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上課課件)21.古詩詞三首.pptx
新課導入,我們都學過哪些描寫景物的詩句呢?大家一起來說說看吧!,望天門山 【唐】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暮江吟 【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21 古詩詞三首,教學目標,會認字,榆,畔,更,聒,y,pn,gng,gu,會寫字,筆順:,筆順:,筆順:,筆順:,筆順:,筆順:,走近詩人,王維(701年761年),唐代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曾任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有“詩佛”之稱。,北宋蘇軾曾贊:“味摩詰之詩,詩 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代表作品:送元二使安西相思鳥鳴澗使至塞上等。,題 解,這是一幅以什么為題的畫呢?詩題中“山居”“秋暝”分別是什么意思?,“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本詩寫秋天傍晚的山景。,初讀感知,山居秋暝,唐 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秋天傍晚于山間所見景物的感想。讀時注意第三聯中的“歸”和“下”字的停頓。及最后一聯中“自”的停頓。,詩意解讀,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空山】空曠、寂靜的山野。 【新】剛剛。,注 釋,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翻 譯,空曠的山野一場秋雨新降,傍晚的天氣顯得格外涼爽。靜靜的月光把松林照亮,清清的泉水在石上流淌。,秋山圖,空山新雨,初秋傍晚,空幽寧靜,氣清神爽,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樹木繁茂, 空氣清新,高山寂靜,宛若世外桃源。,月泉圖,松間明月,石上清泉,寧靜空明,清幽潔凈,銀色的月光透過松樹的虬枝翠葉,星星點點地灑落下來。 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光。,詩意解讀,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竹喧】竹林中笑語喧嘩。 【浣】洗滌衣物。 【春芳】春天的芳草。 【歇】盡。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指詩人自己。,注 釋,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翻 譯,姑娘們洗罷衣服,笑語喧嘩地從竹林里回家去,漁船順流而下,水上蓮葉便搖動起來。任憑春花春草枯謝吧,我要留下享受這無限風光。,山居圖,竹林浣女,蓮塘漁舟,勤勞淳樸,平和安樂,竹林里傳來浣女的嬉笑聲,她們正為什么事情而開心著呢? 蓮葉搖動,水波蕩漾,順流而下的漁舟正輕盈地穿過荷花叢,這一切又使得寂靜的山林熱鬧起來。,討論交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一句的詞序還可作兩種排列: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浣女歸竹喧,漁舟下蓮動。 與上兩種排列相比,詩人的排列有哪些好處?,“舟”與“秋”“流”“留”押韻,符合近 體詩的格律要求。,“竹喧”“蓮動”置前,可以突出山間景物 的神奇美妙。,這樣寫先聞其聲,不見其人,但見其行,未 見其人,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討論交流,所謂詩眼,就是一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有 了這一個詞(這個詞可能是一個字)或這一個句 子,全詩境界盡出。 這首詩的“詩眼”是哪一 句?為什么?,是“王孫自可留”一句。因為前面三聯描寫空山、新雨的大環境和月、松、泉、石、竹、蓮及浣女、漁舟八種景物,組合成寧靜淳美而清新活潑的畫面,詩中有畫,這些描寫都是渲染,都是寄寓,是間接表現詩人的高潔情趣。,整體感知,詩一般景物的描寫,反映了詩人追求安靜淳樸生活的理想和對污濁官場的厭惡。詩中以物芳而明志潔,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也是為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結構梳理,山居秋暝,山居之景,山居之人,明月松林,清泉巖石,(動靜結合),浣衣之女,漁舟之人,(以動襯靜),清幽,留 (隱居),走近詩人,張繼(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字懿孫,湖北襄州(今湖北襄陽)人。,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 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代表作品:楓橋夜泊等。,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初讀感知,這首詩寫了一位游子夜間停泊楓橋的所見所聞,勾畫了一幅凄清、幽靜的秋江夜泊圖。朗讀的基調是深沉婉約的,語調低緩。,詩意解讀,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烏】烏鴉。 【江楓】江邊的楓樹。 【漁火】漁船上的燈火。 【對】相對,面對。,注 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翻 譯,月亮落下去的時候,棲息在樹上的烏鴉不停地叫著,寒霜彌漫在夜空中,面對江邊的楓樹和漁船上的燈火,心情愁悶,久久不能入睡。,詩意解讀,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蘇州的別稱,因蘇州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楓橋附近的一座寺廟。,注 釋,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翻 譯,半夜的時候,姑蘇城外寒山寺的敲鐘的聲音傳到了客船上。,知識錦囊,整體感知,這首詩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夜景圖。楓樹、漁火、寒山寺等都是靜態描寫,鐘聲傳來是動態描寫。安靜的環境和鐘聲反襯出了詩人煩悶的心境。 從“客”字中我們也能體會到詩人客居他鄉,對家鄉的思念之情。,結構梳理,楓 橋 夜 泊,所見,所感,凄涼 愁悶,所聞,月落 霜滿天,江楓 漁火,烏啼,鐘聲,對愁眠,寂寞的夜晚,四處漂泊的詩人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看著月亮西沉,聽著烏鴉啼叫,面對點點漁火,加上夜半悠長的鐘聲,詩人難以入眠,只有憂愁相伴,此時,他會想些什么呢?家鄉的親人?自己的前途?還是請你猜測一下詩人的心理,寫一寫他的心理。, 小練筆 ,長相思,清 納蘭性德,走近詩人,納蘭性德(16551685),字容若,康熙時宰相納蘭明珠之子,正黃旗人。文武雙全,尤長于詞,被譽為“清代第一詞人”。,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 獨具特色”。,代表作品:納蘭詞通志堂集飲水詞等。,詞意解讀,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榆關】山海關。 【那畔】那邊,這里指關外。 【千帳】這里是虛數,指帳篷很多。,注 釋,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翻 譯,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里,每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山長水遠,凸顯將士們行軍的艱難。,遠離故鄉,朝著山海關之外進發,途中必定也要忍受思鄉之苦。,詞意解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更】舊時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約兩小時。風一更, 雪一更,即言整夜風雪交加。 【聒】聲音嘈雜,這里指風雪聲。 【故園】故鄉。,注 釋,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翻 譯,入夜,又是刮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不禁思念起故鄉,再也睡不著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上闋,山高水廣的場景 氣勢龐大的隊伍,下闋,細膩哀婉的人物內心世界,鮮明對比,巧妙結合,升華了羈旅懷鄉的 主題,意境深長。,整體感知,長相思描寫了戍邊將士在北方的風雪聲中輾轉反側,不能入眠,思鄉之情油然而生。體現了濃濃的羈旅懷鄉之情。 該詩融寫景與敘事于一體,用邊塞獨有的風景和將士的無眠思緒來表達思鄉之情。,狀元成才路,長相思,上闋,敘事,山長水遠,行軍艱難,寫景,帳燈千盞,隊伍龐大,下闋,寫景,風雪交加,聲音聒耳,敘事,思念故鄉,難以入眠,羈 旅 懷 鄉,結構梳理, 小練筆 ,同學們,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里,在他的故園,又應該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展開你的想象,把你在作者的故園看到的畫面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