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全冊共92頁).doc
第一單元1春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本文準確生動的用詞技巧,體會本文的語言風格。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細致、多角度觀察景物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探討作者是怎樣全面、精細地觀察和表現江南春景,突出事物的總體特征。自主合作法、探究學習法。課件、多媒體。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曾經有個盲人乞丐,胸前掛塊寫有“自幼雙目失明”字樣的牌子,沿街乞討,可很少有人肯施舍給他。一次,他遇到一個窮困的詩人,詩人稱自己身無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話。奇怪的是,自從詩人在那塊牌子上添了一句話后,人們變得樂善好施,紛紛慷慨解囊了。請同學們猜猜,詩人送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樣的話?詩人贈送的話是:春天來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見!同學們,這道理其實很簡單:誰都認為春天是最美好的,可是這個人居然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看不見,自然是最可憐最值得同情的?,F在就讓我們來學習朱自清的春,具體地感受春天的美好吧!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江蘇揚州人。他是“五四”運動以來我國著名的散文作家之一,是現代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綠等。2生難字詞(1)字音漲水(zhng)捉迷藏(cng)醞釀(yn ning)應和(h)窠巢(k) 黃暈(yn) 抖擻(du su) 蓑衣(su)(2)詞義【醞釀】本義是造酒的發酵過程,這里指各種氣息在空氣里,像發酵似的,越來越濃?!拘佬廊弧扛吲d愉快的樣子?!纠蕽櫋棵髁磷虧?。【賣弄】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宛轉】形容聲音抑揚動聽?,F在多寫作“婉轉”。【抖擻】振作,奮發。【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艷麗。這里比喻姿態優美。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朗讀指導(1)本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的。朗讀時基本語調應該輕柔、緩慢、自然,并以情帶聲,隨課文思想內容與作者情感軌跡,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讀出作品的美感。(2)采用范讀、指名讀、分組分段讀、齊讀等多種朗讀方式反復朗讀,感受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細心品味,入情入境。2整體感知聽讀課文,思考:(1)文中抒發了作者對春天怎樣的感情?【交流點撥】喜愛與贊美之情。(2)課文主要圍繞“春”寫了什么內容?【交流點撥】盼春、繪春、贊春。(3)文中具體描繪了哪五幅春景圖?【交流點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4)這五幅圖中的事物各具有什么特點?【交流點撥】春草圖生機勃勃春花圖百花爭艷春風圖輕柔溫暖春雨圖潤物無聲(綿長、細密、輕柔)迎春圖精神抖擻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驟三精讀課文賞析語言1作者在文中具體描繪了五幅春景圖,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為什么?2要求用這樣一個句式:“我認為畫面好,因為它寫出了”,從名稱、特征、角度(順序)、寫法、修辭等方面對你喜歡的春景圖進行分析點評。【交流點撥】(一)盼春1“盼望著,盼望著”用反復的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強烈感情。2“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宣告春天到來,表達喜春之情。3“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這段是宏觀地勾勒春天。先寫“一切”,畫出春的輪廓。用“朗潤”寫春山光澤;用“漲”寫春水渙渙;用“紅”寫春日暖人。這三個“起來了”照應“剛睡醒”“張開了眼”。(二)繪春春草茵茵圖1用“偷偷”“鉆”寫春草的情態;用“嫩嫩的”寫春草的質地;用“綠綠的”寫春草的色澤;“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春草的長勢。2“偷偷地”和“鉆”這兩個詞語好在哪里?“偷偷地”和“鉆”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擠勁,寫出了不經意之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驚喜的感覺。同時,這樣寫使無意識、無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識,有了情感。3“嫩嫩的,綠綠的”本該用在小草前面,為什么放在句末?主要是為了突出小草的質地和色澤的特點;同時,也使句子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氣。春花繽紛圖1作者是怎樣描繪春花繽紛圖的?(1)“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寫花朵多。(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寫花色艷。(3)“花里帶著甜味兒”寫花味甜。(4)“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由眼前的春華聯想到秋實。(5)寫蜂鬧蝶舞是從側面襯托春花的競相開放,萬紫千紅、香味濃郁。(6)“野花遍地是”寫野花的多;“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不僅寫出野花的多,而且描繪出其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明麗色彩。2這段文字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好處?(1)“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花競相開放的情景。(2)“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用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花爭艷、萬紫千紅的情意。(3)“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野花多、閃閃發光、輕輕擺動的情景。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如果把“鬧”換成“叫”好不好?不好。因為蜜蜂的嗡嗡聲音不是從嘴巴里“叫”出來的,而是振動翅膀發出的聲音,所以不能用“叫”;而且用“鬧”不僅有聲響,還呈現出一派喧囂沸騰的熱鬧景象,一個“鬧”字,境界全出?!敖小敝荒鼙砻鳌昂敖小?,用在這里,感情色彩也不濃。春風和煦圖1觀察景物必須“五官開放”,通過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等感受景物的特征。“春風和煦圖”從哪些方面寫出春風的特征?從觸覺寫出春風的柔和;從嗅覺寫出春風的芳香;從視覺、聽覺寫出春風的和悅。從觸覺、嗅覺、視覺、聽覺等方面,把無形、無味、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有情有感。2“春風和煦圖”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1)“吹面不寒楊柳風”運用引用、借代的修辭手法,寫出春風的溫暖。(2)“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春風的柔和。春雨潤物圖“春雨潤物圖”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進行描寫?(1)“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寫出了春雨的頻繁。(2)“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寫出了春雨的細密。(3)“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寫出了春雨的輕盈。(4)“樹葉子卻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寫出了春雨的潤物。迎春圖1文章是怎樣描寫“迎春圖”的?由景及人,春到人歡,與開頭呼應。2為什么要引用“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個俗語?引用俗語啟迪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奮發向上。(三)贊春1末尾三段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贊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強調它的“新”“美”“力”。2這三個比喻各自成段,它們的順序能否顛倒?如果把這三個比喻合為一段,對表達效果會有什么樣的影響?結尾三個句子,不僅比喻巧,意義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這三句的順序,從“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點明了春天的成長進程。所以順序不能顛倒。如果把這三個比喻合為一段,則層次不明顯,表達效果沒有這樣強烈。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文中句式以短句為主,短句節奏明快,適合描寫春天的旋律;運用大量疊字,如嫩嫩的、綠綠的、輕悄悄的、軟綿綿的;大量運用輕聲、兒化,輕盈優美;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增添了文章的形象性;排比句和“了”字的運用,增強了語言的韻味和節奏感。2拓展延伸(1)積累描寫春的詩句。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2)仿寫句子,贊美春天。請仿照課文中的“春天像”的句式,運用課文中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寫一段話或以“春天來了”為話題說說你對春天的感受。示例:春天像一把鏟子,把冬天的冰雪瞬間鏟除。春天像一塊橡皮,把冬天二字永遠擦去。春天像未來的希望,激勵我們不斷前進。春天像一幅圖畫,被各種風景渲染得亮麗迷人。春天像一條絲巾,隨著微風,四處蕩漾開來。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應該說學生對課文的賞析和品味還是很精彩的,但給人的感覺是對文章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不能把作者的內心情感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能賞析就已經很不錯了,要求也不能太高,做得不好的地方,說明是老師沒有引導好。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賞析,還要教會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學生之所以賞析不夠深入,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讀得不夠,雖然一再強調誦讀,但學生自由讀一遍、分段輪讀一遍,就開始選擇賞析,在這中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其實并不是太熟,所以停留在語句表面也不奇怪。 2濟南的冬天1知識與技能目標: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理解課文,達到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指導法。教學課件、掛圖。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老舍曾經說過:“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給瑞士,把春天的賜給西湖,秋和冬的全賜給了濟南?!钡拇_,春天的西湖,煙雨蒙蒙,遠山近水,盡在畫中,漫步湖邊,蕩舟湖上,令人如在畫中游。蘇軾有詩為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而到了夏天,世界著名的避暑勝地瑞士的景色最美:綠色山林環繞著淺藍色的湖泊,映襯著阿爾卑斯山頭的皚皚白雪;懸崖上瀑布流瀉,草地上鮮花盛開,無愧于“世界公園”的美稱。那么冬天的濟南又美在哪里呢?今天,我們先來欣賞濟南冬天的美景。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作家。其文筆生動幽默,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被譽為“人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話劇茶館龍須溝等。2生難字詞(1)字音濟南(j)倫敦(dn)鑲(xing)水藻(zo)貯蓄(zh)發髻(j) 澄清(chng) 著落(zhu) 看護(kn)(2)詞義【響晴】晴朗無云。【貯蓄】存放、儲藏。【空靈】靈活而不可捉摸。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朗讀課文,思考:(1)濟南的冬天總體特點是什么?(2)課文是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來表現這一特點的?【交流點撥】(1)濟南冬天的特點是“溫晴”。(2)寫“溫晴”是從自身感受的角度來寫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對比方式。北平、倫敦、濟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個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擁有評判對比的資格。通過和北平冬天多風、倫敦多霧、熱帶地方日光的毒和響亮(根據語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對比,寫濟南冬天無風聲、無重霧、無毒日的“奇跡”“怪事”,突出它獨有的“溫晴”美景,贊賞它是個“寶地”。畫面中“寒”與“暖”、“暗”與“明”、“熱”與“溫”的色調烘托出濟南冬天陽光和煦、天朗地秀的總體風貌。在結構上是全文的總起,為下文具體描述作鋪墊。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驟三精讀文本理清思路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了中國山水畫“以大觀小”的構圖取景方法,請分析作者順著主線抓住了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來展示濟南的冬天。(組織小組討論、教師點撥、明確)【交流點撥】順著濟南的冬天是“溫晴”的這一主線,作者具體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3、4、5三段文字寫冬天的山景:先用擬人化的筆法烘托出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給人以濟南冬天的總體感覺,然后分寫陽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和城外遠山。第6段文字寫冬天的水色,先寫水藻之綠,以襯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象,將天光、水色融為一體,描繪出濟南鮮亮明麗的色彩,充滿贊美之情。文章緊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鋪展出三幅畫面:小山搖籃圖、雪霽初晴圖和空靈水晶圖。文章繪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現濟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了作者對祖國河山真摯的愛。步驟四低吟成誦賞析語言1局部精讀,賞析語言。齊聲誦讀第4段,就如下內容品析研討。請同學們自由選擇進行答題。(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全段的層次劃分是怎樣的?(3)全段寫“小雪”之美妙,主要通過其他的景物來進行烘托,這些景物是什么?(4)全段中的哪些動詞用得好呢?(5)全段中的哪些色彩詞用得好呢?(6)全段中是怎樣化靜為動的呢?(7)全段主要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8)你在對全段的朗讀要求上有什么體會?【交流點撥】(1)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2)全段分為三層: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太秀氣!(3)矮松、樹尖兒、山尖、草色、陽光。(4)樹尖兒用“頂”,山尖用“鑲”,山用“穿”,山腰用“露”,幾個字用得各得其所。(5)青黑,白,藍,銀,暗黃,微黃,粉色。(6)化靜為動的主要技巧是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7)主要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8)朗讀中不僅要讀好文中的描寫部分,而且要讀好首尾兩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2對比閱讀,賞析語言。比較下面三組句子,賞析課本語言的妙處。甲組:(1)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2)這一圈小山圍著濟南,使濟南在冬天也特別暖和?!窘涣鼽c撥】(1)句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搖籃”,寫出了山的小巧秀麗,又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顯出感人的脈脈溫情。躺在搖籃里享受母親體貼入微的撫愛,那當然是最暖和不過的了,況且山們還“低聲地”哼著搖籃曲,秀美的睡態再現了這個“理想境界”溫暖、舒適的特點。而(2)句的直白敘述則傳達不出寄寓的贊美深情。乙組:(1)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2)快日落時,陽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點兒粉色?!窘涣鼽c撥】(1)句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成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嬌美和小山的秀麗,情態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黃斜陽相映襯,色彩鮮艷悅目。通過比擬把本來沒有生命、靜止的東西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而(2)句則少了那份美感。丙組:(1)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2)天兒越晴,水藻越綠,水也不結冰,垂柳的長枝倒映在水中。【交流點撥】(1)句中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愛。用“不忍得”寫出了水不僅有生命的質感,而且還有一副和善心腸,為了水藻的綠,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滿著春意。雖沒有直接寫天氣暖和,卻讓人感受到了溫暖,傳神之妙是(2)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3遣詞造句,賞析語言。本文語言樸實清新,娓娓道來,情懇辭切,除體現在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上,同時在遣詞造句上也非常講究,值得仔細品味。(1)“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去掉“聲”字可以嗎?為什么?【交流點撥】不可以?!皼]有風聲”并不是沒有風,濟南的冬天只是沒有那種令人戰栗的呼嘯的北風而已,如果去掉“聲”就說成了“沒有風”,那是不切合實際情況的。(2)“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這里為什么用“臥”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應?【交流點撥】用“臥”字傳神地寫出了村莊和雪的情態,表達了一種安適平靜的氣氛,與文章基調相協調,有一字傳神之效。和前文“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相呼應。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步驟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情景交融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特點。文章在描寫濟南的冬景時,處處流露出作者的贊美之情。直接抒發感情。如開頭寫“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通過對比,得出“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的結論,既寫出了自己的獨特感受,又顯得情真意切;創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點兒小雪呀”“這是張小水墨畫”,在優美的意境中,表達作者的贊美之情;虛實結合,展開想象,抒發熱愛之情。如“樹尖兒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等,不僅寫出了景物的外形,而且飽含了作者喜愛的心情。2拓展延伸“春游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四季景色,美不勝收??梢?,生活中并不缺少美,關鍵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如果你發現了美,感受到了美,請不要吝嗇你的贊美,不妨用你最喜歡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吧。請以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要求:填入所在地的地名。仔細觀察,充分展開聯想與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課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學生自由抒寫,朗讀交流)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教學設計本想根據文章的特點,從語言文字出發,如體會優美的語句,揣摩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從而在字里行間感受濟南的“溫晴”,以提升人文性的原則。同時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基礎上,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最終完成新課標提出的三維目標。但由于教學內容過于充實,略微面面俱到地講析使整堂課的重難點不能明顯突出,有點本末倒置。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辭并茂的寫景散文,作者把景物視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這種特點需要通過不斷地朗讀揣摩加以突破,而本教案設計的“朗讀”環節,只停留于表面,學生不能從讀中體悟作者的情感。所以,本課教學設計可以從兩方面加以修正:一是明確教學重點;二是務實朗讀環節。3*雨的四季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聲韻美;學習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細致描摹景物。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品味語言,探情尋意,感受文章的語言美。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細膩感受、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意趣。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情感;學會細致地描摹景物、表達感情。朗讀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教具、多媒體、自制教學課件。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有一支沒有音符的樂曲,只有細心傾聽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詞,一點一滴,奏出歡快和諧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線譜上的音符,這就是雨,它似歌、如詩、像畫,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涼,冬雨冷靜,各式各樣的雨滋潤著萬物也浸潤著心靈。被譽為中國“抒情詩之王”的當代詩人劉湛秋寫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這樣一首四季雨歌。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筆下如詩如畫的文章,領略文章語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劉湛秋(19352014),安徽蕪湖人,當代著名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著有詩集抒情與思考溫暖的情思寫在早春的信箋上生命的歡樂,翻譯詩集葉賽寧抒情詩選,其詩集無題抒情詩獲過中國新詩獎。曾被譽為“抒情詩之王”。2生難字詞(1)字音花苞(bo) 彩棱鏡(lng)粗獷(gung)綠茵茵(yn)靜謐(m)吝嗇(ln s) 高邈(mio) 蒞臨(l) 咄咄逼人(du)(2)詞義【高邈】高而遠?!旧W臨】來到,來臨(多指貴賓)。多用于書面。【造訪】拜訪。多用于書面。【吝嗇】過分愛惜自己的財物,不舍得給別人,也不舍得自己用?!具瓦捅迫恕啃稳輾鈩輿皼?、盛氣凌人。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抓住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征進行具體描繪,表現了春雨的美麗嬌媚、夏雨的熱烈粗獷、秋雨的端莊沉靜、冬雨的自然平靜,抒發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之情。2.下面請大家聽一段音樂并伴著它默讀課文,醞釀一下情感。同時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文章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樂)【交流點撥】雨的四季一文歌詠對象是“雨”,即描寫“四季的雨”,但作者卻不以“四季的雨”為題,這是因為“四季的雨”單純強調一個“雨”字,顯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則充滿靈動,賜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滿情趣和意境。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驟三精讀課文賞析語言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讀完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是很喜歡雨的,他通過對四季雨景的描繪,通過四幅雨景圖表現了自己對雨深深的喜愛之情。在這四幅圖畫中我最喜歡第一幅春雨圖。我想請同學們先和我一塊兒來欣賞欣賞它。首先,我想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春雨圖”部分。(配樂,小評,一語帶過)1這段文字是如何寫春雨的?是直接描寫還是間接描寫?【交流點撥】是間接描寫。這段文字實際上寫的是春雨給萬物帶來的變化。確切地說,這應該是一幅“春雨初霽圖”,因為它展現的是雨過天晴的春意盎然景象。作者的筆墨主要放在了春雨給世界帶來的變化上。2這一段最后作者說:“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那么在春雨到來之前“世界的姿容”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憑生活經驗談)【交流點撥】植物是僵硬的,顏色是昏黃的,空氣是干燥的,整個世界是寂靜的,然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來了,一切都變了。所以不僅作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喜愛它、感謝它。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春的雨”和“雨的春”。3在這一段中作者都描繪了哪些具體的景物?【交流點撥】樹、水珠子、水霧、小草、空氣等。4作為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在寫景上有許多亮點,你認為春雨圖中有哪些亮點?(也就是怎么寫的)說出你的理由(好在哪里)。(學生思考、發言)【交流點撥】(1)樹:“特別明亮的眼睛”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木剛剛從寒冬中蘇醒過來,樹葉泛出黃青、嫩葉萌發時的那種鮮活的生機。(2)花:把從花苞里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較,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么那朵花呢?那個在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艷動人吧!(3)水霧:或濃或淡的水霧映射著雨后的陽光,更映射著雨后的美麗世界。(4)小草:誰聽過春草復蘇、萌發、成長的聲音?作者聽到了。這沙沙聲是真正熱愛大自然、珍視生命、細心體味生活的人用心靈聽到的,這美麗的文字是作者用細膩的心寫出來的。(5)空氣:空氣本是無色無味的,平常到甚至讓人忽視??墒窃谧髡吖P下空氣卻在春雨過后透出果子一樣的芳甜。5下面請一位同學伴著音樂再帶我們走進作者營造的美妙意境中,讓我們共同沉浸其中吧!(音樂起)多美的文字啊!透過這優美的文字我們更能感受到在下雨的春季那優美的意境。【交流點撥】在作者筆下沒有生命的樹卻生機盎然,沒有情感的花也姿態嬌羞,沒有聲音的正在復蘇的小草沙沙作響,沒有味道的空氣都四溢芳香,這種美源于自然。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秀美的文字向我們講述著雨的春季。雨的春季被作者飽含溫情乃至熱情的情感化、人格化了,一支神來之筆借春雨點染了整個春天,一支生花之筆借春天寫活了萬物。美麗的春天被作者用美的語言描繪得淋漓盡致,我們通過分析“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好在哪里”領會了“春雨圖”的語言美、意境美,下面請大家也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夏雨圖”。(學生思考討論發言老師簡單點評:熱烈粗獷)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作者抓住不同季節雨的特征,從形、聲、色、味等角度,以飽蘸情感的筆墨寫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將雨寫得可感可觸,親切可愛,從而抒發了對雨的贊美與喜愛之情,表現了作者對生命與大自然的熱愛。2拓展延伸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雨的四季描寫得淋漓盡致,下面讓我們學習這種方法也來寫一種你熟悉的景物,一段也好,一句也好,只要能語言優美、描寫形象,就是我們最大的收獲!(學生寫,選讀35個,略評)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這篇文章屬于自讀課文,在講授的過程中,我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和文本多次深入接觸,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們自然感受到雨的美,雨的可愛,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贊美。有些遺憾的是,由于教學時間有限,當堂朗讀的時間有些少,我督促孩子們在課下多加朗讀,爭取彌補課上時間的不足,期待能夠有更好的效果。 4古代詩歌四首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詩歌,背誦詩歌。2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詩詞有關知識,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詩歌語言,體味詩歌的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知識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理解詩歌并進行賞析。講授法、練習法、合作學習法。課件、錄音。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我們在課外已經接觸了不少優秀的古代詩詞,從今天開始,我們將陸續學習課本中的四首古代詩歌,領會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講究煉字煉句的創作精神。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詩人,出生于西域。其詩歌具有浪漫主義特色,想象奇特豐富,作品收入李太白全集。王灣,生卒年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詩人。馬致遠(約12511321以后),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2文體常識樂府詩:樂府詩是指由朝廷樂府系統或相當于樂府職能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律詩:律詩起源于南朝齊永明時沈約等講究聲律、對仗的新體詩,至初唐沈佺期、宋之問時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每首分別為五言、六言、七言句,簡稱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較少見。3.生難字詞(1)字音碣石(ji)澹澹(dn)竦峙(sng zh)(2)詞義【竦峙】聳立?!拘疑踔猎铡啃疫\得很,好極了?!究吐贰柯萌饲靶械穆贰!净桫f】黃昏時將要回巢的烏鴉?!緮嗄c】形容悲傷到極點。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朗讀指導:(1)注意朗讀的語調;(2)講究朗讀的速度;(3)突出朗讀的停頓:朗讀古詩要抑揚頓挫,才能體會古詩的真正意義;(4)所謂重音,即根據詩歌的內容判斷,有些詩和詩句必須重讀、加以強調。要引導學生讀好詩韻,讀準詩意,讀出詩境。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驟三精讀課文賞析語言(一)觀滄海1如何理解“東臨碣石,以觀滄?!边@一句?【交流點撥】“東臨碣石,以觀滄?!保_篇點題,交代了觀察的方位以及觀察的對象,這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到人,但我們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時的那種勃勃英姿。“觀”字統領全篇,是詩的線索,全詩以“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2哪些詩句最能體現詩人博大的胸懷?詩人是懷著怎樣的感情描繪大海的?【交流點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在躊躇滿志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愿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詩人運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交流點撥】詩人運用了夸張的手法創造出一種極其開闊的意境,給詩歌增添了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詩人借助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寫出大海的氣勢和胸懷。想象奇特,胸懷開闊,滲透著詩人自己的雄心壯志和昂揚奮發的精神。展現了詩人力挽狂瀾、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氣蓋世的英雄形象。4詩人在這首詩中把自己欲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借助了什么手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交流點撥】詩中38句描寫海水與山島,是實景;912句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想象之景。虛實結合,借景抒情,描寫滄海的壯麗景色,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抒發了統一天下的宏偉抱負。(二)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1春天的景物很多,為什么詩人挑選“楊花”“子規”來寫?說說你的理解?!窘涣鼽c撥】“楊花”漂泊不定,給人飄零流落之感,“子規”啼鳴暗含悲痛之情;詩人選取暮春時節的這兩種景物,渲染了哀傷的氛圍,融情入景。2在這首詩中,詩人將怎樣的愁緒寄予了明月?【交流點撥】對朋友深深的思念和擔憂。(三)次北固山下1詩的四聯各寫了什么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交流點撥】首聯:點題?!扒嗌健敝副惫躺剑娙舜丝淘诖希翱吐贰奔葱锌颓斑M的路,想象船到鎮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捌健薄伴煛薄罢薄皯摇彼淖譄挼煤茫骸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俺逼健本溆质菫轭i聯中“江春”句作鋪墊。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未盡之時。夜還未消盡,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時間過得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尾聯:詩人離家日久,新年來到,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途他鄉,久不得歸,見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來給他傳遞家書了。全詩情感真切,情景交融,渾然一體。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交流點撥】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3“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兩句歷來是千古傳誦的名句,你認為該如何理解呢?【交流點撥】作者從煉字著眼,把“日”與“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擬人化,賦予它們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四)天凈沙秋思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別渲染了怎樣的氛圍?【交流點撥】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前三句渲染了一種凄清孤寂的氛圍?;\罩在蒼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樹、烏鴉,呈現出一派蕭瑟凄涼的景象?;桫f歸巢反襯出游子的漂泊無所歸宿。小橋流水旁的人家,親人團聚的天倫之樂,透露出游子對寧靜溫馨的家園生活的向往,也反襯出有家歸不得的悲苦。寒風颼颼,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馬正在蜿蜒古道上艱難跋涉。羈思旅愁,借景物自然顯現,使人聯想無窮。2“斷腸人在天涯”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交流點撥】點明全文主旨:昏鴉還知道投樹棲息,小橋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騎著瘦馬的游子卻只能在西風古道上奔波?!跋﹃枴比缪?,倍添遲暮蒼涼之氣氛。“天涯”二字與夕陽配合,加重了悲凄衰殘的色彩,說盡了千古羈旅人沉重的腳步與無限的愁悶。3這首小令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交流點撥】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過對眾多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了天涯游子深沉的思鄉愁緒和孤獨寂寞的情懷。四、當堂演練達成目標步驟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1總結課文(1)觀滄海采用情景交融、虛實相映的寫法,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表達了詩人的豪情壯志。(2)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寄情于景,想象豐富,語言含蓄凝練。(3)次北固山下采用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的寫法,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哲理。(4)天凈沙秋思運用了傳統的寄情于景的寫法,把本來抽象的、難以表達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畫面表現得淋漓盡致。2拓展延伸請你搜集幾句有關“胸襟”“抱負”“思鄉”的詩句。(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五、課后反思查漏補缺按以往的教學方式,在賞析之后,我都會硬性規定學生把詩詞背下來,會默寫,然后我將在特定時間考查。學生懼于壓力,被迫去完成。但是這節課我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設計了搶答、對抗、挑戰等形式,激起學生的好勝心,學生不為個人,而是為集體榮譽而學,積極性較高。及時、積極評價對他們也是一種刺激和鼓舞。 第二單元5秋天的懷念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會使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手法,感受人物形象。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默讀、分角色朗讀、小組討論等方式來理解文中的母親。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深切地領悟文章蘊含的深沉無私的母愛。學會使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描寫手法,感受人物形象。誦讀法、討論法、情感教育法。課件、錄音。一、情景導入生成問題1“幸福是要自己去尋找的哪怕是你現在正在經歷著一場大的浩劫,你也應該幸福,因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從浩劫中學到很多別人可能一輩子都學不到的東西,當你擁有了別人所不曾擁有的東西那你就是唯一。”2“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不能改變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時時展現笑容;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把握自己;不能全然預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不能要求事事順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盡心?!?“人生如夢。生命從無到有,又從有走向無,生生死死,構成社會和世界。從人生無常這一點來說,人生有如夢幻。因此,一個人只有活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才不枉到這世界上走一回?!碧釂枺赫f出這些話的你覺得應該是怎樣的人?今天我們就來了解這個人,讓我們跟隨他一起走進他的作品秋天的懷念。二、自學互研生成新知步驟一知識梳理夯實基礎1作者簡介史鐵生(19512010),原籍河北涿縣,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1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史鐵生創作的散文我與地壇鼓勵了無數的人。2生難字詞(1)字音癱瘓(tn hun)雁陣(yn)捶打(chu)翻來覆去(f)憔悴(qio cu) 整宿(xi) 仿膳(shn) 爛漫(mn)(2)詞義【侍弄】經營照管(莊稼、家禽、家畜等)?!敬反颉坑萌^或器物撞擊物體。【翻來覆去】指來回翻身。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復?!拘跣踹哆丁啃稳菡f話啰唆?!久舾小可砩匣蛐睦砩蠈ν饨缡挛锓磻芸?。【淡雅】素凈雅致;素淡典雅?!緺€漫】顏色鮮明而美麗。步驟二整體感知走進文本1朗讀課文(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欣賞。(2)學生誦讀:調動情緒,糾正音準,品讀語氣、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