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光的直線傳播》教案(甘肅省級優課).doc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與反思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章節內容位于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的第一節。本節的重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光的直線傳播,二是光速,光的直線傳播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又是學習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必備知識,同時要求學生會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影、日食和月食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重要現象。本節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學自然課中已經知道光沿直線傳播的結論,但認識很淺顯,教師需設計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探究歸納,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 (二)教學目標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分為三個方面。1.知識與技能(1)能識別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2)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能列舉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的應用。(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2)閱讀“科學世界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大。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學習物理。(3)引導學生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4.重點和難點重點:光的直線傳播傳播的探究過程、解釋簡單的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以及光速的應用。難點:實驗現象的清晰、明顯,解釋簡單的光的直線傳播的現象二.教學策略本節是學習光現象的一個開始,是以后學習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礎。針對素質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采用觀察分析,啟發式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 三.學情分析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 并由他們總結和發現規律,同時注意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興趣,動機等培養,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觀察總結規律,聯系實際,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本節采用觀察,對比,分析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通過思考討論,總結歸納出光的直線傳播規律,應用光的直線傳播規律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四.教學過程1、創設情境,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展示一組光源的優美圖片,提出問題:圖中的光是從哪來的?引出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你知道還有那些物體是光源?就以學生舉出的光源和展示的圖片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類。2、經歷探究,完成光的直線傳播的學習(1)展示清晨森林中的陽光“直”射和夜晚天安門的圖片,提出問題:光是沿什么樣的路徑傳播的呢?(2)猜想與假設教師引導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幾種猜想:直線、曲線、折線、射線。(3)演示實驗,驗證猜想任何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離不開實驗。由于學生的感性認識較少,先由我做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演示實驗一: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演示過程中,引導學生現觀察光怎樣傳播,啟發學生分析光的傳播形式、條件,并結合多媒體,讓全部學生都知道光在均勻的空氣中沿直線傳播。教師給出實驗器材:激光筆、水、牛奶、果凍、(4)學生做演示實驗 為了使學生感受光的直線傳播,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并且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興趣的培養。請學生實驗:用激光電筒的光束分別穿過水、透明的果凍,邊做實驗邊讓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出:光在均勻的水和果凍中也沿直線傳播。緊接著提出問題:如果介質不均勻,光還會沿直線傳播嗎?(播放動畫)最后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從物理走向社會啟發學生列舉生活中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呢?讓學生舉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師生共同進行簡單的解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接著向學生提出學習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學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線傳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準直、槍的瞄準、排隊等。如果舉手同學不多,就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4、光的傳播速度生活中還有有一種常見的現象,通過電腦展示雷電,提問:為什么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學生回答:光速大于聲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閱讀課本內容,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歸納,整理能力。為了讓學生體會光速很大,可以增加地月之間距離的計算,加深學生對光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知識的掌握。5、引導學生看“科學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光知識的重要,拓展視野,感知宇宙之大。6. 師生小結首先學生總結這節課有哪些收獲,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并給以鼓勵。五、板書設計:第四章 光現象第1節 光的直線傳播一、光源1. 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2. 光源的分類二、光的直線傳播1、 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直線傳播2、光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的直線 畫法: 光線3、解釋現象:影子的形成 日食、月食的成因4. 應用:激光準直、排隊、打槍等三、光的速度1、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 x 108m/s,光在空氣中的速度可認為是3.0 x 108m/s2、光在水中的速度是真空中的3/43、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六.課后反思1.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這節課的內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了事,但是筆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歷實驗過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發現”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象(產生問題的現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2.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潛能整節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之中,他們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選取儀器,設計實驗,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意的方法。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只要給他們充分發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起他們的創新潛能。3.充分展現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本課設計的富有創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路徑發生彎曲的現象,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學生過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光的路徑發生彎曲),發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律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