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9課 辛亥革命 教案.doc
第9課 辛亥革命教學分析【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廣州起義、武昌起義;知道徐錫麟、秋瑾以及“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跡;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資料,讓學生了解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通過歷史史料的解讀與分析,培養學生解讀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全面的認識和看待歷史事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革命烈士英雄人物事跡的講述,讓學生認識到中國人為民族獨立、解放而不屈努力的奮斗精神,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重點難點】重點: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州起義、武昌起義。難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教學過程- 3 -1、 導入新課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后,湖北革命黨人根據孫中山等人制訂的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建立了湖北軍政府。由革命黨人、立憲派人士及舊軍官組成,推原清軍協統黎元洪為都督。旋布告全城,通電各省,號召“執竿起義,共建洪勛”。宣布廢大清國號和年號,改為“中華民國”,采用黃帝紀元。【想一想】中國同盟會成立后,全國革命形勢是怎樣發展的?湖北軍政府與辛亥革命之間有著什么樣的聯系?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紅的革命時期。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革命志士的奮斗1.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展示課件)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一說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革命起義有哪些?結果如何?學生回答:時間領導者起義1906劉道一、蔡紹南萍瀏醴起義1907徐錫麟、秋瑾安慶起義1907孫中山、黃興廣西起義2.教師強調:1906年的萍瀏醴起義是同盟會成立后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但極大提高了同盟會的聲望。3.黃花崗起義(展示課件)黃興簡介: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湖南善化人。1904年和宋教仁在長沙創辦華興會,次年在日本擁護孫中山組成中國同盟會。1911年曾領導廣州起義。清政府派兵進攻武漢,形勢危急。黃興趕到武漢,任革命軍總司令,率領革命軍拼力反攻,保住了武昌。教師展示圖片: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提問:上述兩幅圖片展現了什么精神?與哪一次革命起義有關?學生回答:展現了革命黨人視死如歸、不怕犧牲的精神。與黃花崗起義有關。4.教師講述:1911年4月,黃興等發動起義,攻占兩廣總督衙門。革命黨人同清軍展開激烈巷戰,最終因眾寡懸殊,起義失敗。但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目標導學二:武昌起義1.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武昌起義成功的有利條件?武昌起義的簡要過程?(展示課件)學生回答:有革命組織:文學社和共進會;得到了同盟會的幫助;湖北新軍傾向革命。簡要過程:發動起義奪取軍械所進攻總督衙門武漢三鎮光復湖北軍政府成立。武昌起義的背景:清政府出賣鐵路利權給帝國主義,激起全國人民的堅決反對,四川保路運動日益擴大,湖北的革命團體在同盟會的推動下,積極準備起義。 2.教師展示圖片:湖北軍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義軍成立湖北軍政府,推舉新軍將領黎元洪為都督。 請談談你對革命黨人推舉黎元洪為都督的看法?學生回答:說明革命潛伏者危機。3.教師講述:武昌起義勝利后,各省紛紛獨立,到11月下旬,全國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獨立,支持革命。展示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示意圖(展示課件)4. 教師強調:1911年是農歷辛亥年,歷史上稱這次革命為“辛亥革命”。5. 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6. 學生回答:略(展示課件)7. 教師總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歸納提升】三、課堂總結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為了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最終辛亥革命的一聲炮響,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因此,辛亥革命成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轉折點,其對于封建體制的沖擊、社會生產力的推動、進步意識的弘揚、風俗習慣的革新都是空前的。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課主要講述的是同盟會成立之后,領導的一系列武裝起義,最終在武昌起義中取得成功。通過教學能過讓學生知曉革命的曲折性和復雜性,知道革命烈士為了自己的革命理想,為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發動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通過圖片、資料的展示,誘導式教學、分組討論等形式,讓學生了解理解知識點,同時強化學生分析史料、解答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比如可以通過情景再現等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英雄人物是精神,從而進行感情上的教育學習
- 關 鍵 詞:
-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第9課 辛亥革命 教案 人教部編版八 年級 上冊 歷史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