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1《鴉片戰爭》教案(四川省級優課).docx
鴉片戰爭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了解和認識:1. 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2.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林則徐為維護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3.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唯物史觀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地整合歷史資料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英國借口虎門銷煙發動侵略戰爭的史實,培養學生由現象到本質、由表及里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激活學生自我認知的智能,鍛煉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罪惡行徑,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卑劣、骯臟和血腥,他們的發展過程給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的危害及影響。來源:學科網ZXXK學習林則徐憂國憂民、嚴厲禁煙,維護了中華民族利益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對民族英雄的欽佩、愛戴的情感。通過對清政腐敗無能,外強中干而不堪一擊的了解,一方面,對封建沒落貴族的懦弱無能而深惡痛絕;另一方面,從恥辱中感悟國力衰微、落后遭劫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歷史使命感。通過閱讀愛國將士關天培英勇抵抗侵略、以身殉國的事跡,使學生正確認識人生的價值。來源:學科網ZXXK二、教學思路(一)教材重點、難點的處理重點:1.鴉片戰爭前的中外形勢是一個重點。本課從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講述了中英間的不同,是兩種制度間的交鋒。已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需要廣闊的市場和廉價的工業原料,而面對以小農經濟為主的中國卻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狀態。其原因一是中國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對外來經濟的抵制,二是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英國大量工業品的輸入;為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一些商人對華走私鴉片。大量的鴉片走私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危及清政府的統治,于是清政府禁煙。禁煙運動阻礙了英國的“商路”,英國以此為借口,鴉片戰爭爆發。重點:2.鴉片戰爭及南京條約的危害是重點和難點。教材從戰爭過程,條約的簽訂和危害兩方面敘述。戰爭過程分為兩階段,利用教材的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引導學生完成。南京條約的危害要講明兩點:一是南京條約本身給中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造成的危害;二是南京條約開創了列強通過強迫中國簽訂不平等條約蠶食中國的惡例,此后又出現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2.難點突破。本課的難點是南京條約的危害,及怎樣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首先理解一個“淪”字,淪者,淹沒,沉淪、沒落之意,中國好比停在海上的一艘大船,在猝不及防的英國強盜的炮火下受傷了,失去了原有的平衡,開始下沉。其次,分別解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獨立,實質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商貿等都受帝國主義國家控制奴役,仔細觀察五處通商口岸和香港島的地理位置,不難發現,這是英國掠奪中國原料和傾銷工業品的據點和通道。清政府軍事上處于劣勢,幾乎失去了對這些地區的控制權。“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隨炮火接踵而至,并占有一定成分,但清政府(中國)仍保留封建剝削制度,維護其腐朽統治。關于這一內容,依據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結合英國侵略者陰險和兇殘的史實,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然后歸納:中國在鴉片戰爭后,形式上雖然是獨立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受到外來干涉,緊閉的大門已被打開;以自然經濟為特征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沖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傳統的民族文化也受到外來文化的滲透,由一元趨向多元。因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來源:學#科#網(二)教學方法1.講述法、閱讀法針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基礎知識情況,采用這種方法教學效果要更好些; 2. 看圖學習法以吸食鴉片的國人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他們的身心變化,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遠離毒品,珍愛生命。(三)教學資源1.課標內容標準。2.教材3.教師提供與“鴉片戰爭”歷史相關的資料。(四)板書(略)三、教學過程(略
- 關 鍵 詞:
- 鴉片戰爭 人教部編版八 年級 上冊 歷史 教案 四川 省級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