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2單元第2課時 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 教案.doc
第2課時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20頁例2及相關練習。內容簡析例2是根據方向和距離描述,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順承例1教學,為例3學習路線圖打下基礎。教材借助同學之間的對話,明確要在圖上標出點應先確定方向,再表示距離,需要注意什么等。同時,教材還對參照點、量角、用圖上1 cm表示多少實際距離等操作方面的關鍵點做了滲透。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景使學生會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相對位置,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2.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位置,并能繪制出簡單的平面示意圖。3.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坐標思想,培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4.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重點理解方向和距離的具體含義,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教學難點描述任意角度的具體方向,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解決根據方向和距離繪制某個點的位置。教學中以具體情景切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先確定參照點,然后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某個點的位置。教學時可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討論交流再確定,同時注意選取合適的長度標準。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操作等方法來學習,在合作與自主探究中體驗坐標思想,提升能力,發展空間觀念。承前啟后鏈延學:描述路線圖的知識。復習:描述物體位置的相關知識。學習:標出物體的位置,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播放課件,呈現為電視臺播報臺風警報的場景,播音員播報:臺風到達A市后,改變方向,向B市移動。受臺風影響,C市也將有大到暴雨。教師提問:聽到這則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課件播放暫停,出示“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離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離A市300 km。請你在例1的圖中標出B市、C市的位置。”鼓勵學生由此展開討論。(詳見配套課件部分)【品析:這種導入方式,以播報臺風警報作為情景切入,使學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數學的緊密聯系,引發學生認知沖突,從而生成新的問題如何確定具體位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情景模擬法:課件播放某海軍海上演習視頻,播放結束,教師提出問題:咱們現在來模擬一下海軍演練的情況,在演習中需要模仿船員報告自己的準確位置,同時還要及時提供對方的準確位置,才能及時給出準確的應對策略。首先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按照座位順序編號,當老師提問到某編號的隊員時,對應編號的學生就要及時回答問題。教師再次播放演習視頻,但是關閉聲音,然后教師根據畫面進展,隨時提問,同時請下面的同學迅速找出位置并回答。由于學生對于描述位置的要素還未掌握,所以很可能不能準確表達,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追問,引起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例如:當教師問1號艦在哪里時學生如果只回答在東北方,教師就可以故意指到一個錯誤的位置,學生思考后發現,東北方向是一個很大的區域,不能準確確定1號艦的位置。教師繼續追問:要準確確定1號艦的位置,除了方向外,你覺得還需要說清楚什么?學生發現還需要說清楚距離、角度。教師此時揭示課題,引出本課學習內容。【品析:教師通過海軍演習畫面中,根據報告描繪艦艇的準確位置這一問題出發,引發學生思考,在思考交流中逐漸凸顯準確確定艦艇位置的條件,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的展開做鋪墊。】游戲引入法:師:老師設計了尋寶游戲:在xx同學的西南方向,老師藏了一件寶貝,猜猜看,它在哪兒?生1:在xx同學的身邊。師:一定在他的身邊嗎?生2:不一定,也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生3:還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生4:還可能在xx同學的身邊。師:通過這次尋寶游戲,你們有什么想法?生5:寶貝在xx同學的西南方向,有很多種可能。師:也就是說要想準確說出寶貝的具體位置,我們只確定西南方向還不是很確切,是嗎?你覺得怎樣才能準確表示出寶貝的確切位置呢?至此,教師揭示課題,引出學習內容。【品析:教師通過學生參與尋寶游戲,從而引發學生的內在思考:西南方向的位置比較廣泛,我們只能猜測出寶貝的大概位置,對于確切表示寶貝的位置,還需要一定的因素支撐。教師的游戲設計,無形中將游戲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領學生分析教材第20頁例2中的主題圖片,提取已知信息。學生在讀題后,提取方向和距離信息。B市:A市北偏西30200 kmC市:A市正北方300 km教師提出問題:怎樣標出B市和C市呢?自主學習,分組討論,探究畫圖。1.師:怎樣標出B市和C市呢?說說你的想法。(1)學生獨立思考怎樣標出B市、C市的具體位置。(2)小組交流作圖的方法。討論方法:在圖上標出物體位置時,應先找準什么(觀測點),再確定什么(方向),最后確定什么(距離)。追問:怎樣表示距離呢?(明確用1 cm表示100 km)(3)嘗試畫圖。2.教師巡視交流,參與部分小組討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欣賞交流:選擇有代表性的畫法,讓學生上臺展示。投影展示學生完成的作品。組織交流和評議,通過交流掌握在圖上標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重點交流以下問題:1.南偏東30怎么畫?引導學生明確靠近哪個方向就以哪個方向為基準,即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靠近的方向對齊。(課件演示方法)2.怎樣在圖上表示出600 km?引導學生用1 cm長的線段表示100 km,初步了解線段比例尺,知道可用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實際距離。小結:說說如何確定某點在圖上的位置,應注意什么?總結畫圖的基本步驟:1. 建立方向標。2. 確定觀測點。3. 根據所給的度數標出所畫物體所在的方向。4. 根據比例尺標出所畫物體與觀測點之間的圖上距離。【品析:考慮到學生已有了關于方向的知識基礎,并具備一定的作圖經驗,因此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探索完成,在交流反饋時通過與同伴合作、交流的方式明確作圖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問題解決,內化理解。如果你是生活在B市的市民,你最擔心什么情況發生?根據信息預測臺風到達情況。課件出示信息:臺風到達A市后,移動的速度變為40千米/時,幾小時后到達B市?20040=5(時)【品析:結合現實情景,讓學生再次感受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適時了解有關臺風的知識。】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在學習例1的基礎上學習例2,引導學生討論例1和例2的不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質疑一:怎樣在方位圖上標出位于參照點北偏西30某地的位置?學生討論后明確:確定某地的位置需要重點關注:以誰為參照點?北偏西30是以哪條邊為起始邊?向哪個方向旋轉?旋轉多少度以及距離是多少等等。質疑二:怎樣理解東偏南30?學生討論后明確:東偏南30,指的是以正東方向為起始邊向南旋轉30。【品析:通過反饋質疑,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標注物體位置的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空間觀念。】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1.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方向和距離來確定物體的位置,其實大到野外勘察,小到行車走路,方向與距離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希望同學們以后在生活實際中能真正地去應用這些知識,這才是我們學習的真正目的。2. 課外延伸。在紙上按照確定的長度標準和方位,繪制自家周圍的平面圖,并說出各個主要建筑、主要活動場所的位置。【品析:通過繪制自家周圍的平面示意圖,讓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教學時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從中認識數學學習的價值,增強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借助課件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根據方位和度數說出具體的方向,理解本課難點,會清晰表述、確定物體的位置。我的反思:板書設計在圖上確定某個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