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 第一單元概述與課時安排 教案
第一單元 觀察物體(二)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學生在第一學段經歷了從不同方向觀察單個物體、知道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以及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長方體、正方體和球所看到的平面圖形的接礎上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觀察有兩個物體組成的實物,辨認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二是觀察由3個、4個、5個、小正方體組成的立體,辨認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圖形。教學目標1.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能辨認從不同方向看到的物體形狀圖。2.經歷按要求用小正方體搭立體的過程,能按要求用若干個小正方體搭成立體,能描述從不同方向觀察立體所看到的平面圖形。3.在判斷平面圖形的觀察方向,用語言描述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根據平面圖形搭立體的過程中,獲得立體與平面視圖的直觀經驗,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4.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挑戰性,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知識與技能:1.能辨認從前、后、左、右觀察物體的過程。2.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判斷從前面、側面、上面觀察立體看到的形狀圖。過程與方法:1.結合具體事物,經歷從前、后、左、右觀察物體的過程。2.經歷用小立體搭立體以及觀察立體、交流看到什么圖形的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根據圖判斷觀察物體方向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立體和相應的平面圖形的聯系,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重點、難點重點1. 能夠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圖形。2. 描述并判斷從不同方向觀察所搭立體圖形的形狀。難點1. 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所呈現的形狀。2. 根據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的描述,搭出立體圖形。教學建議本單元內容是學生在之前學習了觀察物體(一)的知識結構上進行的。“觀察物體”重在“觀察”。本單元設計了形式多樣的觀察活動,為學生展開空間想象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觀察物體”不能僅僅停留在“觀察”的層面上,意在引發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先讓學生想象,根據已有的圖形表象,在頭腦中進行組合和調整,再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的空間想像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1.注重已有學習經驗和生活背景。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在教師指導下,經歷由觀察一個物體、一個立方體到觀察兩個物體、多個立方體的過程。2.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自主探究是本單元學生學習新知識的主要方式。課時安排本單元用2課時完成教學。課題課時觀察實物1觀察立體1總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