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4《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案(嚴老師獲獎作品).docx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對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實,思考和認識歷史現(xiàn)象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過程與方法:識讀敦煌壁畫張騫拜別漢武帝出使西域圖張騫出使西域路線圖絲綢之路線路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獲取有效歷史信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張騫為報效祖國不危險阻、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二、教學重點: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三、教學難點: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四、教學方法:講述法、演示法、小組討論等五、教學過程:導:(直接導入)同學們好,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條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都有非凡意義的“路”,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嗎?沒錯,就是“絲綢之路”。請打開課本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在學習之前,請大家要明確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一起來讀一讀學習目標:1掌握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jié)果、意義;識記西域歸屬中央政權(quán)的標志。2識記絲綢之路的路線與意義。3了解東漢對西域的管理。預:很好,下面,我想檢查一下大家對這節(jié)課的預習情況。已經(jīng)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部分的同學請舉手。非常好,看來大家都有很好的學習習慣,請把掌聲送給自己。展:(西域)在了解絲綢之路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個非常神秘的地方,那就是“西域”。請大家結(jié)合課件上的地圖,指出西域相當于現(xiàn)在哪些地區(qū)?(現(xiàn)在甘肅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以西,今新疆以及更遠的地方)很好!唐代大詩人王維有詩云: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所以,對于當時的中原人來說,西域是一塊未知之地,這里小國林立,有龜茲、疏勒、鄯善、樓蘭等神秘的國度。那么,在漢朝時期,人們是怎么樣首先了解到西域的呢?那就要從漢武帝派人出使西域說起了。下面請閱讀材料,小組討論問題: 1.你從上面的招賢令得到什么信息?2.如果你生活在那個年代,你會去應招嗎?為什么?(1、漢與匈奴的關(guān)系(敵對); 2、出使西域的目的(聯(lián)合大月氏,共同夾擊匈奴)。情況:會(忠于國家層面考慮)與不會(人身安全方面考慮)議,評:張騫帶著漢武帝的任務出使了西域,他的西域之行是怎么樣的呢?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以及材料來了解一下。(視頻和材料)從課本我們知道,張騫有兩次出使西域,其經(jīng)過我們通過下面表格來完成(完成表格)。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材料一: “漢方欲事滅胡,聞此言,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初,騫行時百余人,去十三歲,唯二人得還。” 材料二:“天子以為然,拜騫為中郎將,將三百人,馬各二匹赍金幣帛數(shù)千巨萬,多持節(jié)副使,道可使,使遺之他旁國 其后歲余,騫所遣使通大夏之屬者皆頗與其人俱來,于是西北國始通于漢矣。然騫鑿空,諸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zhì)于外國,外國由是信之。”史記(1)依據(jù)材料一,張騫出使西域?qū)龅绞裁蠢щy?但他仍堅持完成使命,從他身上,我們學到了什么? 答:自然條件艱苦;匈奴的攔截,有殺身之險等。不屈不撓、開拓進取、勇于探索等精神(2)根據(jù)材料二,結(jié)合所學知識,請談談張騫通西域的歷史意義。漢朝是如何管理西域的? 答:歷史意義:密切了漢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 開辟了絲綢之路(管理西域:西漢西域都護;東漢班超經(jīng)營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展:漢分西漢和東漢,那么這兩個朝代是如何管理西域的呢?請兩位同學來回答。首先是西漢(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quán)。)也就是說在西漢的時候新疆已經(jīng)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了!最后是東漢(東漢時期,班超經(jīng)營西域,派甘英出使大秦,班勇出使西域) 議,展:好,下面我們通過一個活動來了解“絲綢之路”:小組合作探究:絲綢之路(路線、意義)如果你們是漢代的商人,計劃到歐洲去經(jīng)商,你們是怎么樣規(guī)劃自己的行走路線的?準備帶哪些商品?請在紙上畫出路線圖,寫出攜帶和返程的貨物。(組長做好分工,可參考課本P64的內(nèi)容:地圖與文字)(小組學習合作模式中,組長組織一部分組員負責畫路線圖,一部分組員負責查找攜帶的貨物,一部分組員負責查找返回時的貨物,達到分工效果。然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換路線圖,補充缺漏的地方,最后,小組展示。小組展示時,出示右圖所示路線圖,讓學生識記絲綢之路的幾個關(guān)鍵點。)通過小組討論,概括絲綢之路是一條商業(yè)之路,也是一條文化之路,又是一條友誼之路。最后,得出絲綢之路的意義。展:除了陸地上的絲綢之路,還有海上的絲綢之路。(結(jié)合漢代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江門新會等本土文化,使學生進一步感悟歷史。)最后結(jié)合“一帶一路”的相關(guān)理論,深化其對現(xiàn)代的意義。小結(jié):1、一件事: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quán)。2、兩條路:陸上、海上絲綢之路。3、三個人:張騫出使西域;班超經(jīng)營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六、課堂訓練:1.對開通絲綢之路貢獻最大的是( )A.班超 .張騫 .漢武帝 .甘英 2.“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漢朝時把玉門關(guān)和陽關(guān)以西的地方稱為( ) A.大秦 .西域 .安息 .新疆 3.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是(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138年 D.公元119年4.小明在網(wǎng)上看到2008年6月17日這一天發(fā)表的題為奧運火炬感受西域風情的報道。通過報道的題目,你可以判斷,2008年火炬在6月17日可能傳遞的地點是( )A.西藏 .內(nèi)蒙古 .青海 D.新疆 5.絲綢之路是從長安出發(fā),所經(jīng)地點的先后順序是( )西亞 河西走廊 歐洲 今新疆A. B. C. D.
- 關(guān) 鍵 詞:
-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人教部編版七上 歷史 14 溝通 中外 文明 絲綢之路 教案 老師 獲獎作品

關(guān)于本文
相關(guān)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