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 課件(教學).pptx
六,新課導入,第18課 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學習目標,1.知道九一八事變,了解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2.知道華北危機、一二九運動以及西安事變; 3.分析理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及意義,新課講授,一.九一八事變,1.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原因,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田中奏折 材料二:1929年-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波及日本,促使其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統治集團急于利用侵略中國東北的對外戰爭來擺脫國內的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 材料三: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國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圍剿”紅軍,無心北顧。,日本大陸政策(蓄謀已久),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日本為擺脫危機加緊侵略中國。,蔣介石積極內戰,日本有機可乘。,2.借口柳條湖事件,東三省淪亡,1932年,日本扶植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長春,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沈陽,借口:柳條湖事件 戰場:北大營、沈陽,東北三省全部淪陷,3.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楊靖宇,東北抗日隊伍抗擊日軍,二.華北危機與一二九運動,1.華北危機,華北危急!,“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2.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新華門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圖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對日妥協的政策,促進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等,反動軍警用大刀、水龍、木棍鎮壓青年學生,三.西安事變,1.歷史背景,(1)華北危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最主要矛盾,(2)中共提出了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和政策的感召,(3)張學良和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聯共抗日。,(4)蔣介石頑固堅持內戰政策,親赴西安威逼張、楊繼續進攻紅軍,2.概況,1936年12月12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張學良、楊虎城,張、楊扣蔣,實行“兵諫”;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一次愛國性質的“兵諫”,張學良 楊虎城,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后,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如何?,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國打內戰 美英兩國:主張和平解決,南京政府向張、楊妥協 蘇聯:主張和平解決,不希望中國打內戰 國民黨:討伐派(親日派何應欽)和和平解決派(親英美派) 中國共產黨:主張在團結抗日的基礎上和平解決,1936年,西安事變發生后,周恩來、葉劍英、秦邦憲等親赴西安,首先與張楊溝通;然后又與蔣談判。,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意義:,課堂小結,日本侵略,中國抗爭,九一八事變,東北抗日聯軍 (局部抗戰),擴大侵華,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全國性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和西安事變,隨堂演練,1.右圖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陽北郊柳條湖地區,它記錄了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與該建筑物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 A.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 C.西安事變 D.南京大屠殺,2.歌詞:“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反映的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進入了( ) A局部抗戰階段 B全面抗戰階段 C局部反攻階段 D全面反攻階段,B,A,3. 九一八事變后,在東北組織抗日游擊隊的主要領導( ) A.吉鴻昌 B.楊靖宇 C.佟麟閣 D.趙登禹 4.1931年東北淪陷后,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 ) A.抗日義勇軍 B.抗日救國軍 C.八路軍 D.新四軍,B,A,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報登載了一則重要新聞,標題為:“爭取中華民族生存,張楊昨發動對蔣兵諫”。該新聞報道的事件應是( ) A.黃埔軍校的建立 B.百日維新 C.重慶談判 D.西安事變 6.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調停的是( ) A.毛澤東 B.周恩來 C.張學良 D.楊虎城,D,B,7.中共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根本出發點是( ) A改善國共兩黨關系 B粉碎國民黨親日派企圖 C實現全民族共同抗日 D挑起國民黨內部矛盾,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