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導學案含答案(全冊共57頁).doc
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歷史導學案含答案(全冊,共57頁)目錄:第1課 古代埃及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第3課 古代印度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第8課 西歐莊園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第11課 古代日本第12課 阿拉伯帝國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x第15課 探尋新航路第16課早期殖民掠奪第17課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第18課 美國的獨立第19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第20課 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21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第1課 古代埃及【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知道古埃及文明的代表性成就,理解它們對于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意義;理解古代埃及法老與金字塔的關系。【重點難點】重點:古埃及代表性的文明成就難點:分析自然環(huán)境對文明產生的影響;理解古代埃及法老與金字塔的關系。【自主探究】知識點1 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1、尼羅河: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尼羅河貫穿其南北;尼羅河每年定期泛濫,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 。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 。2、古埃及政局的演變:國家出現:約從公元前 年開始,在尼羅河下游陸續(xù)出現;國家統(tǒng)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實現統(tǒng)一,之后經歷了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和 時代。在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tǒng)治時期,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版圖向北延伸至敘利亞和小亞細亞交界處和幼發(fā)拉底河上游,向南擴展至尼羅河“第四瀑布”。國家分裂、外族入侵:公元前 年,波斯帝國吞并古埃及;后來,亞歷山大帝國和羅馬帝國先后占領古埃及。古埃及近3000年的文明沒有延續(xù)下去。3、古埃及文明成就科學:古埃及天文學、數學和醫(yī)學成就最為突出, 是古埃及天文學的突出成就之一。文化:古埃及的 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建筑: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知識點2 法老的統(tǒng)治1、法老的權力:古埃及的國王稱 。作為全國最高的統(tǒng)治者,法老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 ”,具有無上的權威。2、王權衰落: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權的逐漸衰落。【合作探究】1. 閱讀教材第一段,結合課本的插圖,回答問題:尼羅河與古埃及文明之間有何相關性?2、閱讀教材第二段,歸納下列問題:1) 古埃及國家的出現在什么時間?2) 古埃及國家初步實現統(tǒng)一在何時?先后經歷了哪三個時段?埃及成為強大的軍事帝國是在哪個歷史時期?3) 古埃及文明沒有延續(xù)下去的原因有哪些?3、閱讀教材第三段,結合“相關史事”和課本插圖,回答:古埃及最為突出的科學和文化成就有哪些?4、閱讀教材“金字塔”一目,結合“相關史事”及課本插圖,講述什么是“金字塔”?它有怎樣的歷史地位?5、閱讀教材“法老的統(tǒng)治”一目內容,簡單介紹一下法老是誰?他有哪些權利?王權衰落的原因及表現是什么?【學后反思】答案【自主探究】1、 農業(yè)生產 贈禮 2、3500 新王國 5253、太陽歷 象形 金字塔 4、法老 神之子【合作探究】1、“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2、1)公元前3500年開始2)公元前3100年左右;經歷了古王國時代、中王國時代和新王國時代;新王國時代法老圖特摩斯三世統(tǒng)治時期。3)國家分裂、外族入侵。3、天文學方面的太陽歷;文化方面的象形文字;建筑方面的金字塔;醫(yī)學方面的木乃伊等。4、金字塔是古埃及國王的陵墓;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的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結晶。5、古埃及國王;集軍、政、財、神等大權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認為是神之子,具有無上的權威;社會矛盾的激化;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國時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學習目標】1.了解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是人類最早的文明發(fā)源地之一。2.掌握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地位、內容及影響。【學習重點】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地位、內容及影響【學習難點】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地位和歷史價值。 【導入新課】空中花園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你知道空中花園在哪里嗎?空中花園的故事發(fā)生在兩河流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課古代兩河流域【自主學習】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位于幼發(fā)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大體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中心。2建國:約從公元前3500年起。3統(tǒng)一:公元前18世紀,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完成了整個兩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的統(tǒng)一事業(yè),建立了統(tǒng)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4鞏固政權:(1)制度: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2)漢謨拉比法典等級劃分:古巴比倫分為 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地位: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 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合作探究】觀察下圖,回答問題:漢謨拉比法典圖冊(1)這部法典是由誰制定的?該法典頒布的目的是什么? 漢謨拉比;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統(tǒng)治)(2)結合所學歷史知識,談談你對漢謨拉比法 典的看法。 漢謨拉比法典嚴格保護奴隸主的利益; 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法制傳統(tǒng)源遠流長。【達標訓練】1.世界上最古老的兩個文明發(fā)生在 ( )長江流域黃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恒河流域 兩河流域 尼羅河流域A B C D2、圣經里把兩河流域描繪成“人類幸福的伊甸園”。在這里曾經孕育著的文明古國是(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國3、法新社巴格達(2003年)4月12日電“英美聯軍占領巴格達后,混亂和搶劫現象越來越嚴重。11日下午巴格達考古博物館遭到浩劫,大量研究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文物丟失。”這里的“兩河流域”是指A.尼羅河、剛果河流域 B.長江、黃河流域C.印度河、恒河流域 D.幼發(fā)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4被古希臘人稱為“美索不達米亞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A伊朗B伊拉克C印度D沙特阿拉伯3、古巴比倫王國最強盛的時期是誰的統(tǒng)治時期( )A.圖特摩斯B.漢謨拉比C.蘇姆阿布姆D.穆爾西里斯5. 公元前18世紀某國王就宣布“從今往后,任何一個受害者都可以走到我所立的這座公正之主石碑前,親自讀碑上內容,或者聽別人念其中的條款,讓我的石碑使他看清他所面臨的糾紛。認清他所當得到的權利,從而獲得安慰。”此國王是( )A. 胡夫 B. 伯里克利 C. 漢謨拉比 D. 穆罕默德6.下圖所示地區(qū)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在這里最早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巴比倫王國 D古代雅典7、一位導游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介紹某一歷史文物時說:“石柱上的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你知道這位導游介紹的文物是什么嗎?( )A、漢謨拉比法典 B、人權宣言C、拿破侖法典 D、權利法案8.漢謨拉比法典規(guī)定,如果理發(fā)師不經奴隸主許可,就把不屬于他的奴隸頭上的標志剃掉,理發(fā)師的手就要被砍掉。這項規(guī)定突出地說明 ( )A該法律是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典 B理發(fā)師的地位極端低下C理發(fā)師與奴隸地位相差無幾 D該法典維護奴隸主的利益【課堂小結】本課主要講述了在西亞地區(qū)奔騰的兩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發(fā)拉底河養(yǎng)育了人類,在適合人類農業(yè)耕作的自然環(huán)境中催生了燦爛的文明。蘇美爾人創(chuàng)立了楔形文字,并用文字保留了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古巴比倫國王還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成為目前已知最早的成文法典。【教后反思】第一單元古代亞非文明第3課古代印度學習目標了解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概況。知道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內容、特點及影響。掌握佛教的創(chuàng)立、教義及傳播。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文明出現: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現于____________流域。早期文明遺址有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2國家建立(1)出現:公元前1500年左右,__________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yè)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2)統(tǒng)一:____________統(tǒng)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tǒng)一,農業(yè)和工商業(yè)都比較繁榮,首都________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二、森嚴的種姓制度右圖是印度種姓制度示意圖,該制度是什么人建立的?這種制度把人分成幾個等級?各自的職責是什么?有何特點?1建立: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2內容第一等級婆羅門掌管________第二等級剎帝利掌管________和________權力第三等級吠舍從事農業(yè)、畜牧業(yè)和________第四等級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yè)、畜牧業(yè)、捕魚業(yè)和手工業(yè),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等級之外賤民最卑賤的“____________”,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3.特點: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____________,個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yè),不同等級的人不得________。三、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佛教1創(chuàng)立:佛教創(chuàng)立于公元前6世紀,創(chuàng)始人________________,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2發(fā)展:早期佛教反對________________的特權,提出“____________”,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同時,佛教宣揚“____________”,得到________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眾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3傳播(1)向北: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________,再傳入中國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2)向南: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探究點一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史料一他(指造物主)為了世界的繁榮,用自己的口、雙手、雙腿和雙腳相應地制造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國王)應極力使吠舍與首陀羅執(zhí)行自己的義務,因為他們逃避自己的義務時,則使這個世界動搖。 剎帝利無婆羅門不能幸福,婆羅門無剎帝利不能昌盛。摩奴法典史料二種姓制度規(guī)定:殺害婆羅門者,應損毀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殺一個剎帝利(應立)誓守戒六年,并交出1000頭母牛和1頭公牛。(殺)一個吠舍,(應同樣立誓守戒)三年,并交出100頭母牛和1頭公牛。(殺)一個首陀羅,(應同樣立誓守戒)一年,并交出10頭公牛和1頭母牛。史料說明了種姓制度下印度各等級之間地位如何?制定這些條文的目的是什么?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1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 )2古埃及文明延續(xù)至今,文明進程歷經曲折但未間斷。( )3古埃及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古埃及國王將自己的陵墓取名為“金字塔”,象征著無限的權力。( )5金字塔的大小,反映了法老權力的變化。( )參考答案一1.印度河2雅利安孔雀王朝華氏城二2.祭祀軍事行政商業(yè)不可接觸者3世代相襲通婚三1.喬達摩悉達多2第一等級婆羅門眾生平等忍耐順從國王3新疆【要點探究】探究點一各等級之間地位不平等,界限森嚴。為了維護奴隸主階級特別是婆羅門的政治地位。判斷題12.3.4.5.第4課 希臘城邦和亞歷山大帝國【學習目標】通過學習了解希臘城邦的概念和特點,簡述伯里克利時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況;知道亞歷山大東征路線;初步了解亞歷山大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重點難點】重點:雅典民主政治 難點:亞歷山大帝國的歷史影響【自主探究】知識點1 希臘城邦1、古希臘地理環(huán)境對希臘的影響:一方面:多山不便于各地區(qū)間的聯系,影響了希臘的統(tǒng)一。希臘半島是古代希臘的主體,環(huán)海、多山、多島嶼,平原面積很小,耕地有限。另一方面: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島嶼密布,適宜航海業(yè)和海外貿易的發(fā)展。2、愛琴文明:地位:愛琴文明是 最早的文明;內容: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邁錫尼各國后來被多利亞人攻占,邁錫尼文明中斷,希臘進入相對落后的荷馬時代。4、希臘城邦時間:公元前 世紀,希臘出現了幾百個城邦。突出特點:“小國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達,領土也只有8400平方千米。社會階層:城邦居民分為公民和非公民。權利義務關系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tǒng)治的權利;公民可以占有土地;城邦的宗教活動、節(jié)慶演出、文體競賽都以公民為主體。參軍打仗公民與非公民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轉化為公民,極為困難。非公民外邦人是自由人,但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隸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知識點2 雅典的民主政治1、高峰:公元前 世紀中后期 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民主政治也隨之發(fā)展到高峰。2、內容:(伯里克利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機制。)全體公民參政: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最高權力機構 :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津貼制度:為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而建立。局限: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知識點3 亞歷山大帝國1、背景: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邊陲的 成為軍事強國。2、亞歷山大東征:伊蘇平原之戰(zhàn)擊敗 帝國:公元前334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進攻波斯帝國,出奇制勝,以少勝多,擊敗波斯大軍。占領 :伊蘇平原之戰(zhàn)后,南下攻占地中海東岸地區(qū),隨后,兵不血刃進入埃及。滅亡 帝國: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敗波斯軍隊。第二年,波斯帝國滅亡。建立大帝國: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評價:一方面: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無數財富;另一方面: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也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促進了帝國內城市的發(fā)展。【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雅典的民主政治”一目內容,結合“人物掃描”、“相關史事”、插圖雅典衛(wèi)城遺址,回答問題:(1)雅典城邦有哪些特點?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高峰是在什么時期?(2)伯利克里改革的內容有哪些?如何評價他的改革?2、閱讀教材“亞歷山大帝國”一目,結合插圖騎在馬上的亞歷山大以及地圖亞歷山大東征路線圖回答問題:(1)亞歷山大帝國的前身是哪個政權?亞歷山大帝國是怎樣建立起來的?(2)在地圖上,指出亞歷山大帝國的版圖范圍是怎樣的?(3)如何評價亞歷山大東征?答案【自主探究】知識點1: 希臘 8知識點2: 5 伯里克利 公民大會知識點3:馬其頓 波斯 埃及 波斯【合作探究】1、(1)公元前8世紀;小國寡民;公民和非公民;權利義務關系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參與統(tǒng)治的權利;公民可以占有土地;城邦的宗教活動、節(jié)慶演出、文體競賽都以公民為主體。參軍打仗公民與非公民是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轉化為公民,極為困難。非公民外邦人是自由人,但沒有政治權利,不能占有土地。奴隸幾乎沒有任何權利和自由經歷幾次改革后,建立民主政體;經濟發(fā)達,國力強盛。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2)內容:全體公民參政:公職人員幾乎都是從全體公民中抽簽產生,這就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參政的機會。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種職能。津貼制度:為保證貧窮公民參政議政而建立。評價:積極:完善了雅典的民主機制,使雅典民主制度達到頂峰;局限:占雅典人口絕大多數的外邦人、奴隸、婦女沒有任何政治權利。2、(1)馬其頓;歷經10年征戰(zhàn),先后滅掉埃及、波斯帝國后建立。(2) 西起希臘,東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亞,南達埃及,地跨歐、亞、非三洲。(3)一方面: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也掠奪了無數財富;另一方面: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也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促進了帝國內城市的發(fā)展。第5課 羅馬城邦和羅馬帝國【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知道羅馬城邦,羅馬帝國的建立、羅馬帝國的征服與擴張。【重點難點】重點:羅馬城邦的形成和共和政體的發(fā)展 難點:羅馬帝國的形成【自主探究】知識點1 羅馬城邦1、羅馬城邦興起:時間:公元前 年,地點:意大利半島中部的 河畔。知識點2 羅馬共和國建立時間:公元前 年地位:國家最高決策機關元老院 人員:300名貴族常務處理:由兩個權力相等的執(zhí)政官處理日常政務國家機構 地位:形式上的最高權力機關人民大會 人員:平民平民同貴族的斗爭:在長期斗爭中,平民爭取了許多政治權利;平民選出的兩名保民官,有權否決執(zhí)政官與元老院提出的對平民不利的決議。時間:公元前450前449年十二銅表法 內容: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刑法、民法意義: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是羅馬法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對外擴張:公元前3世紀初,羅馬征服了整個 半島,隨后,羅馬戰(zhàn)勝了北非強國迦太基,控制了 地區(qū)。公元前2世紀,羅馬又征服了 地區(qū),成為整個地中海的霸主。在對外擴張中,大量被征服地區(qū)的戰(zhàn)俘和人口被掠為奴隸,奴隸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主要生產者。時間:公元前 年斯巴達克起義 概況:隊伍發(fā)展迅速,多次打敗羅馬軍團。最終被血腥鎮(zhèn)壓。意義:是影響最大的奴隸起義,沉重打擊了奴隸制,加速了羅馬共和國的衰落。知識點3 羅馬帝國1、背景凱撒獨裁:公元前49年,凱撒率領軍隊進攻羅馬城,控制了元老院。后來,元老院任命他為終身獨裁官。不久,凱撒被謀殺,內戰(zhàn)又起。屋大維掌權:公元前29年,屋大維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首創(chuàng)了“ ”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統(tǒng)治實權。2、演變:公元前 年,羅馬共和國演變?yōu)榱_馬帝國。3、黃金時期:2世紀,羅馬帝國進入黃金時期,帝國的版圖橫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 ”。4、衰亡:原因:3世紀,羅馬陷入長期的政治、經濟大危機。統(tǒng)治者爭斗混戰(zhàn)不斷,人民起義此起彼伏,農業(yè)萎縮,工商業(yè)衰落,民生凋敝。375年,日耳曼人開始大舉侵入羅馬帝國。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個帝國。476年,西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打擊下滅亡。答案【自主探究】知識點1: 1000 臺伯知識點2:509 意大利 西地中海 東地中海 73知識點3:元首制 27 內湖第6課 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學習目標】通過學習了解希臘和羅馬的文學、雕塑、建筑藝術、哲學和法學成就,以及公歷的緣起等基本史實。【重點難點】重點:希臘神話、羅馬法 難點:希臘哲學【自主探究】知識點1 文學和雕塑1、 文學:希臘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 ”。 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2、 雕塑:奧林匹亞神廟中的 像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跡之一。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知識點2 建筑藝術1、 總體上看:對后世的建筑風格產生了深遠影響。2、 希臘建筑:主要體現在 ,四周以廊柱環(huán)繞,柱身有粗有細。雅典 神廟是典型代表。3、 羅馬建筑:吸收了希臘建筑的特點,并有所創(chuàng)新,如石拱門、穹頂等,既堅固結實,又華麗宏偉。代表性建筑: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 門,方尖碑和萬神廟。知識點3 哲學和法學1、 哲學德謨克里特:提出了“ ”,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蘇格拉底:把思考轉向人類社會,指出:求得知識的最好辦法是有系統(tǒng)的問和答;“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亞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創(chuàng)立了 等新的學科。2、 法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制建設的第一步,是后世羅馬法典乃至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學系統(tǒng):由萬民法、經濟法以及眾多的法律概念共同構成。知識點4 公歷的緣起1、 創(chuàng)始人:古代羅馬人; 來源:古埃及人的太陽歷。2、 過程:凱撒命人以太陽歷為藍本編制新的歷法,稱“ 歷”。為糾正每年將近6小時的誤差,發(fā)明“閏年”法。4世紀,羅馬皇帝以此作為基督教歷法。【合作探究】1、快速瀏覽教材,列表歸納希臘重要文化成就體現在哪些具體領域?又有哪些特點?重要的代表有哪些?名稱特點代表神話雕塑建筑哲學名稱特點代表建筑法學立法答案【自主探究】知識點1:神人同形同性 荷馬史詩 宙斯像知識點2:神廟 帕特農 凱旋知識點3:原子論 邏輯學知識點4:儒略歷【合作探究】 名稱特點代表神話影響廣泛,特點是“神人同形同性”荷馬史詩雕塑達到完美境界宙斯神像、擲鐵餅者建筑廊柱環(huán)繞雅典帕特農神廟哲學成就突出德謨克里特、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名稱特點代表建筑吸收、創(chuàng)新大競技場、引水道工程、凱旋門、方尖碑、萬神廟法學最偉大成就之一十二銅表法、眾多法律概念、完整的羅馬法學系統(tǒng)。立法借鑒、創(chuàng)新凱撒的“儒略歷”第8課 西歐莊園【學習目標】通過學習了解莊園的領主與佃戶、莊園法庭等史實,了解西歐莊園生活,初步理解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重點難點】重點:莊園的領主與佃戶 難點:莊園法庭【自主探究】知識點1 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莊園的興起與發(fā)展興起:從9世紀開始,逐漸流行開來。發(fā)展:大約到 世紀,莊園遍布歐洲各地。性質:是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濟和政治單位。2、莊園的構成居民:莊園的居民均為領主的 ,包括自由的農民和缺少自由的農奴。土地:分布范圍經營方式直領地占莊園所有土地的1/31/2領主直接經營,收入歸領主所有。份地直領地以外的耕地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還要向領主交納其他捐稅。公用地莊園周圍的林地、荒地等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按照規(guī)定共同使用。自由農民:是獨立的小生產者,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具和財產,有份地保有權,領主不能隨意沒收他們的土地。其土地權利受到法庭保護。知識點2 莊園法庭1、人員組成:主持法庭的是 或他的管家。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2、開庭時間: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3、開庭地點:不固定,領主宅第的廳堂或教堂或莊園的大樹下。4、審判依據: 或村法。5、懲罰手段:通常是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佃戶無故缺席也會被罰款。6、作用:起著維護莊園公共秩序的作用;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答案【自主探究】知識點1: 11 佃戶知識點2:領主 習慣法第9課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預習填空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一)城市興起1.背景: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起來,農業(yè)技術提高,農業(yè)剩余產品增加,商業(yè)貿易發(fā)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2.興起:以和為中心的城市發(fā)展的更快。、等,都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城市。3.條件:、相對安全、能夠吸引人們聚集的地區(qū),如道路的交匯處、港口、海灣、主教駐地等。(二)城市自治1.原因: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領主像控制莊園一樣對城市居民任意征稅,甚至要求居民像佃農一樣履行義務。2.斗爭:城市居民采取各種方式反抗,爭取城市的和,常用的手段包括和武力斗爭。3.典型代表:法蘭西的4.結果:許多城市取得了某種程度的自由和特權,成為自由城市。部分城市還取得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和設立城市法庭的權力,成為自治城市。5.影響:國王給城市頒發(fā)“”,既削弱了割據勢力,又獲得城市的擁護。6.局限性:取得自由、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由來:和是城市的基本居民。農奴在自由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就獲得市民的身份,從此享有自由。2.生產生活:手工業(yè)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家庭既是生產作坊,也是店鋪。商人專事商業(yè)和貿易,通常比手工業(yè)者富裕。3.發(fā)展: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的繁榮,市民階級逐漸形成。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yè)作坊主、商人和,他們成為早期的。三、大學的興起1.背景: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許多、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2.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氣象,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發(fā)展:12世紀,出現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了保證。4.自治:大學的自治地位主要體現在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5.課程設置:基礎性課程:、幾何、天文和音樂,學完基礎性課程之后進入專業(yè)課程。專業(yè)性課程:、和神學。特點:課程設置一方面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參考答案:一、手工業(yè);商業(yè);意大利、法蘭西、德意志;交通便利;城市;自由;自治;金錢贖買;瑯城;“特許狀”;二、手工工匠;商人;銀行家;資產階級;三、希臘、羅馬;大學;巴黎;文法、修辭、邏輯、算術;法學、醫(yī)學。第10課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學習目標】了解查士丁尼在法制建設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來源:Z&xx&k.Com掌握羅馬民法大全的內容及地位。知道拜占庭帝國衰落的原因及滅亡的過程;掌握拜占庭文化的主要代表及對歷史的影響。【自主預習】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右圖人物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他統(tǒng)治時期,東羅馬帝國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在法制建設上,他的主要貢獻是什么?1背景:東羅馬帝國的版圖囊括了________以及亞洲西部和________北部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有農業(yè)比較發(fā)達的________、敘利亞,有許多大都市和________________。因此,東羅馬帝國的經濟比較________,社會比較________,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證皇帝的____________。3措施:查士丁尼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編制出了羅馬民法大全。(1)內容查士丁尼法典2世紀初以來歷任____________頒布的法令法學匯纂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____________的匯編法理概要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著作________查士丁尼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2)評價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________的地位。對________、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羅馬民法大全奠定了____________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原因(1)從7世紀起,____________不斷攻擊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帝國的部分地區(qū)。(2)9世紀以后,拜占庭帝國又面臨外部多個__________的進攻,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11世紀時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qū)的希臘國家。(3)西歐封建主組建的____________,不僅沒有給拜占庭以軍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拜占庭帝國一度滅亡,不久后又復國,但領土大為縮小,國勢日漸衰弱。2滅亡: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3貢獻(1)對________、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tǒng),以及________、________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2)保存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___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練習題】一、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1查士丁尼繼任西羅馬帝國皇帝,編制出羅馬民法大全。()2查士丁尼法典是羅馬民法大全中的一部分,但不是查士丁尼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匯編。()3羅馬民法大全集中了古羅馬帝國的全部法律條文。()4十字軍東征有效地幫助了拜占庭帝國抵御外來的軍事勢力的進攻。()5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二、選擇題1下表是某個國家發(fā)展示意圖,圖表中政權的名稱是()A亞歷山大帝國 B羅馬共和國C羅馬帝國 D拜占庭帝國2右圖是查士丁尼像,他是哪個帝國歷史上最著名的皇帝()A拜占庭帝國B西羅馬帝國C亞歷山大帝國D波斯帝國3德國著名學者耶林在談到羅馬時說:“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下列不屬于羅馬“法律”的是()A查士丁尼法典 B漢謨拉比法典C法理概要 D新法典4534565年,查士丁尼又發(fā)布了168條敕令來對三部法典進行補充。在他死后,法學家將這些新的敕令匯編頒行,稱之為 ()A查士丁尼法典 B法學匯纂C法理概要 D新法典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說:“皇帝的威嚴、光榮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須用法律來鞏固。這樣,無論在戰(zhàn)時或平時,總是可以將國家治理得很好。”這說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A宣揚皇帝的權威至高無上B強調法律在和平時期的作用C消除戰(zhàn)爭帶來的社會隱患D利用法律維護統(tǒng)治參考答案【自主學習】一1.希臘非洲埃及國際貿易港口活躍穩(wěn)定2穩(wěn)固帝國的社會秩序專制權力3羅馬皇帝論文和著作新法典奴隸財產歐洲民法二1.阿拉伯人軍事勢力十字軍21453奧斯曼土耳其帝國3基督教西亞北非希臘羅馬【練習題】一、12.3.4.5.二、1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4世紀末,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羅馬帝國首都在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名拜占庭,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1453年,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2A3B解析 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時,加強法制建設,頒布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這4部法律文獻統(tǒng)稱為羅馬民法大全。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的法典。4D5D解析 題干的關鍵信
- 關 鍵 詞:
- 人教部編版 九年級 上冊 歷史 導學案含 答案 57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