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pptx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 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第5課青銅器與甲骨文,知識點一青銅器的高超工藝,1. 出現:距今5_0004_000年,出現了銅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了銅容器殘片,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了銅鏡。 2. 商周時期 (1)用途: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等發展到禮器,成為王公貴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國家權力的代表性器物,禮器的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力的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2)工藝:在鑄造技術上,采用“泥范鑄造法”。到商代后期,青銅鑄造業不僅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細致,能夠鑄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 (3)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利簋等。,【知識拓展】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也有學者稱之為“后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陽,是商王為了祭祀其母而鑄造的禮器。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鑄造這樣的大鼎,需要上百人同時操作,可見商朝青銅鑄造業的規模之大。 【誤區】司母戊鼎是青銅器中著名的大方鼎,因鼎腹內壁有甲骨文“后母戊”,故也稱“后母戊鼎”。,【警示】甲骨文是刻在龜甲、獸骨上用以記載占卜情況的文字,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銘文(也稱為鐘鼎文或金文),所以鼎腹內壁“后母戊”字樣是銘文,而不是甲骨文。,知識點二甲骨文記事,1. 含義:甲骨文是中國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 發現: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 3. 內容: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 4. 意義: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目前所知,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重要提示】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一般認為,文字是文明社會產生的標志。,【知識拓展】中國古代文字的形成 文字出現前,先人們結繩記事。中國的文字起源很早,傳說黃帝命倉頡創造了文字。半坡遺址出土的陶片上刻畫的符號,被認為是中國文字的萌芽;經過長期的發展演變,到了商朝后期,文字已相當成熟。,知識點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1. 造字法,2. 評價: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很多字體至今仍在使用,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知識結構圖解】,“課后活動”(教材第28頁) 1. 提示:夏朝時期的青銅器,三足,多用于飲酒;商朝,三足兩耳,多為禮器和兵器;周代,平民化、日用化。雖然它們各有特點,但都代表了我國古代青銅器文化的高潮。 2. 參考答案:A人B水 C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