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課件——第11課 古代日本.pptx
第四單元 封建時代的亞洲國家,世界 歷史,九年級上冊,新課導入,第11課 古代的日本,1,2,3,了解6世紀前日本的狀況;能簡單說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能簡述大化改新的內容和作用;了解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統治的建立;弄清幕府與天皇朝廷之間的關系,認識武士道的實質。,討論:中日交往是從何時開始的,在什么朝代雙方往來相當密切?那時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初步培養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日本學習與模仿中國文化進行的大化改新使日本從奴隸社會發展成為一個封建國家。,學習目標,概況:12世紀,日本有100多個小國;5世紀初,大和政權統一了日本。,目標導學一:6世紀前的日本,思考:當時的大和政權是如何進行管理的?,大和國的最高統治者稱為“大王”,大王依靠貴族統治全國。王室和貴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領地。領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組織生產,分為田部和海部等等。部民是貴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隸。,大化改新的背景有哪些?,目標導學二:大化改新,國內:社會矛盾尖銳(根本因素); 國際:中國隋唐的制度先進;朝鮮的新羅國興起(催化因素)。,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時間:646年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進行改革。 內容: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 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稱日本國) 代表人物:孝德天皇。,拓展延伸:大化改新對日本的影響以及啟示。,影響:通過這一系列改革,打擊了舊貴族在經濟、政治上的頑固勢力,有利于封建生產關系的形成,達到了改革的目的,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啟示:一個民族要繁榮強盛,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學習和吸收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銳意改革,重視教育,以促進本民族的發展。,漢字與日本文字,日本的書法作品,服飾,日本和服,唐裝,唐朝長安城平面圖,日本平安京平面圖,建筑,開元通寶,和同開珎(zhn),錢幣鑄造,1.武士集團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目標導學二:武士和武士集團,封建莊園經濟成為主要的經濟形態。有實力的莊園主開始把一部分莊民武裝起來,組成以主從關系和血緣關系相結合的武士集團。武士集團對內鎮壓民眾抗爭,保衛莊園;對外侵占別人的土地,擴大自己的勢力。,日本武士,源賴朝 日本平安時代末期至鐮倉時代的武將、政治家。鐮倉幕府首任征夷大將軍,也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1192年,源賴朝正式出任征夷大將軍。此后在朝廷之下建立武家政權。源賴朝所建立的武家政權被歷史學家稱為鐮倉幕府。鐮倉幕府的建立標志著日本長達680年的幕府時代的開始,直到明治天皇在1868年頒布王政復古之后才宣告終結。,幕府與天皇朝廷并存;幕府首領“征夷大將軍”名義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實際上大權旁落,成為一種禮儀性的擺設,國家大權掌握在武士階層手中。,2.幕府與天皇之間關系是怎樣的?,3.武士效忠的對象是誰?武士道的實質是什么?,武士效忠的是他的主公,而不是國家。武士道的實質就是以最大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做主人的忠實奴仆。,課堂總結,古代日本,6世紀前的日本,大化改新,大和政權統一日本,部民制,改革背景 重要人物和時間 改革內容 改革意義,莊園制形成;莊園“不輸不入” 武士和武士集團產生 源氏武士集團崛起 幕府統治的特點 武士道思想的形成,武士武士集團,政治 經濟,材料一:6世紀中期,那些游歷“天朝”的日本人,作為熱情的皈依者,回國后所起的作用很是重大。 材料二:詔書規定: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第二,關于租稅,效法唐朝的租庸調制;第三,確立中央集權國家制度;第四,兵制方面,京師設置五衛府,地方設軍團,公民服兵役,廢除貴族世襲控制軍事的特權。 (1)材料一中的“天朝”是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游歷”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詔書是誰頒布的?材料二所反映的改革在該國歷史上具有怎樣深遠的影響?,唐朝;學習唐朝的先進文化。,孝德天皇;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課堂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