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1單元第6課 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案.docx
第6課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材P1416)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2.知道在水中生活著形態各異的微小的生物,它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科學探究目標1.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活著的微小的生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它們的形態和行為特征。2.對照資料識別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名稱。科學態度目標發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認識到觀察工具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教學重難點重點: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通過觀察到的特點來判斷微生物是否有生命。難點:發現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學概念。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顯微鏡、觀察用的草履蟲的培養液、燒杯、載玻片、蓋玻片、鑷子、滴管、托盤、吸水紙、脫脂棉球。教師準備:教學課件或視頻資料。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導入:(教學提示:出示學生春天踏春游玩的圖片。)狀狀同學在踏春游玩途中,感覺非常口渴但忘記帶水了,此時,他看到旁邊小溪里的水清澈見底,于是想蹲下去喝個痛快!你們贊同他的做法嗎?說說你們的理由。(預設:同意,沒有帶水,而且看上去很干凈;不同意,溪水里面有灰塵、小動物、細菌等。)2.追問:有的同學說溪水很干凈,看著什么都沒有;同時也有同學說溪水里有灰塵、小動物和細菌。到底誰的說法正確?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大家知道應該怎么做嗎?(預設:取一些溪水,制成玻片標本,用顯微鏡觀察并記錄下來。)3.揭題:大家說得非常對,而且敘述的過程非常完整!第一步制作玻片標本,第二步觀察,第三步記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觀察水中究竟有什么秘密。(板書: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聚焦【設計意圖】在生活中或電視劇中,學生會看到人們直接喝野外的水解渴。有的學生可能不會認為這樣存在什么問題,而關注社會新聞的學生可能會通過電視新聞了解到野外水源不干凈。通過創設情境,了解學生對自然水的前認知。探索與研討探索一:制作微小生物的裝片1.過渡:(教學提示:出示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的制作實驗幫助卡。)我們學習過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的制作,大家思考一下,制作微小生物裝片的步驟是一樣的嗎?是否需要調整呢?2.交流:如何根據所學的內容制作微小生物的裝片呢?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制作微小生物的裝片需要哪些材料?學生1:我認為需要的實驗器材有紗布、載玻片、溪水、滴管、鑷子、蓋玻片、吸水紙。主持人:應該如何制作玻片?學生2:我認為實驗步驟為: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央滴一滴溪水;用鑷子夾取蓋玻片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主持人:實驗中有哪些注意事項?學生3:我認為實驗過程中需要注意:四人一組,合理分配任務;制作完玻片標本后,將實驗器材歸位。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1. 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按照研討出來的方案,制作微小生物的玻片標本。探索二: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過渡:相信通過合作,大家都完成了玻片標本的制作!現在請大家開始利用顯微鏡觀察水中的秘密吧!2.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實驗幫助卡。探索與研討3.交流: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你們觀察到了哪些微小的生物?它們是什么樣的?學生1:我觀察到了變形蟲和草履蟲。變形蟲的形狀不規則,有細胞核;草履蟲像草鞋底、體表有纖毛。學生2:我觀察到了衣藻,它有葉綠體和長長的觸須,呈橢圓形。主持人:你們根據什么辨認出它們是生物的?學生3:它們都由細胞組成,需要吃食物或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4.研討匯報。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請各小組代表匯報你們觀察到了幾種微小的生物,它們是什么樣的?并說明你們是根據什么辨認出它們是生物的。小組1:我們觀察到了3種微小的生物,它們是變形蟲:形狀不規則、有細胞核;草履蟲:像草鞋底、體表有纖毛;衣藻:有葉綠體、長長的觸須(鞭毛)、呈橢圓形。我們認為草履蟲、變形蟲、衣藻是生物,因為它們由細胞組成,需要吃食物或自己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探索與研討主持人:其他小組有補充或疑問嗎?小組2:我們有補充。_我們還觀察到了線蟲,是細長的,會扭曲運動。我們認為草履蟲、變形蟲、衣藻、線蟲都是生物,因為它們能對剌激產生反應,還能進行排泄。_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言,匯報活動結束。5.小結:我們觀察到了在水中形態各異的微小的生物,也根據自己的理由將它們劃分為了生物或者非生物。生物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除病毒外,一般都由細胞組成;需要一定的生活環境;需要吃食物或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需要呼吸;排泄廢物;對外界的刺激有應激表現;有生殖現象等。6.提問:你們觀察到的水中的微生物分別符合哪些特征?(預設:衣藻由細胞組成,生活在水中,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對外界刺激能產生反應。)拓展與小結1. 談話:這小小一滴水中就有這么多的微生物,那這杯水、一條小溪、大自然中的微生物更是數不勝數。拓展:出示教材16頁資料卡,引導學生閱讀。3.小結:人們通常將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其實,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如屬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從水中到空氣中,土壤中,從肉眼看不到的到可以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無處不在。它們大多數雖然個體微小,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課分為“制作微小生物的裝片”和“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兩個部分。雖然本課涉及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在前幾課中都反復練習過,但是學生在觀察過程中還是難以合理地控制時間,因此可以設置倒計時秒表,不斷提醒學生加強合作,提高效率。在畫圖方面,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完全一致,否則會浪費時間。其次,在小組討論的時候,要求學生提前組織好語言,在發言時表述清晰、準確,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使交流環節更加順暢。課后作業課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