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術13《會動的小紙人》教案(衛(wèi)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會動的小紙人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紙張的可塑性,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2學習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重點:通過不同的渠道探究會動的小紙人的特點及制作方法。教學難點:探究紙彈資的制作方法。教具準備:紙彈簧對比教具、小紙人一個、紙彈簧作品若干、紙彈簧玩具一個、紙條若干、剪刀、膠水、雙面改、手工紙。學具準備:瓶蓋一個、紙條兩條、手工紙、剪刀、膠水、雙面改、彩色水筆。教學過程:一、導入并揭示課題1觀察小紙人的變化(捏住后松開彈起),發(fā)現小紙人的特點(會伸縮、會搖晃)。2問題討論:小紙人會動的部分在哪里?它像什么?給它起個名稱(紙彈簧)。二、探究如何制作紙彈簧(教師發(fā)給同桌一個兩頭一樣大小的白色紙彈簧。)1感受紙彈簧的彈性及活動的特點(搖一搖、捏一捏)。2同桌通過觀察或拆開老師發(fā)給的紙彈安,探究紙彈簧的制作方法并嘗試制作。3請個別的制作成功的學生介紹紙彈簧的制作方法。(學生互相幫助)三、進一步探究制作小紙人1對比觀察自己制作的彩色紙彈簧和老師發(fā)給的紙彈簧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彩色紙彈簧一頭大一頭小,白色紙彈簧兩頭一樣大)2為什么制作小紙人的紙彈簧需要一頭大一頭?。孔詫W課本找原因并添加小紙人的頭及胳膊(提醒學生添加部分如何講究技巧才能做得又快又好)(學生互相幫助)。四、欣賞同學的作品完成作品的學生將自己的小紙人拿到臺上展示。五、延伸1會動的紙玩具哪幾個部分用紙彈簧制作?2紙彈簧還可以作成其他造型嗎?欣賞其他紙彈簧造型作品:龍、小貓、毛毛蟲、小蛇、小鹿,認識紙張的可塑性。3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彈簧?(手電筒、自動筆、彈簧秤、床墊、沙發(fā))六、課堂小結今天你學會什么,你怎么學,向誰學?制作小紙人的方法很多種,學習方法也很多種。課后筆記:教師的思考:1,如何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小紙人的制作,在做中學,在做中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2讓學生了解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具體做法:1每兩個學生發(fā)給一個紙彈簧,在拆中觀察發(fā)現紙彈簧的制作方法。引導同桌一起探究、向自己的同伴學習、互相幫助。2教學生學會看書上的步驟圖,讓學生通過自學,學習紙彈簧的制作方法。情況記錄:1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看得出學生已感受到活動的樂趣。大部分學生能通過“小老師”白色紙彈簧學會紙彈簧的折法。聰明的同學能很快總結出折紙彈簧的學習方法:“我們可以將紙彈簧拆開看看是怎么做的,只要拆一小段就能學會?!?教學氛圍較為輕松活潑,許多學生能互相幫助,如有的小朋友不僅自己學得快,還為全班同學作示范,而且樂于幫助他人。3學生自學小紙人的腦袋和胳膊的添加,許多學生并不完全根據書上的步驟圖制作而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如安裝腦袋的方法有三種以上,有的學生還給小紙人加兩條腿,有的小紙人有兩個腦袋。可以看出學生通過看書上的步驟圖學會了基本制作方法并且有自己的創(chuàng)新。4課的延伸部分不僅讓學生欣賞到不同的紙彈簧作品,同時讓學生明白紙彈簧作為折紙的基本方法還可以進行不斷地變化和創(chuàng)造。如:當老師問學生紙彈簧還可以做成別的造型嗎?就有同學說什么都可以做。的確,只要動動腦筋還可以創(chuàng)造出許多不同的作品。本課的收獲:1本課的問題比較集中在紙彈簧的折法上,適合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獲得新的知識與技能。2開放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獲得的不僅是某種知識與技能。在學生之間的互動,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與書本的交流中不僅鍛煉了交往的能力,同時讓學生了解到學習的途徑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來自于教師、學生、書本,甚至是作品本身(如紙彈簧),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fā)展。學生在解決問題和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也得到發(fā)展
- 關 鍵 詞:
- 會動的小紙人 人教版 一年級 上冊 美術 13 紙人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