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18 狼 教案一.doc
18 狼精彩開篇詞昔日東郭先生遇見了危難中的中山狼,由于他過分“仁慈”,險些喪命,幸虧有農夫的幫助,才轉危為安。今日屠戶又遇見了中山狼的“后代”,屠戶是否從東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訓呢?難道他會重蹈覆轍?狼也許變善良了?學習目標1.理解、積累文中詞語的意義和用法。2.生動形象地復述故事情節,領悟課文意味深長的寓意及其現實意義,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3.揣摩語言,體會文章的情味,學習本文語言簡練生動、在記事基礎上發表議論的寫法。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同學們,有誰能夠說出帶“狼”字的成語?(如: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等)的確,狼歷來是狡詐、殘忍、貪婪的代名詞,以談狐說鬼著稱的聊齋志異中就記錄了有關屠戶與狼斗智斗勇的三則故事。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短小生動又意味深遠的寓言故事,去感受一屠殺兩狼的智勇。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為下列漢字注音。綴(zhu) 窘(jing) 苫(shn)弛(ch) 眈(dn) 黠(xi)瞑(mng) 暇(xi) 隧(su)尻(ko) 寐(mi) 少(sho)時2.作者鏈接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3.作品鏈接聊齋志異是蒲松齡一生心血的結晶,也是他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聊齋志異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大多來自民間和下層知識分子的傳說。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為蒲氏故居題聯,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整體感知1.讀準節奏:朗讀時注意下列語句的停頓。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2.讀懂文義,掌握下面加點的文言字詞。(1)重點實詞綴行甚遠(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兩狼之并驅如故(一起;跟原來一樣。)屠大窘(困窘,十分為難。)弛擔持刀(解除,這里指放下。)苫蔽成丘(覆蓋、遮蓋。)眈眈相向(注視的樣子。)意暇甚(這里指神情、態度。)屠暴起(突然。)狼亦黠矣(狡猾。)頃刻(一會兒。)止增笑耳(罷了。)(2)一詞多義敵 恐前后受其敵(攻擊)蓋以誘敵(敵人)意 意暇甚(神情、態度)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其 積薪其中(結構助詞“的”,指麥場)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之 久之(無義,語氣助詞)亦斃之(代詞,指它)前 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乃 屠乃奔倚其下(就)乃悟前狼假寐(才)投以骨(把)以 以刀劈狼首(用)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來)(3)古今異義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古義:多少;今義:數學中的一個分支)屠自后斷其股(古義:大腿;今義:屁股)(4)詞類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詞用作動詞,打洞。)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詞用作狀語,從通道。)其一犬坐于前(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3.本文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請用一句話概括。【交流點撥】敘述了屠戶和狼搏斗的故事。4.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交流點撥】遇狼懼狼御狼斃狼四、拓展延伸1.根據收集的資料,以“我眼中的狼”為題,寫一篇關于“狼”的簡短的報告,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紹狼,全班交流。2.收集有關“狼”的成語,抄在筆記本上。第二課時一、新課導入背誦課文,導入新課。二、自學指導合作與探究妙點揣摩小組互助合作,嘗試著從詞語運用、形象塑造、情節結構、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構思特點等方面體會課文的妙點。討論交流以下問題。1.你覺得文中哪個字最能反映狼的本性?除了這一本性外,還有哪些特點?請從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交流點撥】“黠”,表現在: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除此之外,還有“貪”和“兇”,表現在:a.綴行甚遠、仍從貪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貪c.兩狼之并驅如故貪d.眈眈相向兇2.屠戶是如何與兩狼展開搏斗的呢?從中可看出屠戶具有怎樣的品質?【交流點撥】A.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C.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D.方欲行,轉視積薪后。E.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A B C表現了屠戶的勇;DE表現了屠戶的智。屠戶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3.本文從整體傾向看,主要寫的是人呢,還是狼呢?【交流點撥】(1)標題。以“狼”為題,體現出作者的著眼點。(2)行文。通過屠戶的種種情態變化來反映狼的貪婪、兇詐。每段描寫均落在狼上。(3)結尾。作者直接評論“狼性”及其結局,表明落腳點是在“狼”。由此可知,屠戶在文中的出現,是作為表現“狼”的對立面,其用意并不僅僅在贊揚屠戶的機智勇敢,更在于突出“狼無論怎樣貪婪、狡詐,在勇敢機智的人的面前終究是要失敗的”這一中心的。4.課文最后一段的議論中,“止增笑耳”的僅僅是惡狼嗎?作者嘲諷的僅僅是惡狼嗎?【交流點撥】運用比喻和諷刺的手法,把深刻的主題寓于生動的形象之中,是這則寓言的一個顯著特點。聊齋故事本來就是以記敘奇聞逸事折射人間世態百情為宗旨,文中寫到的這兩只狼能施展詭計,前后夾擊,盡顯貪婪、陰險、狡詐。盡管如此,它們最終還是斃命于屠戶刀下,因此作者的議論告訴人們: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怎樣狡詐,不管耍弄什么花招,終歸是會被識破、被殲滅的。故事雖然短小,但其中蘊含的哲理發人深省。5.從故事中,你得到怎樣的啟示?【交流點撥】(1)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終,最后的下場是自取滅亡。(2)人有狼沒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能夠戰勝狼,戰勝像狼一樣的惡勢力。(3)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必須識破假象,并且不存幻想,勇于斗爭。(4)除惡務盡,要像屠戶那樣并斃兩狼,不留后患。三、板書設計狼遇狼懼狼 屠戶:機智勇敢情節 御狼 形象斃狼 狼:貪婪、兇殘、狡詐議狼四、拓展延伸從小,家長和老師就教育我們要做個“好孩子”。能獲得“好孩子”這一殊榮的,或者像羊羔一樣溫馴,或者像小牛一樣憨厚,或者像兔子一樣謹慎,或者像小鳥一樣依人。如果現在要求我們以強悍的姿態去做一匹狼,你是贊同還是反對?我們來展開一場小小的辯論。(按觀點的不同,將全班同學分為正、反兩方。雙方各選派三名代表組成辯論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