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4《天凈沙·秋思》教案(天津省級優課).docx
天凈沙 秋思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2、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3、掌握烘托映襯、借景抒情、意象疊加等寫作手法教學重點:1、能朗讀、背誦天凈沙秋思2、能理解天凈沙秋思所描寫的意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3、掌握烘托映襯、借景抒情、意象疊加等寫作手法教學難點:掌握烘托映襯、借景抒情、意象疊加等寫作手法學情分析:七年級的學生對詩歌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但缺乏賞析詩歌的方法。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賞析景物入手,一步步地了解詩歌的藝術特色,接觸意象,深入挖掘。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古往今來,賞秋頌秋,詠秋嘆秋的詩詞,可謂層出不窮,哪位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喜愛的(學生背誦喜愛的和秋相關的詩詞,如劉禹錫秋詞, 張籍秋思等)在這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首小令,文人雅士更是由衷的喜愛,稱它為“千古絕句”,奉它為“秋思之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二、課文朗讀1、先聽課文朗讀,請同學們拿出筆,邊聽邊在書上畫好朗讀節奏和重音2、請一名同學在電子白版上劃分朗讀節奏和重音。3、請兩名同學給大家有感情的朗讀 ,注意朗讀的節奏和重音。4、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把這首小令誦讀一遍。三、感悟秋情,了解作者背景:1、哪一句最能體現作者的情感,斷腸人在天涯 斷腸人:悲傷到極點的一個人天涯:遠離家鄉的地方,2、一個悲傷到極點的人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就會產生思鄉,悲涼,孤獨,凄苦,惆悵,郁悶,悲苦等情感。讀到這里,我不禁思索,為什么作者在天涯漂泊,有家不歸呢?我們來了解一下作者及寫作背景,更深入的體會這種情感。(插入作者及背景的視頻資料)3、可見,馬致遠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但元朝的蒙古族統治者根本不給喊漢朝文人提供施展才華的空間,空有滿腹學識,卻無處施展才華。導致作者長期四處漂泊。在旅途中,是什么成為了作者,情感的觸發點,讓他產生了如此強烈的情思?(是所見之景)四、品味秋景,掌握寫作特色:1、寫了哪些景?(孤藤、老樹、昏鴉 、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2、這些景物有什么獨特之處,勾起作者的思鄉孤寂凄苦之情3、我們先來賞析第一組:枯藤老樹昏鴉我認為枯藤最能觸發作者的情思,尤其是枯字,寫出了藤蔓,枯萎干癟,沒有生命力。我仿佛看到隨著秋天到來,葉片紛紛掉落,黑褐色的藤蔓纏繞著老樹,渲染了萬物凋零頹敗的氣氛。給大家兩分鐘,來咀嚼品味“老樹昏鴉”這兩種景物的獨特之處老樹:光禿禿的蒼老 粗糙 老氣橫秋 葉片凋零掉落,只剩下枯黃的枝干昏鴉:黃昏時烏鴉紛紛回巢,烏鴉在黃昏尚且有枝可依,有家可回,反襯出游子的漂泊無依。這幅情景引起了主人公“不能歸家”的凄涼之感總結:“藤”、“樹”、“鴉”,本是郊野司空見慣的景物,并無特別之處,可一旦與“枯”、“老”、“昏”結合匹配,一股蕭瑟肅殺之氣立即從字里行間油然升起,首句就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秋天毫無生氣的蕭索景象,恰與游子悲涼的心境相吻合。4、第二組:小橋流水人家看圖,請同學描述圖片內容:潺潺的流水上架著一座座小巧玲瓏的小橋,小橋邊上有四五戶人家,炊煙裊裊或許在做飯,有的家人團聚在一起,其樂融融。這些圖景帶給我們一種和諧溫馨美好的感覺,是不是和前面的悲涼情境相悖?(學生不知如何回答時,可以讀一讀同學寫的小練筆)(情景就是下雨天我回到家沒有帶家里的鑰匙,在樓外面孤獨的等著父母的到來。)練筆節選:我望著被霧氣繚繞的樓群,隱約感到黃白交織的燈光,我仿佛看到那些有燈光的屋里和諧的景象:一家人團聚在桌前喝著酒,吃著香噴噴的飯菜,一絲飯香仿若飄入我的鼻尖,喉嚨不自覺的動了動,咽了咽口水,像在咽下食物一樣。恍惚間,我想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那寒冷的世界,她一定也很孤獨很寂寞吧。小練筆中就使用了烘托映襯的寫法,和小令中的“小橋流水人家的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總結: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透露出游子對溫馨美好的家園的向往,更反襯出有家不能歸的凄苦,這種寫法被稱為“烘托映襯”。5、第三組:古道西風瘦馬古道:古老荒涼的道路,年代久遠,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途難行(古道少人行)西風:指秋風,西風的肅殺,蕭條,寒冷,凜冽,無情下面有幾句詩都提到了風,我們能不能把它歸類,看哪幾句屬于同一類?都有什么樣的特點。(使用電子白板拖拽功能,把以下詩句分為兩組)燕歌行曹丕 【魏晉】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昨夜西風凋碧樹。 -晏殊的蝶戀花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瘦馬:走了很長時間的路,旅途勞頓,精神疲憊,瘦弱,瘦骨嶙峋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辛棄疾的昭君怨(思念故土)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李清照(思念丈夫)只是馬瘦嗎?人呢?因此處漂泊,思念家人,仕途坎坷,悲涼凄苦,也日漸消瘦。6、第四組:夕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昏的美麗,讓心憂傷;黃昏的沉郁,令人悵惘夕陽的孤寂和凄涼增添了一層惆悵,總結:點明了游子思鄉的特定時間;渲染了悲涼氛圍;最后一個意象“夕陽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將前九個意象全部統攝起來。總結:剛才我們重點分析了小令中的景物,古人說“凡景語,皆情語“,這些景物無一不帶有作者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正是通過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抒發出來,這種寫法叫做“借景抒情”,而帶有作者情感的這些景物,我們稱之為意象。7、第五組:斷腸人在這眾多的意象當中,斷腸人應該算是最主要的一個,其他的意象都是為了突出他進行的環境烘托,環境描寫。在殘陽夕照的荒涼古道上,牽著瘦馬,迎著西風, 滿眼凄涼之景,內心無限愁苦的正是斷腸人。總結:這首小令除了“對比反襯,借景抒情”,更絕妙之處在于它還使用了一種藝術手法,叫做“意象疊加”。這首小令緊密地排列眾多的意象,多而不亂,層次分明, 既描繪出蒼茫蕭瑟的秋景,又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還傳達出游子羈旅天涯而又茫然無依的孤獨和彷徨。五、拓展延伸在古典詩詞中,不少作品也使用了這種手法。(賞析兩首詩,掌握意象疊加的手法)山村詠懷(邵雍)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美國詩人龐德的小詩地鐵站臺,詩評者一致認為這是西方印象派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而作者卻說這首詩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使用了在東方古典詩詞中學到的絕技意象疊加。地鐵站臺(龐德)人群中這些臉龐的幻影;潮濕又黑的樹枝上的花瓣.六、課后作業:、背誦這首小令。、把山村詠懷和地鐵站臺的賞析寫在作業本上。3、再找一首使用意象疊加的詩和大家分享。板書:藝術特色:1、映襯烘托2、借景抒情3、意象疊加七、課后反思:課后,有關這節課,還有很多想法,先總結本節課的優缺點。優點:1、先進行朗讀,明確節奏和重音,再從賞析景物入手,體會特定景物傳達出的特殊情感,水到渠成的引出并講清了映襯烘托、借景抒情、意象疊加這三點藝術特色。思路清晰2、在講映襯烘托時,自然引入學生習作,便于學生今后對這個寫作手法的理解和運用。3、白板和視頻的使用恰到好處,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不喧賓奪主,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缺點:1、課堂容量較大,方式過于單一,主要以問答為主,教師引導過多,學生活動可以再多一些2、對于意象疊加這一特色,學生掌握還是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對龐德的詩歌的解讀,如果學生基礎不好,素質不高,完成起來難度就會更大。有思考有總結才會有提升,在詩歌教學中我還需要再摸索研究,找出更適合學生的方式方法,讓學生愛上詩歌,愛上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 關 鍵 詞:
- 天凈沙秋思 人教部編版七 年級 上冊 語文 天凈沙 秋思 教案 天津 省級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