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策劃方案五篇.doc
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策劃方案五篇蝸牛并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只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五篇,歡迎大家閱讀。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1目標:1、嘗試飼養和照顧小蝸牛,觀察記錄比較蝸牛的飲食習慣。2、樂意和老師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體驗交流與發現的快樂。準備:1、師生共同捕捉小蝸牛若干。2、幼兒畫冊過程:1、觀察小蝸牛提問:小蝸牛長什么樣?2、猜測小蝸牛喜歡吃什么?提問:你們知道小蝸牛愛吃什么?(引導幼兒根據已有經驗大膽猜測)3、試驗,并嘗試記錄觀察的結果(1)分組收集小蝸牛喜歡吃的食物.(2)幼兒整理收集的食物,討論如何喂小蝸牛?(3)鼓勵幼兒經常觀察小蝸牛對所提供食物的喜好情況,用自己的方式將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4、交流、分享發現鼓勵幼兒與老師同伴交流自己喂食方法和發現,獲得蝸牛在飲食方面的初步認識。(1)提問:你發現小蝸牛愛吃什么?(2)提問:在喂養的過程中你還有什么新的發現?(3)閱讀幼兒畫冊中的相關內容,判斷一下蝸牛喜歡吃什么?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2活動目標1、認識蝸牛,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習性。2、萌發對事物的探究興趣。活動準備1、蝸牛圖片2、放大鏡等活動過程一、認識蝸牛1、了解蝸牛的外形特征。(1)蝸牛的身體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討論。教師小結:蝸牛的背上有殼,像小房子,它的殼是一圈一圈的。(2)蝸牛的頭上有什么?讓幼兒知道,蝸牛的頭上有兩根細細的腳,叫觸角。(3)蝸牛的眼睛長在哪里呢?告訴幼兒蝸牛的眼睛就長在觸角上。(4)蝸牛是怎樣走路的呢?它有腳嗎?2、讓幼兒自由討論:蝸牛有沒有腳教師講解,蝸牛有腳的,你知道為什么看不到蝸牛的腳嗎?二、觀察蝸牛的腳教師:蝸牛到底有沒有腳,讓我們一起去找找,仔細地看一下。通過觀察,幼兒發現蝸牛真的有腳,而且是一只腳,就像鞋底一樣。三、了解蝸牛的生活習性1、蝸牛爬行。你們知道蝸牛走過的地方會留下什么?教師:你們看,小蝸牛在爬的時候身體在蠕動,它的腹部就會分泌出這種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線一樣。原來蝸牛是靠身體蠕動來爬行的,它分泌這種白色的沾液,是為了讓身體更潤滑,這樣在爬行的時候就不會擦傷皮膚了,而且前進的更快。2、交流蝸牛的生活習性(1)在什么季節我們可以看到蝸牛?(2)最近你看到過蝸牛嗎?為什么?交流后讓幼兒知道,蝸牛不但要冬眠,還要夏眠。四、探索知識螺螄,跟蝸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3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2.體驗觀察探究蝸牛的樂趣,萌發關注、喜愛蝸牛的情感。3.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重、難點: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活動準備:蝸牛視頻、關于蝸牛PPT。活動過程:一、談話導入。小朋友,你見過蝸牛嗎?你見過的蝸牛是什么樣的?誰能把你見過的蝸牛畫出來,并告訴我它的身體名稱嗎?我們先看個小短片,再來看看這個小朋友畫的完不完整。二、請幼兒觀看視頻,了解蝸牛外形特征。觀看完視頻,請幼兒說說自己的發現。教師總結:蝸牛背上有一個殼,頭上有觸角,眼睛長在觸角上,身體是軟軟的,有點透明。三、出示PPT蝸牛,介紹蝸牛的身體及名稱。關于蝸牛的殼,你有什么發現呢?(蝸牛殼上有旋轉的線螺線)出示蝸牛殼圖片,觀察(從蝸牛殼中間的螺線向右順時針旋轉的螺線叫右旋,從蝸牛殼中間的螺線向左逆時針旋轉的螺線叫左旋。)我們再來看看蝸牛的頭,它有幾對觸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蝸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歡吃什么嗎?(蝸牛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它的嘴大小和針尖差不多,但是卻有26000多顆牙齒。在蝸牛的小觸角中間往下一點兒的地方有一個小洞,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條鋸齒狀的舌頭,科學家們稱之為“齒舌”。)蝸牛是怎樣行動的?(蝸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減少摩擦,蠕動腹足移動。)四、分享尋找蝸牛的經驗,并討論蝸牛喜歡居住在什么樣的環境中。小朋友,你沒有有抓過蝸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教師總結:早晨潮濕的樹叢中、下雨過后的草叢或墻面、,潮濕的墻角、潮濕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蝸牛,看來蝸牛待在比較陰暗潮濕的地方。最近小朋友有見到蝸牛嗎?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節見到蝸牛的?(蝸牛要冬眠和夏眠)請幼兒觀看視頻,了解蝸牛是怎樣冬眠、夏眠的。(蝸牛分泌一種黏膜把殼的開口封起來,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護身體軀體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這層硬膜具有輕微的透氣性,使蝸牛能夠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時,任何水分都很難經此而散失。)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4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觀察蝸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蝸牛的生活環境與習性。2、培養幼兒的觀察興趣和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良好習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活動準備放大鏡、玻璃瓶、塑料板、木板、玻璃板、木棍、各種食物等。活動過程一、捉蝸牛雨過天晴,帶領幼兒到野外捉蝸牛,引導幼兒觀察蝸牛喜歡住在什么地方。提問:你是在哪兒捉到蝸牛的?捉了幾個?二、采用多種方法觀察蝸牛1、用放大鏡觀察蝸牛的外形,說出其特征。2、用手觸摸蝸牛的身體和殼,輕觸蝸牛的“角”,看有何反應。3、將蝸牛分別放在塑料板、木板和玻璃板上爬行,觀察留下了什么,從玻璃板的背面觀察蝸牛的身體。4、游戲:蝸牛賽跑。每個幼兒選取自己的“選手”參賽,看哪個蝸牛獲得冠軍,從而觀察蝸牛的爬行方式。5、讓蝸牛相互背負著爬行。觀察大蝸牛馱著小蝸牛、小蝸牛馱著大蝸牛爬行有什么不同,小蝸牛馱著大蝸牛是怎樣爬行的。6、讓蝸牛在豎立的木棍上向上爬,不斷調轉木棍的方向,看看蝸牛會怎樣,蝸牛為什么掉不下來?7、幼兒自由觀察,引導幼兒創造更多的觀察方法。三、喂蝸牛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食物喂蝸牛,觀察一下它們愛吃什么。四、養蝸牛和幼兒一起討論飼養蝸牛的條件。創設下列不同條件,讓幼兒觀察,動腦思考:你想將你的蝸牛放在哪個“家”里飼養?為什么?1、將蝸牛放入空瓶中,瓶中蓋上玻璃。2、將蝸牛放入有水的瓶子中,瓶口蓋上紗布。3、將蝸牛放入有干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4、將蝸牛放入有濕沙的瓶子里,瓶口蓋上紗布。鼓勵幼兒想辦法為蝸牛創設更好的“家”。幼兒在歡快的“蝸牛與黃鸝鳥”的樂曲中,模仿蝸牛爬行的動作,結束活動。幼兒園生物科學教育活動方案5活動目標:1、能大膽觀察蝸牛,學習用多種方法來觀察。2、敢于探索,發展觀察能力。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5、激發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活動準備:1、每組觀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記錄紙筆若干活動過程:1、談話:春天的小動物讓孩子們講講自己對春天的動物的認識2、戶外:找蝸牛3、觀察蝸牛A:引導孩子們觀察蝸牛。讓孩子們用眼睛看,用各種工具來觀察,并把自己的發現及時的記錄。B:分享個自的經驗4、介紹“我知道的關于蝸牛的知識”5、講講“我對蝸牛一些的問題”6、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