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課件(教學).pptx
五,新課導入,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學習目標,1.了解紅軍長征過程中艱難險阻和長征的故事; 2.知道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地位 3.認識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體會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即長征精神)。,新課講授,一.戰(zhàn)略轉移與遵義會議,1.戰(zhàn)略轉移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原因),中央紅軍人數(shù),失敗。由于當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在軍事上指揮上犯了“左”的錯誤。,想一想:第五次反“圍剿”的結果如何呢? 紅軍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王 明,博 古(秦邦憲),李 德,2.長征開始,江西瑞金武陽渡口(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之一),紅軍強渡烏江(油畫),遵義會議舊址,3.遵義會議,1935年1月,貴州遵義,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朱德,參加遵義會議的主要領導人,二.過雪山草地,過雪山 走草地 飛奪瀘定橋,紅 軍 四 渡 赤 水,遵義,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跳出了敵人的包圍。,苦不苦 想想紅軍二萬五,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輩,三.紅軍勝利會師陜甘,陜北吳起鎮(zhèn),1.會師陜甘,長征到達陜北后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秦邦憲,會寧會師樓,1936年10月,紅一、紅二、紅四,三大主力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2.長征勝利,到達陜北的紅1方面軍一部,到達陜北的紅2方面軍一部,到達陜北的紅4方面軍一部,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一方面軍,會寧,會寧,到達陜北后紅軍僅留下6000人,3.長征勝利的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長征精神: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的精神。,開始:1934年10月,遵義會議,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時間:1935年1月,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鑄就了長征精神 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課堂小結,內容: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等,意義:轉折點、成熟的標志,勝利會師:1936年10月,長征勝利結束,隨堂演練,1.1934年,中央紅軍進行長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將革命形勢推向全國 B.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據(jù)地 D.北上抗日 2.紅軍長征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過烏江 C.渡過金沙江 D.飛奪瀘定橋,B,A,3.下列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正確的一組是( ) 四渡赤水 遵義會議召開 渡過烏江 強渡大渡河 A B C D 4.“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這首詩是朱德為紀念遵義會議而作。“群龍得首”是指遵義會議確立了誰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 A博古 B陳獨秀 C毛澤東 D鄧小平,D,C,5. 毛澤東于1935年10月著詩七律長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詩中表達了紅軍哪一次勝利會師的喜悅心情( ) A.遵義會議 B.會寧會師 C.井岡山會師 D.吳起鎮(zhèn)會師 6.紅軍長征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紅軍指戰(zhàn)員英勇善戰(zhàn) B.日本加緊侵略中國,國民黨力量受到牽制 C.長征路上地勢險要,便于紅軍作戰(zhàn) D.遵義會議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