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3單元93峽教案.doc
9三峽1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及文言句式。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讀成誦,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3學習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動靜結合,情景交融的描寫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4培養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1 朗讀法;2.品讀法;3.討論探究法第1課時步驟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李白早發白帝城中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痹娭忻鑼懙木褪侨龒{風光,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酈道元的三峽,再次領略三峽的風光。步驟二自學互研自我感悟1朗讀課文,圈點課文生字詞。闕(qu)嶂(zhng)曦(x)襄(xing) 御(y) 溯(s)湍(tun) 嘯(xio) 屬(zh)澗(jin)2聽老師范讀課文,用“/”劃分朗讀的停頓。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3大聲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1)四字短語略無闕處:沒有一點中斷的地方。重巖疊嶂:重重的懸崖,層層的峭壁。夏水襄陵:夏天江水漫上山陵。沿溯阻絕:上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斷。乘奔御風:騎上快馬,駕著疾風。素湍綠潭: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厍宓褂埃夯匦宀?,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茂。晴初霜旦:初晴的日子或結霜的早晨。林寒澗肅:樹木和山澗一片清涼肅靜。屬引凄異:聲音持續不斷,異常凄涼。哀轉久絕:悲哀婉轉,很久才消失。(2)通假字略無闕處(“闕”通“缺”,斷開缺口。)哀轉久絕(“轉”通“囀”,婉轉發聲。)(3)古今異義至于夏水襄陵(古義:到了;今義:另外)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連詞,表選擇)(4)一詞多義自:自三峽七百里中(介詞,從。)自非亭午夜分(表示假設的連詞,如果。)絕:沿溯阻絕(動詞,斷。)絕多生怪柏(副詞,極,特別。)(5)詞類活用雖乘奔御風(動詞用作名詞,奔馳的駿馬。)良多趣味(形容詞用作副詞,實在,真的。 )空谷傳響(名詞用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4作者鏈接酈道元(466或472527),南北朝時北魏著名的散文家、地理學家。著有水經注,不僅是地理學的重要著作,也是具有較高文學價值的散文名作。5三峽簡介三峽是萬里長江上最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畫廊。宜昌的南津關是其東端,四川奉節的白帝城是其西端,其間全長193公里。三峽由西陵峽、巫陜、瞿塘峽組成。西陵峽以“險”著稱,巫峽以“秀”見長,瞿塘峽以“雄”著稱。瞿塘峽:長江從白帝城夔門到巫山縣大溪鎮,橫穿七岳山,形成瞿塘峽。全長約8千米,江面狹窄,最寬處不超過150米。巫峽:從四川省巫山縣大寧河口,到湖北巴東縣官渡口,全長45千米,是完整幽深的峽谷,有巫山十二峽,著名的神女峰即位于此。西陵峽:西陵峽西起巴東縣的官渡口,東到宜昌市的南津關,全長126公里。以宜昌市的西陵山得名,是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自上而下,共分4段:香溪寬谷,西陵峽上段寬谷,廟南寬谷,西陵峽下段峽谷。沿江有巴東、秭歸、宜昌3座城市。西陵峽可謂大峽套小峽,峽中還有峽,如破水峽、兵書寶劍峽、白狗峽、鎮山峽、米倉峽、牛肝馬肺峽、燈影峽等等。步驟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自由朗讀課文。2掌握翻譯文言文的方法,根據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4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5教師點撥。步驟四當堂演練拓展延伸閱讀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詩,請說出它和本文內容上的聯系。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交流點撥】早發白帝城和三峽都描寫了三峽風光,前者是詩,后者為游記散文。文章第二段與這首詩的一、二、四句相對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對應。第2課時步驟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酈道元筆下的山水畫卷已成為三峽歷史的美好回憶,今朝的三峽正放射著世人矚目的光輝,正在成就著一個又一個世界奇觀。但是,不管這塊神奇的土地怎么變,三峽在我們心中的位置永遠不會變,三峽是我們心中永遠的三峽!三峽承載著我們永遠的愛!讓我們走進歷史的三峽吧!步驟二自學互研自我感悟閱讀課文,解決下面的問題。1三峽兩岸的山有什么特點?【交流點撥】連綿、高峻。2請概括課文第24段的大意?!窘涣鼽c撥】2段寫夏季三峽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3段寫春冬時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4段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3第2段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征的?【交流點撥】先從正面落筆,后分兩層來寫:以“沿溯阻絕”概括水勢險惡;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給人具體印象;又加上奔馬和疾風的比喻,則給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4第3段作者的寫作思路是怎樣的?【交流點撥】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后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最后作者總結,狀寫了四種景物。5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氣氛?【交流點撥】抓住了有代表性的事物猿。突出了凄清肅殺的氣氛。步驟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整體感知文章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三峽雄偉秀麗的風光的?抓住了三峽的什么特點?【交流點撥】文章整體是先寫山,后寫水。山兩岸連山,群峰對峙(高峻美)。水夏:大水猛漲,江流湍急(奔放美)。春、冬素湍綠潭,清榮峻茂(清幽美)。秋:林寒澗肅,哀猿凄清(凄婉美)。(二)文本探究課文寫三峽四時風光,為什么從“山”寫起?寫“水”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順序來寫?【交流點撥】因為“峽”的意思就是兩山夾水的地方,有山才有“峽”,所以從山寫起。三峽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著寫水。寫水先寫夏水,后寫春冬之水,因為夏水最盛,最為兇險、迅疾,最具特點。最后描寫三峽之秋的悲涼氣氛。(三)語言賞析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你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并認真體味?!窘涣鼽c撥】文中描寫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見春冬之景時的愉悅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步驟四當堂演練拓展延伸描寫三峽的詩句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步驟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節課的不足之處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峽(美)山奇特險峻(高俊美)水夏湍急(奔放美)春、冬清幽(清幽美)秋凄清(凄婉美)雄奇秀美
- 關 鍵 詞:
- 人教部編版八 年級 語文 上冊 單元 93 教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