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術12《我做的文具》教案(錢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美術教案第十二課:我做的文具教學目的嘗試用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表現,體驗進行文具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在生活與藝術的聯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教學要求活動方式強調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認識,注意設計的功能目的。教學重點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引發對文具造型的興趣。教學難點文具的造型、裝飾。教學準備各種文具圖片、不同材料制作的文具圖片資料,布置學生課前到文具店參觀各式各樣的文具。教學過程一、導入1觀看“文具聚合”投影片段。(激發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成持久的情感態度。)2說說你所認識的文具的名字。(讓學生回憶認識的文具)二、說一說,想一想,比一比1出示幾種精美的文具,讓學生說出文具美在哪里。(引導學生對文具的造型與色彩特征進行分析,讓學生知道文具有造型的美和色彩的美。造型方法是:基本型的添加和裝飾)2想一想怎樣才能做好一件文具?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3出示造型、色彩皆佳的文具和造型或色彩有缺陷的文具,讓學生來對比。(讓學生知道要做好一件文具就要型和色相結合。)三、欣賞文具,討論做法1欣賞各種不同媒材制作的文具。了解手工制作文具的藝術特色,懂得制作文具的材料是多樣的。2看看自己所帶的材料,四人小組討論可做什么文具。(提示:可以把各種材料組合、添加或把自己的文具添加裝飾、)四、學生作業四人一組,合作進行文具制作。五、想一想、排一排把各小組的作業排起來,組織同學相互參觀,點評。組織做買賣討價還價的游戲。六、小結文具是我們日常的學習用品,但是用我們的雙手制作出來的文具就變成了小藝術品,可以玩,可以欣賞。在平時只要大家多動腦筋,隨手就可制作出漂亮的文具。七、教學追記教學目標:在仔細觀察常用文具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設計繪制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各種常用文具。發揮自己的想象,在生活和藝術的聯系和互動中,獲得用藝術的方式美化和表現生活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藝術形式美感及其與設計功能的統一,提高學生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教學重點: 打開學生積極、豐富的創造性思維,啟發學生合理利用多種材料和工具進行對文具的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學難點: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感受其中的奧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學具準備: 1、 紙盒、廢棄的小瓶、橡皮泥、剪刀、雙面膠、文具的資料、自制外星人展示版2、 師生共同收集各種新穎別致的文具教學媒體: 錄音機、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按常規進行。二、導入新課:1、 出示教具外星人展示板。導入,文具星球來的外星人想和同學們交朋友。創設教學情境。 進入教學的特定情境,說出自己的感受。貼近學生的年齡,激發學習興趣。2、想和他交朋友的同學,要和他說一說你最喜歡的一種文具是什么?這種文具有什么作用和特點?它美在哪里?提出課程的基本要求。說說自己心愛文具并請同學相互欣賞。利用實物投影儀直觀展示,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鍛煉其表達能力,增強自信心。認識文具特點體會造型美、色彩美。三、講授新課:1、 情景引申。它有很多小禮物想送給大家,但是他要我們自己做一件獨一無二的文具和他交換才行。我們怎么做哪?設疑集思。相互討論,如何利用自己所帶的廢棄紙盒或其它的物品制作新穎、別致的文具。 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組織學生相互解決問題。作簡要小結,表揚鼓勵有創意的設計想法。 提出問題相互討論解決,進行簡單制作過程的說明。完成教學重點的突破,化解難點。3、出示成品引導學生分析制作材料、方法、優缺點。 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使學生明確自己的設計目標。四、布置作業:1、根據學生個性能力的差異,引導學生自由選擇畫,捏、撕、貼等方法,構思設計與眾不同的文具。個人或二人、三人結合進行實際制作,鍛煉自己動手能力。 鼓勵創新,使學生在更自由的空間里發展創造思維。2、課中小結,充分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并及時予以幫助指導。 進行相互欣賞和交流,繼續完成更新穎的學習用品。開拓學生思維取長補短相互借鑒,發現問題予以糾正。五、小結:輔導學生完成完整的作品,并進行課堂展評。 把作品展放在外星人的展示版上,相互參觀自我評價。使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并促使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收拾整理 根據課堂情境和外星人互換禮物。提出新要求,外星人喜歡干凈,整潔的教室,我們大家一起來進行整理。學生收拾整理自己的剩余物品。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課后拓展 提出希望,課后請同學們利用身邊的多余材料,再設計幾種不同的新穎學習用品。利用學生的興趣延續性把課堂學習轉化成持久的學習習慣
- 關 鍵 詞:
- 我做的文具 人教版 一年級 上冊 美術 12 文具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