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15課 兩漢的科技和文化.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知識點一造紙術的發明,1. 背景:秦漢時期,竹木簡和帛作為書寫工具。竹木簡價格便宜,但分量很重;帛雖輕,但價格昂貴。 2. 發明: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缺點:質量差、產量低)。 3. 改進: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工藝,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植物纖維為原料造紙,紙的質量大大提高。這種紙原料易找,價格便宜,易于推廣。,【誤區1】東漢時期,宦官蔡倫發明了造紙術。 【警示】西漢時期,人們已經懂得了造紙的基本方法;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后,紙得以廣泛使用。 4. 意義:紙的使用日益廣泛,便利了典籍的流傳,促進了人類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學思之窗】秦漢時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兩漢時期國家長期處于統一局面,環境比較安定,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保障。 (2)漢代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文化的繁榮。 (3)各民族往來的加強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如張騫通西域)。 (4)中外交往的增多豐富了我國文化的內涵(如佛教的傳入)。 (5)人民群眾的創新是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如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知識點二張仲景和華佗,知識點三歷史巨著史記,1. 作者:司馬遷。 2. 內容: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約3_000年的史事。 【誤區2】司馬光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光武帝時期的史事。 【警示】司馬遷的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3. 地位: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人物傳記)通史(連續多個朝代)。 4. 評價 (1)史學成就:公正記事,愛憎分明,秉筆直書,對中國史學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2)文學成就:文筆優美,所記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知識拓展】西漢時期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北宋時期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知識拓展】 魯迅評價史記:“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知識點四道教和佛教,1. 道教 (1)產生:東漢末年,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張陵創立了五斗米道。 (2)思想來源:道家思想和神仙方術。 (3)信眾:下層民眾。 2. 佛教 (1)產生: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代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2)教義: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滅各種欲望和煩惱,才能得到解脫;主張眾生平等。 (3)傳入:張騫通西域后,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 (4)傳播:東漢明帝時,西域僧人運載佛經到洛陽,得到上層統治階級的扶持。 (5)影響: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社會、思想、文學以及建筑、雕刻、繪畫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知識結構圖解】,“材料研讀”(教材第73頁) 參考答案:公元105年。 “問題思考”(教材第75頁) 提示:面對艱難挫折、身心摧殘,仍毫不畏懼的精神;為了理想和正義,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 “材料研讀”(教材第76頁) 提示:人總會死,有人的死比泰山還重,死得其所,有價值,有人的死比羽毛還輕,無足輕重,沒有意義。,“課后活動”(教材第78頁) 1. 點撥:可上網或去圖書館查找,通過資料對地動儀進行復原。原理結構分析:當地震發生時,地震儀中的驗震棒能先傾倒,從而準確靈敏地指出地震的發生方向。 2. 提示: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第一項最杰出的成就,它方便人類記錄信息,使人類以更方便、更經濟的方式傳播知識。紙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技文化乃至經濟社會的發展。有利于解決了人類清潔衛生問題和文明習慣的養成。,3. 點撥:漢賦的主要特點是體制龐大,講究鋪陳,富有文采音韻節奏。形式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是韻文和散文的結合體,并往往含有諷諫的意味