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2《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教案(褚老師獲獎作品).doc
第12課 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課標解讀內容:知道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解讀:漢武帝在各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鞏固了大一統王朝,統一國家的特征得到了完整體現。漢武帝把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立為正統思想的核心,使之成為漢朝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儒學也從此成為中國歷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推恩令的實施,巧妙地消除了諸侯國對抗中央的能力。在社會經濟方面,漢武帝實行了鹽鐵國有專賣,中央收回鑄幣權,推行均輸、平準等措施,在國內統一調配物資、平抑物價,改善國家財政狀況,進一步為維護國家的統一奠定了經濟基礎。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及鹽鐵專賣等鞏固大一統的措施。過程與方法: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漢武帝繼位之初的喜憂入手,結合相關史料、課堂情景劇,逐一分析漢武帝所采取的相關措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漢武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所作出的努力,認識維護和鞏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長期永恒的任務,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操。教學重點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措施。教學難點如何理解“推恩令”和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課播放電視劇漢武大帝片頭曲。“他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他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國號成了一個民族永遠的名字。”這段話是漢武大帝片頭中對漢武帝的評價,可見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歷史的長河,學習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授課與活動一、解讀標題:(1)簡單介紹漢武帝生平。(2)大一統就是中央加強對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各方面的統一領導,形成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局面。二、第一篇章武帝登基,喜憂參半喜:豐厚的遺產(表格展示繼位初漢朝情況)憂: 地方封國勢大,威脅中央思想不統一,不利中央集權富商大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通過史料得出結論)三、第二篇章雄才大略,鞏固一統憂:地方封國勢大,威脅中央默讀課本第54頁的“相關史事”,回答:1、封國問題的出現與漢初的哪位皇帝有關?2、漢景帝是怎樣處理諸侯王勢力膨脹問題的?結果如何?創設情境:朕聽說梁王出行,千乘萬騎,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造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這簡直是想造反,眾位愛卿有什么好辦法,幫朕解憂?活動內容:解決諸侯國問題的方案要求:1.以四人為一小組討論,選出臨時組長。2.討論方案。(約2分鐘)3小組代表陳述本組意見。點評學生討論(預設)1. 采取武力解決是最直接的方式,可行。2. 在堅持和平的前提下解決諸侯國問題,把和平在首位,把老百姓放在首位,此計可取,只是國家又多了一筆給使者的開支。3. 這個方案不錯。可是誰把諸侯的土地再分封呢?又分給誰呢?你同意哪一種方案呢?為什么?主父偃想了個兩全之策削弱諸侯國的勢力。推恩令播放視頻資料:推恩令問:漢武帝的“推恩令”與漢景帝的“削藩”相比,有何高明之處,能夠起到什么作用?漢武帝不費財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諸侯國勢力,使之無力對抗中央,而且大多數得到封地的諸侯子弟不僅不會反抗中央,而且對此心存感激。配合推恩令漢武帝又實施“刺史制度”。憂:思想不統一,不利中央集權課件:最近比較煩,學派太多,思想太雜亂,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寧啊!朕得讓大家出出主意。情景創設:歷史小品教師:董仲舒的儒學并不是完全繼承孔子的學說,而是有所創新,尤其是忠君守禮,皇帝是天子等學說使統治者相當受用,最終使漢武帝采納了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那么漢武帝怎樣推廣儒家思想的呢?材料一:愿陛下興太學,置名師(聘請高明的教師),以養天下之士(來培養天下的士人)。 漢書董仲舒傳材料二: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 ,教育為儒學所壟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從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統治長達兩千多年!憂:富商大賈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材料:1.漢大規模征討匈奴,加上關東水旱災害,致使百姓四處流亡,全仰仗國庫供給,國家出現財政危機。2.富裕的商人,冶鐵鑄幣賣鹽,積累了數以萬計的財產,卻不顧國家危急,加重百姓困苦。3.西漢初年,聽任郡國自由鑄錢,私鑄之風盛行。造成幣制紊(wn)亂,銅錢大小輕重不一,劣幣充斥市場。銅錢越來越輕、物價越來越貴的現象日趨嚴重。 問:漢武帝從富商大賈的財富積累中獲得了什么治國啟示?問:為加強朝廷對社會經濟的控制,漢武帝還采取了什么措施?講:均輸法,在中央設立均輸官,到各郡國收購物資,易地出售,輾轉交換,最后把中央所需貨物運回長安。平準法,設立平準官,運用手中掌握的大量物資和經濟力量,貴時拋售,賤時收買,以穩定市場物價的一種經濟活動。展示:漢武帝的這些經濟措施起了什么作用?通過以上經濟措施,西漢的經濟力量得到加強,國家控制了經濟命脈,中央集權制度也進一步得到了經濟上的保證。四、第三篇章 豐功偉業,彪炳史冊1.利用板書小結。2.結合地圖,西漢王朝在漢武帝時期經濟發展,權力集中,思想文化趨于一統,疆域空前遼闊,開始進入鼎盛時期。提升:通過今天的學習,談一談你心目中的漢武帝是一個什么樣的歷史人物?評:千古知言漢武帝,人難再得始為佳。龔自珍(清)五、結語: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巨星。他的雄才大略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世界文明無可爭議的中心。漢武帝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偉大時代之一。今天,我國的綜合國力日漸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而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更要刻苦學習,積極進取,“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奉獻自己的青春今天,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一文治武功、氣勢恢弘、英才輩出時代的回顧,來激發、調動起同學們的愛國情懷,增強民族文化和歷史的自豪感。六、學以致用:練習題學生對本課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根據史料積極思考喜和憂各是什么。回答:1.劉邦分封諸侯王2.削奪諸侯王的封,引發七國之亂。漢景帝平定了叛亂,并借機收回了諸侯王的軍政權利,使中央對全國的統治得到加強。了解由來已久的諸侯國問題。認識到諸侯國的勢力已對中央構成威脅,必須解決。學生積極發言,積極參與活動。第三種.因為這樣國家和百姓都不受影響.諸侯國問題解決了,諸侯還很感恩,比通過打仗解決高明多了.加強理解認識提高學生表演歷史小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提前布置)生:1、在長安興辦太學,培養儒學人才。2、儒士進入各級政權機構。實行鹽鐵官營、專賣,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答:漢武帝還在全國范圍內統一調配物資和平抑物價。經過漢武帝的大一統,西漢王朝進入鼎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也進入它的第一個鼎盛期.雄才大略學生搶答。通過視頻的播放使學生對漢武帝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使學生初步了解漢武帝平生和大一統的概念.創設情境,感同身受,走進歷史。密切新舊知識的聯系,使學生有整體認識。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解決諸侯國問題的必要性。突破難點,使學生理解推恩令。通過活動,學生如臨其境,認識到此舉措的可行性創設情境,感同身受,走進歷史。真理越辯越明,才會有正確的選擇.論從史出認識大一統的意義.鞏固訓練板書設計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政治:推恩令 加強中央集權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鞏固統一王朝經濟:加強經濟管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