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1單元第6課時 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案.doc
第6課時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1314頁例8及相關練習。內容簡析例8是按“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和“回顧與反思”呈現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在“分析與解答”環節,一方面,通過折紙或畫圖等操作活動,借助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解題中的數量關系,體會畫圖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另一方面,倡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不同解題思路的呈現,可以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回顧與反思”讓學生自己完成。檢驗的角度很多,比如,看看直觀圖畫得是否符合題意,看看列式是否符合圖意,看看計算是否正確。檢驗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分數連乘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2.讓學生在“用數學”活動中,學會收集、選擇和加工信息,在共同探討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教學難點在用分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兩個相比較的量,分析兩個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弄清哪個量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再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列式解答。教法與學法1.本課時研究的是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在描述其中某兩個量的數量關系時,單位“1”是在動態變化的。教學中通過折紙或畫圖等操作活動,借助直觀圖形幫助學生理清題中有幾個量,這些量之間有什么樣的數量關系,體會畫圖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分數連乘,通過倡導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承前啟后鏈延學: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學習:簡單的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復習:整數乘法和分數乘法的相關知識。教學過程一、情景創設,導入課題課件展示法:播放課件,呈現眾多大棚種植的場景,畫面逐漸鎖定到王叔叔正在拔紅蘿卜的場景。王叔叔介紹說:“這個大棚共480 m2,其中一半種各種蘿卜,紅蘿卜地的面積占整塊蘿卜地的。”這時出現畫外音“紅蘿卜地有多少平方米?”課件播放暫停,由問題導入本課課題,鼓勵學生由此展開討論。(詳見配套課件部分)【品析:以具體的情景導入,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切,同時在展示過程中緊密聯系學生的思維,為問題解決做了鋪墊,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有趣。】問題引入法:秋季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在大棚里忙碌著,王叔叔正在一個480 m2的大棚里忙著收蘿卜,這時畫面出現“王叔叔的大棚中各種蘿卜地占整個大棚面積的一半”。教師提問:根據畫面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怎樣列式?你能說出“其中一半種各種蘿卜”這句話的意義嗎?學生口答后,出現王叔叔采摘紅蘿卜的畫面,出現“紅蘿卜地占蘿卜地面積的”,教師提問:你能不能根據上面這些數據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預設:紅蘿卜地有多少平方米)同時教師根據預設問題提出要求: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你算一算。【品析:教師首先用學生身邊的生活情景創設數學問題,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用問題引入,將學生的數學思考與情景信息緊密相連,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引領學生閱讀理解教材第13頁例8中的主題圖片,提取已知信息。教師提問:你獲取了哪些數學信息呢?引發學生的思考,課件出現:【品析:審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引導學生了解題目中有哪些數學信息,有助于提高學生收集、處理、分析有效的數學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與解答。(1)分析:如果我們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表示整個大棚,你能折出或畫出紅蘿卜地的面積嗎?學生動手操作。(2)指導學生看圖:看著這張圖,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然后讓學生嘗試解決。(3)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解決的?先求蘿卜地的面積,算式是480=240(m2);再求紅蘿卜地的面積,算式是240=60(m2)。思辨:求蘿卜地的面積時,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整個大棚面積)求紅蘿卜地的面積時,誰是表示單位“1”的量?(蘿卜地面積)利用上圖,引導學生整理、思考上述思辨問題,充分認識到:連續兩步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兩步中表示單位“1”的量是不同的。先求紅蘿卜地占大棚面積的幾分之幾。教師提問:你能在圖上指出紅蘿卜地占大棚面積的幾分之幾嗎?算式是=。再求紅蘿卜地的面積,算式是480=60(m2)。思考:這兩種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你能發現什么?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后,教師進行小結。【品析:在本環節的教學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形式,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積極思考、嘗試解決、思辨交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回顧與反思。教師提出:我們求出的紅蘿卜地的面積是60 m2,這個答案是否正確呢?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檢驗一下嗎?學生思考,然后進行交流。【品析:讓學生對自己的探索過程進行回顧與反思,是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的有效自我調節,可以培養學生反思的意識,提高學生反思的能力。】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在學習例8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質疑:怎樣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然后明確: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首先要理解題意,明確三個量之間的關系,特別要注意單位“1”是動態變化的。必要時可以畫圖幫助理解題意。【品析:通過反饋質疑,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解決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的解題思路,促使學生養成讀題、反思、檢驗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內容?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1.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相當于把兩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整合在一起。要先想清楚第一步求什么,特別要注意第一步計算和第二步計算中表示單位“1”的量是不同的。2.我們可以借助折紙或畫圖的方法理解數量關系。【品析:讓學生自主回顧本課所學知識,并進行簡單的梳理,同時通過教師的歸納與提煉,讓學生理解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回味課堂,教師引導學生將題中的信息進行充分理解,突破單位“1”對學生思維的影響,然后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逐步分析思考中探究出分數連乘的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參與者,最后再回顧反思,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反思能力。全課在層層推進,學生思維在螺旋上升中實現自我知識的建構,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數連乘問題的解題思路。我的反思:板書設計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 關 鍵 詞:
-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第1單元第6課時 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 教案 人教版 六年級 上冊 數學 單元 課時 連續 個數 分之 是多少 問題

關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