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七上歷史10《秦末農民大起義》教案(蔣老師獲獎作品).docx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2.通過對秦末農民起義原因的分析,增強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3.通過對楚漢之爭具體事實的講述,分析秦亡前后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問題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知道學生通過對材料和相關史實的學習,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2.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成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大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讓學生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認識到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宰。2.陳勝、吳廣起義的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為后來的農民反抗殘暴的統治樹立了榜樣。教學重點:秦末農民戰爭教學難點:秦亡前后,項羽、劉邦等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教學過程一.導入: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給大家背一首古詩,請大家猜猜這首詩是寫誰的?詩句是“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生答:秦始皇。師:是的,這首詩是寫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氣勢。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他幻想自己的統治能千代萬代的傳承下去,但事與愿違,秦王朝僅僅存在了15年就退出了歷史舞臺。聲名顯赫的秦朝為什么如此短命?它是怎樣被推翻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老師帶領大家夢回秦朝,一起學習本書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請同學們齊讀本節課的學習目標。(PPT展示)二.新課講授。(一)秦的暴政同學們,老師夢回秦朝遇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穿越情境一】我來到秦朝的村莊,發現村民都饑腸轆轆,骨瘦如柴。 白板拖拽出秦朝賦稅情況的材料,和同學們分析看到現象的原因。得出秦朝暴政的第一個表現沉重的賦稅。【穿越情景二】同學們,我繼續在田間地頭行走,我發現在田里勞動的都是些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婦女、老人,青壯年男子卻很少見,那么青壯年男子去哪了呢?白板打出秦時候的大型工程和秦朝男子服役年齡,讓同學們明白秦朝的青壯年男子有的去修驪山陵,有的去修阿房宮,還有的去修長城,有的去服兵役征伐南方。(ppt展示圖片),重點介紹長城:同學們,這就是長城,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奇跡,無人不感嘆它的浩大與雄偉!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不顧戰爭中已戰死大量青壯年男子,不顧無數家庭失去主要勞動力,不顧無數田園無人耕種,仍向全國征調百萬勞動力修筑長城,耗費大量人力、財力,毫不客氣的說,修長城為秦始皇的滅亡埋下了禍根。師:在古代,我們將百姓被國家無償征用進行的勞動,稱之為役。 師:秦朝老百姓服徭役狀況又如何呢?我們繼續看大屏幕 (PPT展示)秦朝法律規定,男子17歲就需要到官府登記戶籍,從此開始服徭役,直到60歲才能免除。據估計,當時全國人口有2000萬,每年被征調服徭役的人不下300萬人。師: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二個重要表現。板書:繁重的徭役、兵役【穿越情境三】:然后,我來到秦朝的集市上,卻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鞋子沒人買,拐杖卻成了搶手貨,聰明的同學們,你能給我解釋下原因么?生:秦朝的法律很殘酷,稍有不慎,就會觸犯法律。很多人可能被砍了腳,所以不需要買鞋子,而要去買拐杖。師:你歸納的很好。接下來讓我一起看一些秦朝酷刑圖片,我們會有更直觀的了解。(ppt展示)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三個重要表現。板書:刑法殘酷過渡:師:剛剛我們了解到秦始皇統治時期,沉重的賦稅;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殘酷。此外,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秦始皇還有一個極端的做法“焚書坑儒”,哪位同學能結合教材P48面的“相關史事”給大家解釋一下么?生:(結合教材介紹:秦始皇為了禁錮人們的思想言論,燒了許多諸子百家的書,活埋了四百多個儒生,史稱“焚書坑儒”。)師:這種做法會有什么危害呢?生:摧殘了文化、禁錮人們的思想,阻礙教育發展,激化了秦朝知識分子與政府的矛盾。【穿越情景四】師:秦始皇死后,它的兒子秦二世即位,秦二世的統治更加殘暴。這不老師來到了秦二世時的一個大臣家,聽他講述了一件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你聽播放指鹿為馬的視頻這個大臣還告訴我說二世繼位后,把始皇無子女的妃嬪全部陪葬,把修驪山陵墓里的機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誅殺兄弟姐妹23人,殺害蒙恬等大臣不計其數;他對民眾的剝削更為殘酷,使人民處于無法生活的境地。師:同學們,大家設想下 ,生活在秦王朝的百姓是怎樣的一種生活狀態?生:感到生不如死,生活十分困苦,心里非常痛恨秦王朝的統治。教師過渡:是的,秦朝殘暴的統治給百姓帶來了無盡的痛苦,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騰,人們忍無可忍,最終一場規模宏大的農民起義爆發了。(二)陳勝、吳廣起義師:為了讓大家真切地體會下這場大起義爆發的過程。接下來請大家欣賞一段歷史劇。(學生角色扮演陳勝、吳廣起義)師:同學們,你能否根據剛才的歷史短劇,結合教材這一目的內容,,完成白板上的表格呢?陳勝吳廣起義 時 間、領導人、原 因、經過、結果、意義。師:好,多數同學已經完成,哪位同學能結合表格再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場起義爆發的時間、地點、領導人,起義爆發的原因?生:介紹師:【合作探究一】剛才XXX說因為他們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遇到了連日大雨,按照秦法,戍守誤期將被處死,都不到都是一死,于是他們揭竿而起。但也有人說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其他同學認同這一觀點嗎?接下來,同學們四人一組進行討論,等下你們派出代表陳述本組的觀點。師:大澤鄉起義爆發之后,農民起義的烽火,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勢,起義軍接連攻下了幾座縣城,在攻占陳縣后,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政權,這個政權的名字叫什么?生:“張楚”政權。師:后來,起義軍以陳縣為中心,向秦朝的都城(咸陽)發起了總攻。當他們抵達函谷關前的時候,這支隊伍已經發展到了幾十萬人。【合作探究二】陳勝吳廣起義為什么能得到各地人民的相應,說明了什么問題?師:但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成功了嗎?他們最終推翻了秦王朝么?生:由于秦軍的強大,不到半年,起義軍被鎮壓下去,陳勝吳廣也先后被部下殺害。師:是呀,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秦王朝,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首創精神在我國歷史上閃耀著永不磨滅的光輝,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巨鹿之戰師過渡: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沒有因此平息,之后,項羽劉邦領導的起義軍繼續反抗秦朝的統治。這期間有一場重要的戰役,在 這場戰役中秦軍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家請快速閱讀教材,看誰先找出場這戰役的名字?對壘的雙方?結果?生:戰役名字是巨鹿之戰,交戰雙方是項羽領導的起義軍對戰秦軍。我查過資料,在這場戰役中,秦軍有30萬,項羽的軍隊只有4萬人,但最終項羽卻以少勝多,大敗秦軍。師:項羽為什么會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呢?這里還有一個著名的成語故事,接下來讓我們來共同看一段視頻!同學們,這個故事的名字叫?(破釜沉舟)【合作探究三】同學們,你能否結合視頻和教材中的知識拓展說一說項羽在這次戰役中的高明之處?生介紹。師:項羽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秦軍主力,奠定了反秦斗爭勝利的基礎,但最終秦朝統治者向誰投降了?生:在項羽指揮巨鹿之戰的時候,劉邦率領另一支軍隊避實就虛,先攻打咸陽。由于當時秦軍的主力都在對付項羽,秦王朝的統治者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反攻,劉邦就抓住有利時機攻陷了咸陽。秦王朝的統治者在起義軍的包圍下,被迫出城向劉邦投降。秦朝就此滅亡!(三)楚漢之爭師過渡 秦朝滅亡后,兩位起義軍的領袖又面臨著一個新的問題:二人在推翻秦朝前有個約定,先攻破咸陽者為王。現在劉邦先攻下了咸陽,按約理應為王。可是論實力,項羽又比劉邦強大得多,是他消滅了秦軍主力。同學們,如果你是項羽,你會甘心將權力拱手讓人嗎?(生搖頭或說不會)于是,為了爭奪最高統治權,項羽、劉邦在秦朝滅亡后又進行了四年的戰爭,史稱“楚漢之爭”。師:為什么歷史上劉邦和項羽之間戰爭稱為“楚漢之爭”呢?生:秦朝滅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劉邦為漢王,所以歷史上又稱為楚漢之爭。師:由此我們可以發現,這時候的,項羽劉邦的身份已經發生很大變化,他們已經不再是起義軍的領袖,他們變成了新的統治階層,他們之間的戰爭性質已經變為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的戰爭。師:楚漢之爭中,他們征戰的目標是什么呢?最終勝利者是誰呢?生:爭奪帝位,最終劉邦戰勝了項羽。(齊答)【合作探究四】項羽在巨鹿之戰中以少勝多戰勝秦軍,可為什么在楚漢之爭中卻被劉邦打敗?請大家結合教材第50頁的材料研讀,和你了解的歷史知識,說說你的理由。 三、課堂小結:師:我們重新回顧下本課所學內容。白板拖拽課堂小結。四.達標檢測1.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焚書坑儒 C、修建宮殿和陵墓 D、法律殘酷2.推翻殘暴的秦朝統治的( )A、陳勝吳廣起義 B、項羽的起義軍C、劉邦的起義軍 D、劉邦項羽起義軍3、項羽和劉邦爭奪帝位的戰爭是( )A、巨鹿之戰 B、長平之戰C、楚漢之爭 D、城濮之戰五.教學反思我在設計本課時,希望通過穿越秦朝,情境的再設,充分再現歷史,以情境體驗歷史,以交流升華情感。并利用白板輔助教學,突破重點化解難點,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體驗式學習,讓學生樂于探究,積極交流與合作,體驗成功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