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藝教版三年級上冊音樂7《打秋千》教案(楊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打 秋 千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用自然真摯的聲音演唱歌曲。2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合作。3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樂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教材分析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歌衄旋律歡快、活潑,形象地瞄繪了小朋友打秋千時的情景。下滑音的運用不僅增加了歌曲的民族色彩,而且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歌曲的第二聲部具有伴唱陛質,節奏與旋律進行平穩,表現了小朋友在打秋千過程中勁兒莊一處使、相互配合,也表現了仡佬族小朋友身上或拴在秋千上的鈴鐺隨著打秋千的韻律發出陣陣清脆悅耳的“叮當”之聲。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教學難點1歌曲中出現的附點四分音符及下滑音的掌握。2培養學生的合唱能力,在合唱中學會與人合作。教學設想歌曲打秋千是一首充滿童趣的歌曲,通過本課的學習,能夠給學生的童年生活留下美好的回憶。歌曲的二聲部具有伴唱性質。為了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兩個聲部的旋律,更好地完成歌曲的合唱,可以讓學生從為小伙伴加油開始人手低聲部,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唱二聲部,并掌握其節奏。然后再進入第一聲部的教學。先讓學生仔細聆聽,通過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和歌曲表現的情景。在教唱歌曲第一聲部時,通過讓學生想象自己蕩著秋千從高處飛下來的感覺來理解并唱好“下滑音”,讓學生能夠用歡快活潑的情緒準確地演唱歌曲,并在教學中貫穿二聲部合唱。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師:親愛的同學們,歡迎來到音樂課堂,首先老師為大家帶來一首歌曲,請你仔細聽聽歌里唱了些什么,你的心情怎樣。師:我也覺得很開心,那你們和老師一起為小伙伴們打秋千加油,幫他們推一推秋千吧。請跟我一起來!(晃呀嘛晃呀l晃呀嘛晃呀I)師:你能模仿一個推秋千的動作嗎?推的時候有什么要領,要注意些什么呢?(第一下用點力氣,然后輕輕地推。)師:那我們加上動作再來一次好嗎?師:咦!我發現有的小秋千好像不一樣,有的小朋友好像用不同的方式加油。你聽,有什么變化嗎?(晃呀嘛晃)師:你覺得這個小秋千和前面的有什么不一樣?(打得更高了。)師:下面我們一起按照大屏幕上的節奏,用不同的方式來給小伙伴們加油吧!注意,紅色的地方秋千要打得高一些哦!(出示低聲部節奏。)(二)學唱第二聲部師:你們快樂的心情感染到了老師,老師也忍不住想用歌聲來為他們加油,請你們邊做剛才的動作邊仔細聽。(師范唱低聲部。)師:你們喜歡這樣的加油方式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學生唱不準的地方用柯爾文手勢帶唱。)(三)學唱第一聲部1聆聽范唱,動作參與。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仿佛真的是在微風中蕩漾,感覺真美妙。下面老師坐上你們的秋千唱歌,你們都來推秋千,給老師加油好不好?聽一聽哪一句秋千打得最高。(生伴唱,師范唱高聲部。)師:你聽出來了嗎?(“秋千晃來又晃去呀”這一句。)師:你能用兩種不同的動作來區分蕩得高的和蕩得低的秋千嗎?2師引導學生隨音樂律動。師:你還有不同的打秋千的方式嗎?(再次體驗。)3學唱歌曲。師:唱著歌打秋千是不是更開心啊?我們趕快來唱一唱吧!(1)模唱旋律(唱譜)。(2)學唱歌詞(師生接龍,組組接龍)。(3)演唱處理。下滑音的演唱處理。師;剛剛我們發現“秋千晃來又晃去呀”這一句的秋千是打得最高的。請來觀察一下歌譜,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音樂記號嗎?(師對比范唱沒有下滑音和有下滑音的兩種情況。)師:你覺得有什么區別嗎?(感覺秋千蕩得更高了。)師:我們一起用聲音把秋千蕩起來吧!襯詞的演唱處理。師:歌詞中有一句“哎咿呀”,你覺得表達了怎樣的情緒?(很開心,很得意。)開心得意的時候我們會有什么樣的動作呢?師:我們用自己開心的方式來唱一唱這一句。4整體唱高聲部。(四)二聲部合唱師:聽到你們的歌聲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我迫不及待地想加入大家打秋千的游戲了。下面你們演唱高聲部,老師演唱低聲部來為你們加油。師:下面我們分組,一組同學打秋千,一組推秋千,秋千的同學加上你的動作,看哪組的歌聲最動聽,動作最優美。(五)小結下課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合唱歌曲打秋千,聆聽著同學們的歌聲,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感受到自己小時候打秋千時的快樂心情。打秋千是一首仡佬族民歌,仡佬族是我國云貴高原中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中到處都伴隨著音樂。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聆聽更多美妙的音樂。好了,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 關 鍵 詞:
- 打秋千 湘藝教版 三年級 上冊 音樂 秋千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