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六年制)五年級下冊數學第八單元1.數與代數 第二課時 教案
1 數與代數第二課時n 教學內容教材111頁,復習分數加減法n 教學提示分數加減法的計算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分數知識的學習歷來是小學數學的難點,而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又是小學加減法運算的最高階段,是正數范圍內加減法的一次終結,它與整數、小數加減法運算有共同點,都是只有計數單位相同時才能相加減。對于分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大部分學生都比較熟練,掌握得比較好,對于相關的簡便計算,運用加法的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學生都會做,只是有些學生分不清是用了加法交換律還是加法結合律,運用減法的性質進行簡便計算有部分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另外,計算的準確率還需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加強。n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口算和筆算。能應用加法的運算律和減法的性質進行分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能應用分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整理與復習的過程,讓學生能綜合的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逐步的養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n 重點、難點重點、難點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n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分數的加減法計算相關知識整理成知識圖。n 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開門見山,揭示課題。師:這節課,我們上一節復習課,課題是:分數加減法整理與復習。(板書課題:分數加減法整理與復習)設計意圖:開門見山,揭示課題,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五年級的學生與中、低年級的學生有所不同,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較適合這種方式。(二)探究新知1.出示目標,引導定向。師:看了這個課題,你認為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學習目標。2.回顧整理,交流完善。(1)小組交流:將整理好知識圖在小組里交流,說你從知識圖中知道了什么,看看你的知識圖和同學的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每組選一位代表在全班展示。3.教師展示:教師展示自己整理的知識圖。逐步出示整理的知識圖。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發言之后展示,體現師生平等、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的理念。另外,讓學生欣賞完整的知識整理圖,有助于學生對整個知識系統的構建。教師介紹,是抓住重點和難點介紹,突出重難點,而對于一些細節,將放在練習中體現,使學生在練習中不會感覺只是“炒冷飯”,提高積極性。(三)鞏固練習:(一)教材111頁第5題分數加減法的基本練習,回顧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為后面的練習熱身,只做三道題,節約時間。(二)教材111頁第6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下列各題。主要體現練習要有針對性,針對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三)解決實際問題。1.一個西瓜,王輝吃了 ,比爸爸少吃這個西瓜的 。爸爸吃了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用方程解)2、 修路隊修路,第二天修千米,比第一天少修了千米,兩天共修多少千米?3、一塊地78 公頃,其中種大豆,種棉花,其余種玉米,玉米的種植面積占這塊地的幾分之幾?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四)達標反饋淘氣看一本故事書,第一天看了全書的 ,第二天看了全書的 ,第三天看的等于前兩天的總和,還剩這本書的幾分之幾沒有看?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要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訓練學生思維也是數學課堂的一個目標。拓展練習針對班級中的學有余力的學生,“讓孩子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培養學生挑戰自我,不怕困難的精神,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五)課堂小結小結質疑,暢談收獲。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設計意圖:讓學生談收獲,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體會成功的快樂。(六)布置作業1.直接寫得數。1 - = + = + += - = 1- 2.判斷。(1)整數加減法運算律對分數加減法同樣適用。 ( )(2)分數的分母不同,就是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減。 ( )3.下面算式的結果不是的是 ( )+ + 4.(+)+=(+)+運用了 (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5.怎樣簡便就怎樣算。6.有一張硬紙板,王老師做數字卡片用了這張紙的,做試題卡片用了這張紙的.還剩下這張紙板的幾分之幾?7.有兩根鐵絲,一根長 米,另一根長米。兩根鐵絲一共長多少米?兩根鐵絲相差多少米?8.小明看一本書,三天看完。第一天看了全書的,第二天看了全書的,第三天看了全書的幾分之幾?答案:1. 1 0 2.(1)(2) 3 4. 5.1 1 1 1 6.1-= 7. =1(米) -=(米)8.1-=n 板書設計分 數 加 減 法-整理與復習計算方法:先通分再算,結果約分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簡便計算: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減法性質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