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地理第4章第2節 農業 教學課件.pptx
農作物,早 餐,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二節 農業,了解農業的概念,認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必要性,明確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理解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特點。學會閱讀“中國農作物分布”圖,能據圖說出我國主要農作物的分布特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對實際生活中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事例提出合理化建議。 了解我國的農業現狀,明確科技強農的發展方向。,學習目標,農業及其重要性,農業是我們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農業的勞動對象是生物,獲得勞動產品也是生物本身。 農業主要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部門。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只有農業實現了現代化,才能說中國實現了現代化。,農業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我國農業還比較薄弱,國家正在采取多種措施推動農業的現代化進程。,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種植業。,種植、養育、保護、采伐林木以及對樹膠、松脂等林產品進行采集和加工,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林業。,靠放牧或飼養牲畜及家禽等而獲得產品,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畜牧業。,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這樣的生產部門稱為漁業。,在水域中進行天然捕撈,或者人工養殖有價值的水生生物。,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在耕地上種植水稻、小麥、大豆、棉花等農作物。,種植、養育、保護、采伐林木以及對樹膠、松脂等林產品進行采集和加工。,靠放牧或飼養牲畜及家禽等而獲得產品。,數字農業,數字中國,13億中國人一天消費糧食 千克, 噸。一天要吃掉 頭豬。,520 000 000,中國用約占世界 的耕地,養活了地球上約 的人口。,52萬,130萬,10%,20%,這些數字確實給我們一種震撼,那么它們說明了什么?,讀一讀:,四國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2010年),世界、部分國家單位面積水稻產量(2010年),中國耕地的現狀?,中國的糧食總產量是多少?,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問題?,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長期以來,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農業部門和農業生產對象。 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主要表現為西部與東部、南方與北方的差異。,林業,種植業,漁業,林業,漁業,種植業,種植業,西部,東部,秦嶺淮河,一年兩熟 一年三熟,水稻、油菜、 甘蔗、棉花,水田,一年一熟,小麥、玉米、 大豆、棉花,旱地,兩年三熟 一年兩熟,1.說出我國西部地區的農產品主要產區的分布狀況。這些地區發展種植業最主要的自然條件是什么?,2.我國東部地區南北方的主要農產品有哪些不同?試舉例說明這樣規劃所依據的自然條件。,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1.自然因素: 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土壤。,2.社會經濟條件 (主要條件) 市場、交通、科技、國家政策。,請說出影響下列地理農業事例的主要因素,(1)晏子使楚中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氣候,(2)我國杭州的“明前龍井”茶世界馳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經把茶種帶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終不好,請問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土壤,(3)“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被譽為塞上江南?,水源,自然環境條件,(2)冬季,北京、石家莊等北方城市居民想吃到南方四川等省區的蔬菜很方便。,(3)我國大部分省區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請說出影響下列地理農業事例的主要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策,(1)大城市的郊區一般都有農副產品基地。,(4)培育良種、改進灌溉技術。,科技,社會經濟因素,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典范: 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模式,桑基魚塘是將低洼地挖深變成水塘,挖出的泥堆放在水塘的四周為地基,基和塘的比例為六比四,六分為基,四分為塘,基上種桑,塘中養魚,桑葉用來喂蠶,蠶砂(屎)用以飼魚,而魚塘中的塘泥又取上來作桑樹的肥料。,桑基魚塘流程圖,桑樹,桑葉,蠶,蠶糞,魚塘,塘泥,桑樹,蠶,魚塘,塘泥,桑葉,蠶糞,優勢: 整個過程沒有廢物,而且對環境無污染。 實現農業的循環發展。,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圖中A為城市郊區,B為遠離城市的平原地區,C為山地,D為海洋。,1.根據因地制宜的原則,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農業,并說明你的理由。,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議減少水稻種植面積,改種蔬菜、花卉,發展魚、肉、乳、禽、蛋生產,你認為可行嗎?請說明你的理由。,走科技強農之路,基本國情 人多地少,對農產品數量和質量的需求提高; 建設用地需求高漲,對耕地形成巨大壓力;,水資源短缺、自然災害頻繁,導致農業生產不穩定; 農產品進口量增加,國際農產品市場快速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依靠科學技術,使農業增長方式從廣種薄收轉向優質高產,優良品種不斷涌現。,機械化和專業化水平、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農田水利建設取得長足進步,抗災能力增強。,綠色、低碳、生態農業不斷推廣。,科學技術發展農業。,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水稻平均產量不到4500千克/公頃,目前超級雜交水稻已突破12000千克/公頃,使我國在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機械化、專業化、高產、高效,目前,我國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已經超過50%,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還很大。我們還必須依靠科技的優勢,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加快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邁進的步伐。,課堂小結,農 業,農業: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農業的地位: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農業的地區分布,西部:以畜牧業為主,東部:林業、漁業、種植業,發展農業要因地制宜,自然條件:光照、熱量、水分、地形、土壤等,社會經濟條件:市場需求、交通運輸、科技水平、國家政策,農業成就,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走科技強農之路,拓展延伸,農業科技新成果示例,新品種,節水農業,大棚,(湖北咸寧)咸寧中學生小東給網友小新介紹咸寧市農業生產的基本情況,小東收集了如下信息,請你結合所學知識,為小東進行合理選擇( ) 耕地類型:水田熟制:一年二熟或三熟主要糧食作物:小麥、玉米、大豆主要油料作物:油菜主要糖料作物:甜菜 A. B. C. D.,隨堂練習,B,(2017山東濟南)下列各地的農業生產安排符合因地制宜原則的是( ) A.在珠江三角洲種植甜菜 B.在東北平原種植油菜 C.在華北平原種植甘蔗 D.在長江三角洲種植水稻,D,(2017廣東)在農業生產中利用無人機噴藥殺蟲越來越普及,此項技術應用可以( ) 推進農業生態化加速農業現代化 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減少農藥對農民身體的傷害 A. B. 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