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4《次北固山下》教案(5).docx
次北固山下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詩歌。通過學習,能體會詩歌流露出的詩人的感情。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釋疑解難。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學會鑒賞簡單的詩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通過學習,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教學重點 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釋疑解難,體會詩歌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學會鑒賞簡單的詩歌。課時安排 一課時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平臺教學過程一、 設疑導入“詩以言志,的從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學過很多絕句,如春曉,靜夜思等,也學了觀滄海這首樂府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律詩,那什么是律詩呢?律詩發源于南北朝時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有五律,七律。律詩通常八句,每2句為一聯,分別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和頸聯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律詩還要求2,4,6,8句必須押韻。二、作者簡介王灣(約公元693-751),洛陽人,唐代詩人。公元712年進士,開元初年任滎陽主薄,又參與編纂群書四部錄,后任洛陽尉。王灣博學工詩,詩雖流傳不多,但在詩壇亨名甚大,最有名次的當數今天要學的這首次北固山下。三、品讀欣賞次北固山下 王 灣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四、釋詞明義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舊年,相對于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托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后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于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只大雁,腳上捆著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五、詩歌鑒賞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 “潮平”一語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春潮涌漲,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開闊了。“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的樣子。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寫景極為傳神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跟詩人的鄉愁有關。海日生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寒。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江西北方。 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于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六、小結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愁鄉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七、布置作業背誦次北固山下。板書設計次北固山下王灣首聯江旅之景 情淡頷聯江水之景 景淡頸聯江春之景 交鄉尾聯思鄉之情 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