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4《天凈沙·秋思》課件(廣西市級公開課).ppt
導入新課: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值得世代相傳的精神瑰寶,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馬致遠,學習目標 文本背景 文本內容 課文小結 作業,元曲 作者:馬致遠,學習目標,1、能朗讀、背誦、默寫天凈沙秋思 2、掌握有關作者馬致遠的文學常識,了解元散曲的文體知識 3、能理解全曲所描寫的意象,體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4、初步具有鑒賞能力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關于元曲,“曲”是一種合樂歌唱的詩歌形式。元曲繼唐詩宋詞后興起, 是元代的新詩體。,元曲,雜劇,散曲,套數:是同一宮調的若干小令相聯而成的組曲,小令:又名“葉兒”,只有一個曲子,相當于一首詩或一闋qu詞。由于它是能唱的文字,故就有不同的曲調。每個曲調有一個名稱,叫曲牌。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 。,作者:馬致遠,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詳,元代雜劇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稱“元曲四大家”,雜劇以漢宮秋最著名,散曲存東籬樂府一卷。,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天凈沙是 曲牌名 ,秋思是題目,意思是秋天里的懷念,題眼是“思”,”秋”是特定時節,“秋思”二字慨括了全曲的內容。,寫作背景: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平,困窘jing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 。,文本欣賞,初讀,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注意節奏與押韻,聽看朗讀視頻,再讀 跟讀,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注意節奏,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韻“a”,二、四句押尾韻“ia”,讀來朗朗上口,大家喜歡嗎?我們感受一下。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結構相同、字數相等、句式工整,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迫無助的生存境遇。,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品讀明意,品讀 明意,詩人選擇了“枯藤”“老樹”“昏鴉”這三個各自獨立的意象,把它們糅合在一起,著力渲染,突出它們的“枯”“老”和“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細細品味,首句寫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翻譯)。 烘托出了一種怎樣的意境?(創設出了一種怎樣的氛圍?),枯藤、老樹、昏鴉。蒼老干枯的樹上,纏繞著蒼老干枯的藤。黃昏時的烏鴉哀鳴著,尋找著自己的窩巢。,枯藤老樹昏鴉,烘托出一個完整的蕭瑟荒涼的意境。,小橋/流水/人家,“小令”的第二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翻譯),詩人筆鋒一轉,推出一幅幽遠恬靜的畫面。潺潺的流水上,橫跨一座別致的小橋。水邊橋邊的人家,一縷裊裊炊煙飄出屋外。這是伏筆,與下面的三句相映照,起到強烈的反襯作用。如果說第一句是一幅濃郁凝重的油畫,那么,第二句則是一幅清新淡遠的水彩畫。二者相得益彰。,古道西風瘦馬,概括第三句詩中所描寫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翻譯),蕭瑟凜冽的秋風,吹打著孤獨的旅人,掀起他單薄的衣襟。孤獨的旅人騎著孤獨的瘦馬,蹣跚走在羊腸古道上。,小橋流水人家,(“我”的境況),(別人的生活),對比,通過對比,更能襯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側面描寫,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最后一句還是在描寫景物嗎?,不是,是抒情,抒發了旅人怎樣的情感?,思鄉面對昏鴉歸巢,小橋人家,孤獨的旅人愈加孤獨,思鄉之情也愈加強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卻遠離親人,浪跡天涯,漂泊在荒遠的他鄉。,互動探討,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了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寫景: 游子漂泊 行旅圖,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抒情,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游子之悲,凄涼冷清,羈旅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情景再現,看圖描繪全曲畫面(翻譯),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 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 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情景再現,前三句全屬寫景,但又句句寫出了游子的客愁和鄉思。“枯藤”一句寫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蒼老的樹木,烏鴉哀鳴,渲染出一種蕭瑟荒涼的環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無家可歸之意。“小橋”一句推出一幅恬靜溫馨的畫面,與前兩句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引動游子的鄉思。“古道”一句寫古道荒涼,西風驟起,馬也因長途跋涉而累瘦了,從側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兩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陽”點出了時間,并照應了上文的“昏”字。“斷腸”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過眾多自然景物的羅列,就把濃重的深秋色彩,刻畫得淋漓盡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稱贊為“秋思之祖”。,小結,1天凈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 。天凈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 。,當堂檢測,2天凈沙秋思作者 ,是元代著名 、 。他與____________ 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凈沙秋思被稱為_________________。,3全曲中,暗含題中“秋”字的三個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 , 最能觸發旅人(游子)思鄉之情的景物是:______ 。 體現“思”字的一句是: 。,小令,曲牌名,題目,馬致遠,雜劇作家,散曲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秋思之祖,枯藤、老樹、西風,人家,斷腸人在天涯,作業,背誦并默寫本首小令 抄寫重點字詞、詞意 將這首小令改寫成一首現代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