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13課 東漢的興衰.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3課東漢的興衰,知識點一光武中興,1. 新朝興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政權,建立新朝,西漢滅亡。王莽的施政加劇了社會動蕩,激起各地農民起義。王莽政權被農民起義推翻。 2. 東漢建立:西漢宗室劉秀在公元25年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就是光武帝。,3. 光武中興 (1)釋義:光武帝為了鞏固統治,采取了一系列穩定社會局面的措施。到光武帝統治后期,社會出現了比較安定的局面,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史稱“光武中興”。 (2)措施:釋放奴婢,減輕農民的負擔,減輕刑罰;合并郡縣,裁減官員,加強對官吏的監督,懲處貪官污吏;允許北方少數民族內遷,緩和民族矛盾。,【知識拓展】 漢高祖休養生息定天下; 漢文帝、漢景帝“以德化民”治天下; 漢武帝大一統興天下; 漢光武帝以“柔術”治國中興天下。,【學思之窗】古代盛世局面出現的共同原因 統治者吸取前朝昏庸、暴政而亡的教訓,調整統治政策,輕徭薄賦,減輕百姓負擔;統治者善于用人、虛心納諫;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堅持行之有效的政策,有持續性和穩定性等。,【學思之窗】兩漢時期的開明政治,知識點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 原因,2. 表現 (1)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把持朝政。 (2)政治腐朽不堪,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3. 影響: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惡性循環,動搖了東漢的統治,東漢王朝走向衰亡。,知識點三黃巾起義,1. 原因 (1)朝政腐敗,時局動蕩。 (2)大批貧民流離失所。 (3)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2. 時間:184年。 3. 領導者:張角。 4. 宗教:太平道 5. 結果:由于東漢軍隊的鎮壓,起義最終失敗。 6. 影響: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誤區】黃巾起義推翻了東漢的統治。 【警示】黃巾起義只是沉重打擊了東漢的統治,使其一蹶不振,當時東漢政權依然存在,沒有滅亡。,【知識結構圖解】,“材料研讀”(教材第65頁) 提示:反映當時的政治統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員受到排擠陷害,社會混亂,人民遭殃。 “課后活動”(教材第66頁) 1. 參考答案:平均年齡為9.5歲。平均壽命24歲。 2. 提示:外戚與宦官爭權奪利,肆意搜刮,天災人禍不斷,人民被逼向死亡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