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16 貓 教案三.doc
第五單元16貓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理解作者對第三只貓的死亡所引起的思考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通過反復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思想及蘊含的人生哲理。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感悟文中蘊含的深刻哲理。講授法、討論法、自主學習法。課件、錄音、圖片。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欣賞貓的圖片。貓,因為它的活潑乖巧,而被許多人所喜愛。可是,著名作家、學者鄭振鐸卻見不得貓,再也養不得貓。這是為什么?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鄭振鐸,一起解讀貓,去探個究竟。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鄭振鐸(18981958),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史家。筆名西諦,福建長樂人。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有短篇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俗文學史等。2背景鏈接貓最初發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學周報第199期。它是鄭振鐸的早期文學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響,鄭振鐸已樹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傷害無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態度。貓這篇文章,正是這種人生態度的真實反映。3生難字詞(1)字音污澀(s) 紅綾(lng) 悵然(chng)詛罵(z) 蜷伏(qun) 慫恿(sng yng)懲戒(chng) 相稱(chn) 郁悶(y)(2)詞義【蜷伏】彎著身體臥著。【相稱】事物配合起來顯得合適。【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懲戒】通過處罰來警戒。【畏罪潛逃】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逃跑。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朗讀課文,標記描寫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理解作品內容,完成圖表。然后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交流點撥】概括內容:“我”家養三只貓的經歷。第一只貓第二只貓第三只貓來歷從隔壁要來的舅舅家抱來的張嬸撿來的外形花白的毛;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渾身黃色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很瘦,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性情很活潑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潑,會捉鼠天生憂郁,不活潑,懶惰地位寵物寵物若有若無,不大喜歡結局病死丟失含冤而死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驟三質疑問難深層探究1作者寫三次養貓的方法基本一樣,都是先寫什么?再寫什么?【交流點撥】先寫小貓的來歷和特點,再寫小貓的遭遇和結局。2作者重點寫了第幾只貓?為什么?【交流點撥】第三只貓。這只貓最終被冤死在鄰家的屋脊上。它讓“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說話辯訴的小動物,它的亡失讓“我”刻骨銘心。3第三只貓難看也罷、憂郁也罷,但這都不妨礙它成長。然而,這種平靜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隨之而來,貓的遭遇是什么?(跳讀第1729段)【交流點撥】被主人誤認為偷吃了芙蓉鳥。4“我”根據什么判定芙蓉鳥是第三只貓咬死的?【交流點撥】“那只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5“我”的判斷是否準確?是誰咬死了芙蓉鳥?根據是什么?【交流點撥】不準確。一只兇惡的黑貓把芙蓉鳥咬死了。根據是“一只黑貓飛快地逃過露臺,嘴里銜著一只黃鳥”。6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亡失比以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交流點撥】因為“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7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難過。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感情的?他領悟到了哪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齊讀第30、31段)【交流點撥】這是“我”的懺悔,“我”的良心受傷了。同時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不能主觀臆斷,否則,就會出現差錯,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8請分別把“貓”的不幸遭遇和“我”作為描寫的側重點,歸納文章主旨。【交流點撥】把“貓”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寫的側重點:揭示了生活中發生不幸的原因。把“我”看作描寫的側重點:表現“我”嚴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個善良的、正義的、嚴于律己的、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人們應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觀臆測,妄下斷語,以致傷害無辜。步驟四語言賞析體驗情感1語言賞析朗讀課文,賞析下列描寫貓的語句,并說說哪些詞語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現力。(1)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交流點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寫出了貓外貌的可愛。“滾來滾去”這一動詞有表現力,形象地寫出了貓的活潑、可愛。(2)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交流點撥】作者運用動作描寫來突出小貓的活潑、可愛。(3)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兒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曬太陽。【交流點撥】“躍、跑”等動詞傳神、形象地寫出了貓的活潑和行動敏捷。(4)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交流點撥】“撲、捉”形象地寫出了小貓活潑好動的特點。2體驗情感(1)三只貓不同的結局,給作者帶來不同的心情。朗讀并標記抒情議論的語句,按“讀________,我體會到________”句式說話,體會作者的感情。示例:讀“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地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我體會到作者的愉悅之情。【交流點撥】讀“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我體會到作者為花白貓的病死而難過、酸辛的感情。人一旦對自己喜愛的東西產生了感情,就會為它的不幸而難過。(2)第二只貓丟失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只貓死后,作者又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著聯系課文中的描寫,展開想象,體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交流點撥】“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那一種失落感久久縈繞于心,捉走貓的人太氣人了,叫人恨難消,氣難平。養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干脆不養了。“自此,我家永不養貓。”這一句包含的思想感情是:這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所以,永不養貓。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1)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首尾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伏筆的設置表現為:寫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2)對比映襯,層層鋪墊的寫法。作者寫前兩只貓是為寫第三只貓作鋪墊和襯托,強調說明“我”對第三只貓的復雜感情。(3)抓住特征,描寫逼真。三只小貓,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性格,作者抓住了小貓的不同特點,展現了它們不同的神態狀貌。(見前面的分析)2拓展延伸對文中的“我”、貓、妻、周家丫頭,你想說點什么,請用句式“對于,我想說:”盡情發揮。【交流點撥】對于作品中的“我”,對于“我”妄下斷語冤死可憐的貓的事件,我想說:凡事不能單憑印象,主觀臆斷,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私心,要寬容,要仁愛,要同情弱小者。對于作品中的貓,我想說: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弱小者總是飽嘗著生活的不幸,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會成為冤案的犧牲品;只有人的個性自我完善了,才能避免你的不幸。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完全歸功于學生能抓住文中的語言文字,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這到底該怎么辦呢?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