發現什么規律了嗎?歸納:高出不勝寒5.引導學生應用規律算一算:我這里海拔720m,氣溫是28.8,山頂的海拔是1520m,氣溫應該為多少度?6歸納總結:世界氣溫的分布規律(1)緯度因素: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氣溫逐漸降低。(2)海陸因素: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南北半球海陸分布狀況不同,南半球的等溫線更為平直。(3)地形因素:氣溫隨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氣溫降低約0.6 1.按照問題提示分析歸納:等溫線:同一時間,氣溫相等的點連成的線。2.合作探究讀圖分析:年均溫高于20的地區主要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低于10的地區主要位于南北極圈以內。思考:從赤道向兩極,年平均氣溫有什么變化規律?總結規律:規律一:氣溫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3.互動交流,歸納展示:(1)世界1月和7月的氣溫從低緯到高緯都呈現逐漸遞減的變化規律。(2)從等溫線的疏密程度看,1月北半球等溫線比南半球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溫線比北半球的密集。(3)對比分析,歸納:規律三:北半球同緯度地帶,1月大陸氣溫低于海洋,7月大陸氣溫高于海洋。3.情景分析:有必要,爬山時,越往高處,會感覺越冷。4.思考歸納:海拔每上升1000m,氣溫約下降6。5.算一算:第一步:兩地高度差為800m。第二步:海拔與溫度之間的關系,800m4.8。第三步:溫差計算,28.8-4.8=24。6.互動交流讀圖分析,交流,鍛煉學生的觀察、表達的能力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調動學生全員參與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讀圖析圖,學會分析的方法對比全年氣溫分布和1月、7月分布圖,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規律的探究小情景引入新內容的探究,調動學生的興趣算一算,講一講,感受地形對氣溫的影響拓展提升1.出示水與沙子在不同時間段的溫度測量:這說明了什么問題?結論:同緯度地區,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2.詩句中的氣溫:1.觀察總結:沙子升溫快,降溫也快;水升溫慢,降溫也慢。海陸有熱力差異。2.鏈接生活,連一連用實驗驗證海陸氣溫的不同,從理論上幫助學生深化探究課堂總結:課堂達標1.讀某氣象站測得該市某日的氣溫數值圖,該日氣溫的日較差約是()A15 B10 C20 D37 2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亞的學校,放暑假的時間一般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讀圖3-2-3,完成34題。3.北半球年平均氣溫分布的大體狀況是()A.由北向南氣溫逐漸降低B.由南向北氣溫逐漸降低 C.由東向西氣溫逐漸升高D.由西向東氣溫逐漸升高4.圖中甲區域年平均氣溫較周邊地區低的主要影響因素是()A.緯度高低 B.海陸分布 C.地形地勢 D.人類活動5.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如果甲地氣溫為12,那么比它高500米的乙地氣溫為 ()A.9 B.12 C.15 D.186.讀圖3-2-4,圖中甲、乙兩地在同一緯度的陸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區域位于北半球,甲點海拔高于乙點B.該區域位于南半球,甲點海拔高于乙點C.該區域位于北半球,甲點海拔低于乙點D.該區域位于南半球,甲點海拔低于乙點隨堂練習,鞏固基礎,課堂達標
- 關 鍵 詞:
- 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三章第2節氣溫的變化與分布 教案 人教版七 年級 上冊 地理 第三 氣溫 變化 分布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