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含課時安排.doc
浙美版一年級上冊美術教學計劃一、班級情況分析:一年級一共有兩個班,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習慣比較差,易失去注意力。從幼兒園上來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新的環境。但對繪畫是非常感興趣的,想像力豐富、大膽,敢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對于美的事物有興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 ,作畫時初步培養觀察習慣,對于想象畫、命題畫有較大的興趣,能根據自己的感受大膽的描繪。完成作業的速度不一,部分同學習慣于帶回家去完成少數同學形象表達能力還停留在幼兒園的水平。讓他們在寬松融洽的氣氛中開始,能自然地摒棄對美術課的畏懼感,從而激發對美術課的喜愛。二、教材分析第一冊美術教材共有 20 課,分成 9 個單元,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 4 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占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教材的內容充分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創作學習。內容豐富,從而使學生的頭腦中逐漸形成簡單、具體的形象。本學期在繪畫的具體形象上有所要求,學習一些簡單的作畫,把基礎打實,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三、教學目標1知識教育目標:(1)了解美術的基本知識,在美術游戲中體驗各種繪畫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加強繪畫的技能。(2)嘗試使用各種線條、形狀和色彩進行繪畫表現活動(3)用單色、彩色紙以及廢舊畫報/掛歷,采用折、剪、撕、拼貼等方法進行平面造型,表現生活中觀察到的事物或想像中的事物。(4)用彩泥等通過揉、搓、壓、切挖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物體造型,養成正確地繪畫、制作姿勢與習慣。(5)在美術表現活動中,大膽采用各種造型方式,并借助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6)欣賞自己和同學創作的美術作品,欣賞兒童畫、民間美術作品的美。(7)通過自主觀察和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體驗創造成功的快樂。2能力培養目標(1)在繪畫活動中大膽用筆用色,鼓勵兒童通過繪畫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2)提高手部運動的靈活性,促進手和腦的協調發展。(3)提高對色彩美、形狀美的能力。3審美教育目標(1)培養兒童健康的審美情趣、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及愛好(2)讓學生感受美術活動的愉悅,激發兒童對藝術創造活動的興趣。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重點:(1)認識常用的色彩及形狀,體驗不同媒材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貼、畫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想法。(2)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培養動手能力,立體造型(3)欣賞感受剪紙、撕紙、折紙藝術美,學習剪紙、撕紙、折紙造型表現的方法。(4)探索用線的形式表現各種物體。2難點:1學生對感受物體的發表,并用畫面來表示。2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筆觸、不同的畫材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表現自己的所見所聞。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學習活動中能舉一反三。五、教學措施1課前精心準備,包括讓學生也準備好學習用具等。2各學科的課堂要求,根據美術課的自身特點,明確地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學習態度,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教學中,要關心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老師是喜歡他的,欣賞他的,在情感中與老師拉近了距離。3利用課堂教學,充分發揮教師的直觀性演示,動作要規范化,給學生以楷模,學習正確作畫方法,充分調動起學習氣氛。4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課堂的循序漸進和趣味性。在語言態度上要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要親切溫和,要兒童化,氣氛要輕松,要積極鼓勵學生動腦筋,大膽添畫,來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5對學生的美術學習習慣要求要嚴格。對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恒。6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及評價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7學業考核以平時成績為主,考核采取課堂提問/作業等多種方式相結合。8對學生的課堂練習進行評價,評價中以鼓勵學生為主,并把課堂上的優秀作業在墻壁上展示出來,9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每月在班里評一些小能手,如繪畫,手工,守紀律的,用紅星獎勵,或是一棵果樹的形式獎勵。10學生的行為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養成過程,因此教師還應加強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重點,特別讓他們記住在準備工作,上課紀律,及作業等方面的一些要求。抓住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無法長時間端坐的特點可以結合游戲,講故事等方法來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六、教學進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